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媒體時代的興起,其信息多源、資源海量、傳播廣泛、獲取便捷和真假難辨的特性,給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沖擊和挑戰。思想政治教育隻有主動適應時代要求,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才能保持強大生命力。
直面媒體沖擊,教育官兵保持警惕辨明真與假。全媒體時代所具有的開放性、互動性、虛擬性、隱匿性等特點,既可以是無限寶藏,也可能是無形陷阱,一條虛假信息一旦發布很可能被廣泛傳播和深度“發酵”。面對形形色色的信息,必須引導官兵保持警覺,及時辨明是非、分清對錯。一要切實轉變觀念。要充分認清全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一感三性”的有力支撐,積極吸納一切鮮活的“時代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更加富有時代感和影響力。要牢固確立與全媒體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工作理念和思維方式,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仗,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二要把握輿論導向。在全媒體時代,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更加尖銳復雜,必須掌握主動權、下好先手棋、搶佔制高點。加強媒體信息監控,建立輿情分析制度,及時掌握輿論動態,做到早預警、早介入。強化主流聲音,對各類熱點敏感問題及時公開發布權威信息,確保黨的聲音始終是響徹軍營的最強音。三要加強互動交流。把互動交流作為全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通過開辦論壇博客、開通信箱熱線、開展討論辨析,鼓勵官兵在網上自發擺問題、自由談見解、自己找答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成為知識共享、情感共鳴、智慧共長、精神共振的過程,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與官兵思想、心理需求“接上火”、“挂上鉤”,達到疏通、引導、啟發、教育的目的。
堅持舉旗鑄魂,強化官兵思想認同分清虛與實。隨著部隊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部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更加多樣,但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必須著眼筑牢思想防線,抓好媒體性能與教育功能深度融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說服力。一要牢牢把握根本。緊緊圍繞“牢記強軍目標、獻身強軍實踐”這個根本,整合各種媒介資源,不斷拓展教育功能,用好用活新媒體這個大舞台、大課堂,使黨的理論武裝更直觀、優良傳統傳承更鮮活、核心價值觀培育更強勁。要積極發展先進軍事文化,構建全媒體時代精神家園,傾力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用先進文化鑄魂勵志、陶冶情操,達到去蕪存菁、撥霧解惑的目的。二要拓展實踐平台。要優化傳統載體,在實現對傳統載體信息化升級改造的同時,積極開發利用網絡、短信、微信、博客和網絡電視台、交互式電子屏幕等新興載體,開創雙向互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拓展教育實踐的新思路、新空間,探索運用新興載體開展教育的方式,使之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和形式變革的強力助推器。三要注重結合滲透。積極探索傳統教育形式與傳媒教育手段、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外部教育與自我教育、傳媒互動與直接交往等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既用活“鍵對鍵”,又堅持“面對面”,更力爭“心貼心”﹔既關注虛擬世界又直面現實問題,使部隊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突出以人為本,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用活疏與堵。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傳播者、人人都是事件評論員,網絡管控、手機管理等已成為部隊教育管理的難題。因此,必須堅持堵源與導流並舉,教育與管理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煥發活力。一要堅持疏堵並舉。堅持破立結合,把抵制腐朽落后思想與加強網絡環境建設結合起來,對有害信息嚴密管控、防止擴散,同時加強引導,努力讓真相走在謠言前面。要注重培養提高干部運用新興媒介的能力、辨析選擇信息的能力和實施有效監管的能力,實現教育和訓練、管理工作“無縫鏈接”。二要發揮主體作用。引導官兵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同時有計劃地培養一批了解官兵思想、精通媒體運作、具有創新意識的全媒體骨干,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人才支撐。三要體現人文關懷。結合部隊建設和官兵思想實際,建立軍旅講堂、心理咨詢、法律在線等媒介,多方面開展人性化、個性化思想教育活動,及時回答和解決官兵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人情味、產生親近感,實現其育人育才功能,促進官兵全面發展。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