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礪兵,數字軍報伴兵行 “星網工程”為冬訓官兵讀報帶來新變化

2015年02月16日05:19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雪野礪兵,數字軍報伴兵行 “星網工程”為冬訓官兵讀報帶來新變化

  隆冬,夜幕時分,燕山南麓氣溫降至-15℃。北京軍區某旅官兵憑借天然“偽裝”在大山深處集結宿營。1月初,筆者一路跟隨該旅官兵參加冬訓,深切地感受到“星網工程”給官兵讀報用報帶來的新氣象。

  “星網工程”讓軍報如影隨形

  “信號良好,網絡正常,數據包已更新93%……”在一台新型宣傳車上,旅攝像員朱岩動作麻利,僅僅8分鐘時間就將一個外形特別的“雷達”架設測試完畢。“這是‘星網工程’數字衛星接收設備,有了它,冬訓官兵每天可以看到最新一期的報紙了!”旅領導介紹說,是“星網工程”解決了全旅冬訓官兵的讀報難題。現在,部隊行進到哪裡,數字軍報就能伴隨到哪裡。

  據了解,以前野外訓練,主要依靠旅機關和營連自帶紙質報紙,攜帶的都是過期的雜志和報紙,很難滿足官兵閱讀需求。自從“星網工程”開通以來,他們充分利用“星網”優勢,將旅配發的“五件套”電腦、營連自購的平板電腦,通過加密處理,建成一個小型局域網絡,野外訓練官兵可以通過有線局域網、無線網熱點兩種方式連接中國軍網,下載軍報電子版閱讀或視聽版“軍報每天讀”節目。

  數字閱讀飽覽“信息套餐”

  晚上7點10分,天寒地凍,官兵們會干點啥?筆者走進修理所的一頂帳篷。進門就看見“老熟人”,二級軍士長王其金正帶著全排人員圍坐在一台電腦前,聚精會神地盯著屏幕。“按照部隊冬訓計劃,每天晚上7點至7點40是我們的讀報學習時間,我們正在集中組織讀數字版軍報。”老王邊打招呼邊展示,點擊圖標進入閱覽界面,既可以看到最新一期軍報,也可以查詢往期閱讀。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既是忠誠履行使命任務的時代要求,也是傳承紅色基因的迫切需要,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丟掉!”一輛覆蓋著荒漠迷彩的裝甲指揮車內,三營七連指導員陳亮正在參加二排組織的新聞點評會,他結合軍報文章《讓“兩不怕”精神緊貼時代薪火相傳》向戰士談自己對戰斗精神的理解,大家聽的很認真。手中的平板電腦上,通過熱點共享的《解放軍報》已經打開。講話之余,他熟練地將文章“剪貼”到標注自己名字的“數字剪報本”上。

  “數字剪報本其實是一個文件夾,官兵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文章、圖片拷貝進去,連裡每個人都有。”陳亮說,過去野外訓練,連隊的剪報本要裝幾大箱子,很不利於部隊行軍。現在,一個內存卡就可以把全連的裝下,方便又省時,提高了學習效率。

  戰地論壇強化戰斗精神

  “各位網友,大家好!經過一天野外行軍,現在戰地論壇又和大家見面了,下面進入今天的討論題目……”帳篷裡,三營七連上士宋鴻靜正在快速地敲打鍵盤,他是戰地論壇的金牌版主,每天的“開壇”時間,是他最忙碌的時候。

  “自從戰地論壇運行以來,大家讀報熱情更高了,訓練精氣神十足。”宋鴻靜告訴筆者,為豐富冬訓官兵讀報形式,旅裡又在“星網”平台上開通了戰地論壇,在每天讀報時間組織官兵進行網上評報、分享精品文章和交流心得體會,這樣新穎的學習形式讓夜宿山野的官兵不再“寂寞”,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熱烈討論中催生對使命與責任的勇敢擔當。

  近日,軍報上一條題為《冰窟中勇救落水群眾》的新聞讓宋鴻靜頗受震撼,他第一時間在群裡發布了“當代軍人血性是什麼”議題,召集網友討論,不一會兒功夫,就有近百條評論。“軍人血性就是勝利的基因,絕對不能丟!”“我們挑戰嚴寒的鋼鐵意志就是血性!”……一句句熱血沸騰的跟帖不斷跳躍而出,官兵們的戰斗精神在心靈的“撞擊”中愈發頑強堅韌。

(來源:中國軍網)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