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學員衣、食、宿等都有保障,每月還發津貼,按說經濟應該不成問題。然而,前不久西安通信學院的一項調查結果出乎意料:27%的學員津貼當月花完,成為不折不扣的“月光族”﹔11%的學員入不敷出,還要靠父母“贊助”。
學員小吳是一個“電子發燒友”,熱衷於購買各類電子產品。女學員小徐是一位淘寶達人,平常就愛上網買衣服和美食。通常一個月下來,津貼基本上都消費在了網上購物中。
調查顯示,學員津貼“溜走”的“暗門”也不止網購這一道:有33%的學員大多是生活、人際交往等開銷,18%的學員在“煲電話粥”方面花費不少,28%的學員為了追求時尚把津貼花在各式各樣的服裝和電子產品上……
對於錢該如何花,學員們各有各的說法。有的認為日常的學習訓練緊張勞累,用美食、娛樂和生活用品犒勞自己理所當然﹔有的認為反正月月有津貼,即使不花也沒什麼用處﹔還有的認為應該購買書籍、健身器材、音樂器材等有助於提高個人能力素養的物品。也有不少學員承認,自己理財能力差,花錢沒計劃。
“科學理財也是一種成長!”該院採取多種舉措,引領學員消費新風尚。他們大力倡導愛心消費,在學員自願自覺的基礎上組織學員獻愛心,與駐地20名貧困生結成幫扶對子,通過捐助解決特困生的實際困難。
同時,他們引導學員把錢主要花在提高能力素質上。學員祝全鑫學習之余熱衷於繪畫,致力於用畫筆描繪軍營故事。他把自己的津貼花在購買畫筆圖紙、建立小型畫室上。學員林彤愛好攝影,他用個人津貼買了專業的攝影器材和書籍,在他看來,把津貼花在實現個人夢想上是最值得的。學員趙以曉則傾力盡孝,為給媽媽看病,他把幾年積攢的兩萬元都寄給了家裡。他說:“從第一次給父母寄錢起,我感到自己真的長大了。”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