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庄子》記載:有次列子在胳膊上放了一滿杯水,然后張弓引弦連發兩箭,箭中靶心水卻絲毫沒有洒出,箭術之妙技驚四座。然而有位智者看到了卻說:“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意思是說,列子這只是為了射箭技巧而射箭,境界不算高明,能在“危急不便射箭”條件下仍射中靶心才算高明,並提出了“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的習練方法。沒想到身處險地時,列子竟“汗流至踵”,更別提射中靶心了。由此想到,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戰場,如何確保官兵保持從容不迫的戰斗狀態,游刃有余處置險難局勢,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戰斗力的兩個核心要素是人與武器,武器裝備雖有優劣之分,但性能基本已定,短期內難有質的提升。就此而言,作戰人員的技戰術、意志信念以及人裝結合程度,是蘊含著巨大潛能的“變量”。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擒蛟龍。毫無疑問,隻有通過積極探索險難環境下的作戰方法,借助設疑擺難、設虛擺險探尋險境制勝的“獨門絕技”,才能提高部隊在極端條件下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1982年以軍在空襲貝卡谷地前,曾在內蓋夫沙漠進行了上百次的高難度模擬攻擊練習,最終摸索出奇襲之道。
“練兵若難,進軍就易﹔練兵若易,進軍則難。”戰爭不僅是物質力量的對抗,也是精神力量的較量。同樣面對戰場險境,歷史上既有嚇得丟盔棄甲、不戰自敗的千古笑談,也有“擊鼓之時忘其身”“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大無畏者。曾有研究表明,戰場上官兵的恐懼感及由此導致的過度緊張會造成智力、感覺和運動能力在短時間內嚴重失調,直接降低遂行戰斗的技能。可見,培塑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對於戰斗力提升意義重大。
為培育大無畏的戰斗精神,外軍採用了多種實彈心理訓練方式,刻意讓參訓人員直接面對真槍實彈射擊,營造出與真實作戰行動非常接近的場景。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標准要求不斷提高,想培養出一支虎狼之師,就要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融入官兵靈魂血脈,強化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的信心勇氣,不斷糾正和克服心理承受能力弱、畏險懼難等現象。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