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一體化聯合作戰從“一”做起

■本報記者 范江懷 牛 輝  特約記者 李大勇

2014年11月20日05:04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一體化聯合作戰從“一”做起

對空射擊 譚長俊攝

  深秋,東北腹地,秋風卷起了落葉和枯草,農民家的晾晒場,戶戶堆滿了金燦燦的玉米。這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和辛勞的農民一樣,在沈陽軍區洮南訓練基地“耕耘”了差不多一年的三軍將士,也期待著自己的秋收。他們要用一場規模空前的聯合演習來檢驗今年聯合訓練的“收成”。

  打通“一張網”——

  離開互聯互通的信息鏈路,諸軍兵種就難以攥指成拳

  這是一場翻身仗!

  “聯合行動-2014E”實兵演習的炮火在戰車周圍炸響。一邊是某型數據接入車,一邊是某新型協同電台,手握與空軍溝通指揮的這兩張“王牌”,擔任紅方地面防空群群長的劉鑫心中暗想:這次定叫你有來無回!

  “命令空軍,實施2號作戰計劃!”數分鐘后,要地防空戰斗打響。

  空中,紅方戰機與敵機緊緊咬在一起,為地面防空力量爭取寶貴時間﹔地面,防空群啟用兩種新型防空導彈對敵機實施精確打擊。

  這一仗,紅方陸空聯合作戰,共擊落敵機4架。

  這一仗,陸空雙方的情報偵察、指揮作戰、火力協同等環節均實現一線自主協同。

  “多少完勝敗中求!”凱旋之時,兩年前的那場敗仗,又浮現在劉鑫面前。

  激戰中,某新型導彈雷達偵察顯示:一批敵機從高空襲來,一批敵機從低空突防。

  打法似乎不言自明:空軍戰機升空攔截高空來犯之敵,地面防空群利用高炮和防空導彈打擊低空突防之敵。然而,地面防空群請求空中火力支援,必須通過聯合指揮所轉達,沒等己方空軍戰機趕到,敵機已與地面防空群展開激烈對抗……

  結果,盡管地面防空群頑強戰斗,擊落敵機兩架,但自己的防空陣地也遭受了沉重打擊。

  演習總結時,劉鑫百感交集:“戰場瞬息萬變,一秒鐘都耽擱不起!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與空軍打通信息鏈路?”

  劉鑫一句話,點中了陸空聯訓的“死穴”:陸軍與空軍的通信和信息系統自成體系、互不兼容,戰斗層面的陸空聯合指令要到聯合指揮所“拐道彎”才能生效。

  一條指令只是拐了一個“小彎”,一場戰斗卻遭遇了“逆轉”!

  這一問題引起了沈陽戰區百余將校軍官的深思:信息通聯是聯合作戰最重要、最基礎的能力,信息都做不到及時聯通,聯合作戰從何談起?打通諸兵種的信息鏈路,是聯合作戰必須攻克的第一個“山頭”。

  近年來,在上級和科研院所聚力幫助下,沈陽戰區接連攻克掣肘陸空聯合訓練的多道難題:陸空之間信息系統、指揮軟件、火力支援、空情共享等鏈路被打通。

  如今,陸空聯合作戰有了多種信息傳遞方式,不僅劉鑫所在的防空旅實現了與空軍通信設施的互聯互通,坦克、裝步、特戰、炮兵等各兵種也嘗到了與空軍、陸航在一張“網”內作戰的“紅利”。

  對於演習場上呈現的可喜戰果,指揮員們沒有滿足——

  身在戰斗一線的劉鑫嫌這張“網”的網眼還不夠小。聯合訓練水平不斷提升,必將推動聯合作戰從戰役向戰術、戰斗層級延伸發展,而目前戰術層級的通信設備尚未完全實現互聯互通。

  身為戰役指揮員的沈陽軍區軍訓部一位領導卻認為這張被初步打通的“網”還不夠大。陸空共織一張通信網,雖讓作戰指揮更加扁平順暢,作戰行動變得更加迅捷高效,但未來聯合作戰領域涉及陸、海、空、天、電五維戰場空間,就當前各軍種通信和信息系統之間的融合程度來看,這張“網”確實還不夠大。

  “一大一小”的作戰需求讓指戰員們看到:搞好諸軍兵種裝備建設的頂層設計,從源頭上解決互聯互通問題勢在必行﹔通過技術改造、軟件升級等途徑,加快諸軍兵種主戰武器裝備入網刻不容緩。

  凝聚“一條心”——

  聯戰聯訓要走出貌合神離,必先破除官兵思想上的壁壘

  說起當年的陸空聯合演練,沈陽軍區空軍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顏培陽記憶猶新。

  陸空聯合演練,陸軍的官兵要看到戰機才算“聯合”。於是,空軍的戰機每次聯合演訓中一個重要課目就是超低空飛過指揮台,讓陸軍的官兵抬頭就能看到呼嘯而過的戰機。

  沈陽戰區的空軍和陸軍“老大哥”的感情不可謂不深。1996年,第16集團軍某師和空軍某師就在全軍第一個進行了自發組織的、戰術層面的聯合訓練。那時候,隻要陸軍兄弟開口,出動什麼機型、多少個架次,空軍都是悉數照辦。但當時大家都有一個共同感受:所謂的聯合,就是到了年底大伙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空軍參演只是“湊個熱鬧”,好像天上有飛機場面才熱鬧。

  參加了多次沈陽戰區陸空聯合演訓的顏培陽,發現今年的聯合演訓變化很大。一個突出的變化就是演習不好看、不熱鬧了。比如空中打擊地面目標,還沒等你看清戰機長什麼模樣,目標就被摧毀了。這也難怪,以前的聯合訓練只是坐在了一起,今年則是研究在了一起。是什麼因素使聯合演訓發生了“化學反應”?簡單地說,就是任務牽引。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任務一具體就管用”。

  比如參訓的空軍部隊,以前下達任務只是籠統地說飛機的型號和架次。今年就不行了,任務具體到每一個飛行中隊、每一架飛機,而且要把訓練成果用上,並列入全年考評項目。這樣一來,光坐在一起不行了,得研究在一起﹔光湊熱鬧不行了,還要見到打擊效果﹔光有感情不行了,還得心往一處想。

  “聯合行動-2014E”實兵演習集中了陸軍、空軍、武警以及民兵、預備役等戰時參戰力量,涉及步兵、坦克兵、炮兵、防空兵、陸航、電抗、防化等10多個軍兵種,調動3個軍級單位20余個師旅級單位近兩萬人參演,時間跨度之長、作戰要素之全、參演兵力之多、演練內容之復雜、研究問題之廣泛、實兵對抗之激烈,均超過以往規模。這樣規模的演習,對官兵聯合的理念、思維、認知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演習落下帷幕,參加諸軍兵種聯合演訓的各路人馬,都有一個切身的體會:光憑感情不是真正的聯合,隻有心往一處想,勁才能往一處使,聯戰聯訓才能取得實效。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如果說,打通“一張網”還能看得見摸得著的話,把腦袋裡裝的東西打通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心連心光挂在嘴上不行,隻有平時練到一起,“聯合理念的網”才能打通,打起仗來才能做到配合默契。為了諸軍兵種“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避免各路人馬貌合神離,不斷提高大家合形又合力的素質,沈陽戰區聯合指揮部使出了幾個硬招:

  ——統籌安排聯合基礎、聯合專項、聯合指揮、聯合演習等53項聯訓任務,細化規范內容、時間、地點、兵力、牽頭單位和保障需求﹔

  ——採取定期會議與臨機協調相結合的方式,及時解決制約聯訓落實的矛盾和問題﹔

  ——組織聯合參謀集訓,來自沈陽軍區、沈陽軍區空軍、武警等任務單位的27名參謀骨干“脫產”參訓,重點學習聯合作戰計劃制訂、聯合演習籌劃設計等4類聯戰聯訓課題﹔

  ——演習前兩個月,參演部隊專門把聯合作戰分解為聯合信息系統通聯、聯合偵察預警、聯合指揮控制、聯合火力打擊等6個攻關方向,組織開展專項課題的精練……

  看完“聯合行動-2014E”實兵演習后,總參軍訓部一位領導感受很深:各路參演人馬在觀念上已經高度一致。他認為,這種“高度一致”不是幾天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錘子買賣”,聯合演習必須植根於日常訓練之中,貫穿訓練全過程。隻有硬件和軟件的兩條鏈路同時打通,才能達成真正的默契,從而提升部隊聯合作戰能力。

  建立“一套法規”——

  聯合訓練的健康發展,最終還是需要用法治手段來推進

  參加演習的某團參謀長劉濤疲憊地坐在記者面前,他的感受是今年的實兵演習像“肉搏”,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累”。這個累有興奮的成分——隻有這樣演練才有打仗的氛圍。另一方面,他又覺得心累——缺乏必要的規矩,總要“摸著石頭過河”。

  他舉例說,團指揮所的防御,本來一個排的兵力就夠了,但到了真正的演習就不夠。為啥?演習缺乏一套比較成熟的“游戲規則”。藍方部隊來襲擾團指揮所,隻有靠“人海戰術”來進行“肉搏”。為解決這一問題,一些部隊想出了不少“土法子”。可這些“土法子”明顯不符合實戰要求。

  在組織戰區陸空聯訓的過程中,沈陽軍區軍訓部一位領導也遇到過類似“束縛”。他舉例說,空域是歸空軍管的,可具體到演習場的空域,還由空軍來管就明顯不適應聯合演訓的需要。他認為,聯訓聯演中類似通訊信息等硬件鏈路好打通,而人的聯合理念和諸兵種之間的法規鏈路要想打通,還有一段比較長的路要走。因此,聯合演訓中沒有的法規要主動建、過時的要及時改、籠統的要細化,唯有如此才能使各種作戰要素真正融合在一起。

  為了打通諸軍兵種訓練法規之間的“鴻溝”,沈陽戰區結合多年陸空聯演聯訓的實踐,今年在總部指導下研究探索了《聯合訓練實施辦法》《陸空行動協同規則》《聯合訓練考評標准》在“聯合行動-2014E”實兵演習中進行檢驗。

  記者翻看這些“法規”看到,裡面詳細規定了陸空聯合訓練的時間、人員、內容、要求以及相關考評辦法。

  “聯合演訓中還存在著‘拍腦袋決策、拍胸脯干事、拍屁股走人’的現象。”對於聯合演訓中出現的法規不配套的問題,總參軍訓部一位領導認為,發現問題是好事,關鍵是要盡快解決這些問題。

  凡兵,制必先定。在體系與體系對抗的現代戰爭中,武器裝備系統性越強,部隊聯合的程度越高,作戰要素越多,組織指揮難度就越大,就越需要嚴格的制度來規范實戰化訓練。培育聯合作戰的土壤,不斷提高廣大官兵聯合演訓的觀念和素質,也需要完備的聯合作戰和訓練的法規來提供法治保障。

  “落實習主席‘能打仗、打勝仗’要求,聯合訓練是最有效的訓練形式,在全軍出台一部系統完整的聯合訓練法規勢在必行。”採訪中,不少指揮員談到。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作出了全面部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為建設法治軍隊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推進部隊全面建設向正規化法治化發展,為能打仗、打勝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依法治訓也必將在演兵場上掀起新一輪的練兵熱潮,激勵三軍將士向強軍興軍的目標奮進。

  經過聯合實兵演習炮火硝煙的洗禮,洮南訓練基地重歸平靜。望著深深地印在黑土地上的戰車車轍蜿蜒地伸向遠方,戰機的呼嘯、戰車的轟鳴和戰士的怒吼猶在耳畔回響。記者有理由相信:在這片黑土地上,來年一定能在聯合演訓中收獲更加豐碩的成果。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