圖為國慶節期間,張永紅主動到襄陽市中心血站獻血小板 尚華珍 攝
圖為張永紅在展示自己十余年的獻血証和榮譽証書 尚華珍 攝
中新網襄陽10月8日電(尚華珍 楊澤文史?)在朋友眼裡,湖北省襄陽市退休老兵張永紅只是一名孤兒﹔在襄陽血站工作人員眼中,他卻是一名“獻血模范”。
16年來,張永紅堅持無償獻血達70次,積極參加獻血志願宣傳無數次,並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而今已成為中華骨髓庫志願者一員。面對周圍朋友的不理解,張永紅坦言,自己獻的不僅是血,而是健康和希望。
國慶節期間,記者在襄陽市襄州區光榮福利院見到了張永紅,他上身穿著戰友送的牛仔外套,下身穿著一條西褲,不時微笑的臉,在談話間增加了幾分幽默感。大約50平米的房間內打掃的干干淨淨,僅有的家具和桌子上的東西也擺放的整整齊齊。
今年44歲的張永紅出生於一個貧寒農家,8個月大時,母親因食物中毒去世﹔9歲那年,父親突發疾病離開人世。從此,和姐姐相依為命。在鄉親們和村委會的幫助下,1989年3月,臨近中專畢業的張永紅應征入伍,3年后退伍被分到原襄陽縣石油公司,2000年,企業改制被買斷工齡,張永紅成了一名下崗工人。
問起當初獻血初衷,張永紅說,在部隊第一次參加獻血,覺得沒什麼影響。直到1998年,在去樊西一加油站上班的路上,無意中瞥見一輛獻血車上貼著“血庫告急”的字樣,當時想都沒想,就進去擼起袖子,獻了200毫升血液。
2006年八一前夕,戰友聚會,一名戰友因傷正在醫院輸血未能參加。大家紛紛前往醫院看望,張永紅囊中羞澀,悄悄跑到血站捐獻了400毫升血液,並把獻血証悄悄放在受傷戰友的車上。事后,他給戰友解釋:“我沒啥錢,無償捐獻了點血,也許並沒有輸到你的身上,但我隻能以這種方式表表心意!”
漸漸地,勞動節、教師節、建軍節、建黨節等,他都會去血站獻一次血。張永紅介紹,每次檢查時,醫務工作者都說自己身體恢復的很好,於是自己就慢慢從一個月獻一次調整到20天獻一次。
“最多的是一年獻12次血小板,相當於一個月獻一次,有一次為了救一對雙胞胎,一次還獻了兩個血小板。”張永紅說,獻血小板要求比獻全血更嚴格,所以自己平時很注重飲食和鍛煉。
在張永紅家中,記者還看到了一摞堆放整齊的獻血証,2006年到2007年獻全血3次,2008年獻血小板8次,2009年獻血小板9次……翻開本本鮮紅的獻血証,裡面詳細記載了張永紅的次次愛心,其中還有一張被老鼠啃的都不規則了的90年代獻血証。
“90年代,獻血都隻發証,沒入網,幾次搬家,自己的獻血証也丟的丟,爛的爛。”說著,張永紅拿出襄陽市獻血中心血站今年7月給他出具的獻血檔案,獻血信息明細表上詳細的記錄著血站對張永紅個人從2006年到2014年以來採血的日期、地點、護士、形式、針次和採血量,採血袋數等數據,整整3頁紙。
16年來,張永紅有記錄的無償獻血(血小板)70次,累計獻血量達57000毫升(相當於14個成年人的血量總和)。2012年,張永紅獻血量超過8000毫升,在全國無償獻血日那天,他捧回了“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証書。
襄陽市中心血站醫務工作者介紹,血小板存活期最多為4到5天,但臨床所需者供不應求,一般都是現採現用。從襄州光榮院到襄陽市中心血站坐車來回要2個多小時,每次隻要有患者需要,張永紅都會匆匆趕來。
如今,不管多忙多累,定期獻血成了張永紅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跟他接觸的大部分戰友和朋友都參加了無償獻血活動。對此,張永紅解釋,一個人獻血的周期是有限的,一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獻血對於自身和社會都是件好事,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
“去年9月,我入住光榮院后,去武漢申請成為中華骨髓庫志願者一員,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張永紅朴實地說,從小到大都是社會在幫我,自己沒多大經濟能力,就獻血救人性命,也算是報答社會,趁自己還有十幾年的獻血時間,爭取突破100次。(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