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定位為“強軍之基”,深刻揭示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在建設強大軍隊中的基礎地位和基石作用。貫徹落實習主席重大戰略思想,要從研究治軍規律入手,強化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維,正確理解和把握幾對關系。
正確理解和把握依法與從嚴的關系
“依法”與“從嚴”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辯証統一密不可分的整體。從嚴,不是嚴在法外,而是嚴在法內﹔不是越嚴越好,而是嚴之有據、嚴而有度。現實工作中,有的人把“依法”和“從嚴”割裂甚至對立起來,考慮問題總是非此即彼,經常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有的一強調從嚴,隻會念“緊箍咒”,簡單地把部隊拴住摁住,不斷加碼加壓,搞“土政策”“土規定”。有的則對強調依法有畏難情緒,擔心法規制度的權威會削弱個人權威。這兩種看似對立的現象實則反映出同一問題,即法治精神的缺失,不習慣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依法的標准是從嚴,從嚴的尺度是依法,依法治軍必須貫穿一個“法”字、體現一個“嚴”字。
要突出抓好“依法”這個前提。離開了“依法”,“從嚴”就會遠離初衷、失去意義。諸如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等莫不背離法治精神。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堅持按法律法規建設部隊,謀事以“法”為先,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首先問據於法,始終保持對法的高度敏感﹔遇事以“法”為師,困難和問題面前,善於問計於法,始終保持對法的高度信賴﹔行事以“法”為矩,切實把各項建設、各項工作都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始終保持對法的高度忠誠。
要突出抓好“從嚴”這個關鍵。“令嚴方可肅兵威,命重始於整綱紀”。執法必嚴是依法治軍的關鍵環節,它與立法、守法有機統一、缺一不可。執法不嚴,不足以令意圖以身試法者有敬畏之心,不足以令官兵對法律抱信賴之想。要始終貫徹從嚴原則,嚴教育、嚴訓練、嚴管理、嚴思想、嚴作風、嚴紀律,無時不嚴、無事不嚴。不折不扣執行紀律要求,凡有明確規定的要一以貫之﹔隻有原則要求的,要服從服務於法的精神,不能變形走樣。堅持賞罰分明,賞要賞到位、罰要罰到位,避免失信於民、失信於兵。
要突出抓好“條令”這個總綱。條令條令,條條是令。條令是部隊建設的基本依據,是依法管理的“總綱”。不管理解不理解、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都得堅決執行﹔無論觸及誰的利益、意見分歧有多大,都不能有絲毫懷疑和遲緩,否則平時就會綱紀不舉、戰時就會吃敗仗。總之,隻有把依法和從嚴統一起來,在依法的前提下從嚴,在從嚴的原則下依法,才是科學的治軍之道。
正確理解和把握管理與教育的關系
依法治軍必須嚴格管理,但僅靠管理遠遠不夠,還要抓好思想教育。一方面,依法治軍是一項全局性工作,涉及部隊建設方方面面,其中有許多屬於政治思想的范疇,單一的管理工作難以全部解決。另一方面,依法治軍所要解決的問題看似具體,背后卻有深層次的思想原因,需要通過經常性思想工作啟發官兵覺悟,把嚴格管理建立在自覺服從基礎上。缺乏教育引導的強制管理,往往是管住了營區內管不住營區外、管得了平時管不住節假日、管得了一時管不住長遠。管理和教育作為治軍的兩種不同手段,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隻有把嚴格管理與說服教育有機結合,做到寬嚴相濟、張弛有度,才能真正管好部隊帶好兵。
要強化正面灌輸,經常組織部隊學習條令條例,運用正反事例搞好警示教育,使官兵熟悉黨紀國法軍規。深入開展理想信念、職責使命、光榮傳統教育,引導官兵認清民主與集中、紀律與自由的關系,自覺把服從命令作為天職,切實增強服從管理、參與管理的自覺性。要搞好結合滲透,堅持把啟發官兵自覺,融入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引導官兵分清是非、提高覺悟,筑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根基﹔融入經常性思想工作,緊貼官兵思想實際搞好教育,遇到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有什麼現實思想反映就灌輸什麼正面道理﹔融入訓練場和日常生活,發揮訓練、管理的獨特教育功能,使官兵在點滴積累中受到鍛煉、熏陶、感染和啟迪。要改進方式方法,綜合運用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力求事例生動典型,語言活潑通俗,把依法治軍的道理講明析透,努力讓官兵有收獲、有感悟、有啟發。特別要注重發揮新媒體作用,第一時間抓住與依法治軍內容相連的熱點話題,析事明理,提高官兵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
正確理解和把握治管與治訓的關系
管理和訓練是依法治軍所要“治”的重點。治管與治訓,就像鳥之雙翼、車之雙輪,需協調發展、不可偏廢。要做到對管理和訓練同等重視、同樣嚴格,以訓促管、以管保訓,訓管結合、相得益彰。一方面,要以訓促管。嚴格的軍事訓練能強化官兵的紀律觀念,使令行禁止成為官兵自覺,從根本上杜絕管理鬆懈、紀律鬆弛、作風鬆散現象。依法治訓抓不好,作風紀律必然渙散,依法治軍也就無從談起。另一方面,要以管保訓。軍事訓練有自身的法規體系,強調依法施訓、從嚴治訓,開展軍事訓練的過程本身也是管理工作落實的過程。管理工作的法規強制、教育引導、行為約束、精神激發、獎懲激勵等作用,可使組訓更正規、訓風更扎實、成效更明顯。一定意義上說,一支科學管理從嚴管理的部隊,必是一支訓練嚴格、訓練有素、戰斗力強的部隊。
要嚴格按綱施訓,切實把落實訓練大綱貫穿訓練全過程,把人員訓齊、時間訓夠、內容訓全、效果訓實,防止偏訓、漏訓、粗訓,確保全員額、全課目、全標准訓練落實。要嚴格實戰化訓練,做到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打仗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部隊最缺什麼就專攻精練什麼,從根本上解決戰斗力建設的突出問題。要嚴格訓風考風演風,清除形式主義、虛假之風等軍事訓練的“殺手”。要從思想根子抓起,反對訓練中的一切形式主義,向訓練摻水分、演習走過場、考核弄虛作假、消極保安全等不良現象宣戰,做到治訓先治虛、打贏先打假、求勝先求實。過硬的技戰術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嚴格訓練養成。令行禁止的作風紀律靠養成,勇敢頑強的戰斗作風靠養成,嫻熟過硬的戰斗技能靠養成,高度自覺的聯合行動也靠養成,要以訓練大綱、條令條例為標准,從新兵教育訓練抓起,從官兵一言一行嚴起,堅持訓管一致、教養一致,點滴入手,久久為功。
正確理解和把握嚴管與以情帶兵的關系
依法治軍的核心是嚴格按照法規制度管理部隊,根本出發點是教育人、培養人、造就人,把人放在主體地位,以人為核心,以人為根本。把嚴格管理與以情帶兵結合起來,歷來是我軍倡導的帶兵原則。“嚴管”與“重情”是從不同角度強調治軍原則和規律,二者並不矛盾。“嚴管”強調的是嚴格用條令條例規范官兵言行,“重情”強調的是堅持官兵一致的帶兵原則。“嚴管”應當以增進官兵感情、密切官兵關系為基礎,“重情”應當以依法辦事、嚴格管理作保証。嚴愛相濟、相得益彰,看似無情卻有情,是依法治軍應達到的一種境界。
深知兵是前提。知兵越深,帶好兵就越有把握。如果身在兵中不知兵,或者身在兵中淺知兵,“嚴管”“重情”都無從談起。要親知,多到宿舍、哨位、訓練場,多了解士兵所思、所想、所難﹔要全知,全員知兵不漏一人、全面知兵不分巨細﹔要細知,注意留心細心,知其特性、知其聯系、知其變化,隨時隨地掌握士兵真實思想,教育才能有的放矢,管理才能恰如其分。
真愛兵是關鍵。有愛則軍心聚,無愛則士氣散。真愛兵反映的是對待士兵的根本態度問題,是解決一切帶兵問題的“金鑰匙”。心裡要始終裝著士兵,兵喜我樂、兵愁我憂、兵難我急,時時、處處、事事為兵著想,想其冷暖疾苦,想其所需所求﹔真心實意為兵,對其生活要像父母那樣牽腸挂肚,對其成長要像良師那樣教誨引導,對其困難要像兄長那樣關心幫助﹔尊重士兵的人格、感情、習俗和主人翁地位,不搞親疏遠近,不求全責備。
細育兵是支撐。無論是“嚴管”還是“重情”,歸根到底是尊重士兵主體地位,全面促進官兵成長進步。要幫助士兵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分清是非、美丑,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養成謙遜、寬容、責任等美德﹔要幫助士兵養成學習習慣,武藝越練越精,知識越學越多,能力越練越強。
正確理解和把握守法與創新的關系
從本質上講,依法辦事與改革創新並不矛盾,是辯証統一的。我軍的法規制度都是軍隊建設規律的科學總結,改革創新也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在繼承好傳統好經驗好做法、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基礎上的創新發展,目的是更好地按客觀規律辦事。既不能因為強調依法辦事,就固步自封﹔也不能因為強調創新,就標新立異、另搞一套。法規制度是依法治軍的基本依據,當前緊要的是要在健全法規制度中體現這一辯証思想。
沒有的要主動建。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需要從法規制度層面,著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推動新發展。比如,官兵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日趨多元,需要進一步探索完善部隊管理教育的法規制度,以增強針對性有效性﹔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廣泛運用,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有效的監管措施,防止發生涉軍敏感問題。
過時的要及時改。當前,我軍建設各領域都有相應法規制度,但從現實情況看,有的規章制度仍落后於形勢發展,規定要求不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條件,看似很嚴格,實際上沒法操作、落實不了。因而,必須緊跟形勢任務發展變化,對現行法規制度,該修改的修改,該合並的合並,該精簡的精簡,使法規制度始終充滿時代特征、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籠統的要細化。目前,有些法規制度太籠統,有的制度之間存在縫隙,配套措施不夠完善,“牛欄關貓”關不住,給鑽空子、打擦邊球提供了條件。有的原則要求多,剛性要求少,發揮不了應有作用。這都需要在實踐中修改完善,使法規制度更加具體、更為細化、更有剛性、更便於操作執行。
韓非的師傅和徒弟
■周 峰
戰國著名法家人物韓非,在很多地方是以道家的老子為師的。司馬遷說韓非“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韓非曾在著作中提到越王勾踐滅吳:勾踐到吳國給吳王夫差當奴仆,並促使夫差攻齊以使吳國衰落,從而逐步實現復越。韓非認為,此事充分証明老子所說的“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內涵深刻。“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前后相隨”,事物有相反相成並向對立面轉化的規律。韓非所講的矛與盾的寓言,亦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無法同世而立”。
說到底這是一種高明的辯証思維,但韓非的學生秦始皇卻隻看到秦國靠變法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並未看到與民休息的必要。因此反而在完成統一后大修長城,為催壓民役而使法律越發嚴苛,最終弄到不可收拾。這說明處理好事物內部關系,協調發展頗為重要,此亦為豐富依法治軍思想提供了借鑒。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