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智慧和力量從哪裡來?從學習中來。學習的基本途徑是什麼?是讀書。人類在自然的黑暗中不停地探索、掙扎、徘徊,在苦難的冰河中緩慢地跋涉前行,直到發明了文字,從此站到了邁向文明的分水嶺上。
人常說,人類文明的延續主要依靠書籍,文字的誕生開啟了人類讀書的新紀元。從此,人類進步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懂得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人類一直在與讀書為伴,無論是結繩記事,刻字甲骨,還是青燈黃卷,網上遨游,讀書與人類進步總是如此親密,與事業成敗總是如此關聯。
讀書是要有點精神的。趙匡胤嗜書如命,每每出征打仗,都不忘重載幾車數千卷書﹔范仲淹從小勤奮讀書,5年裡,困了和衣而眠,醒來繼續苦讀,終成一代名相。孔子韋編三絕、蘇秦刺股自勵、匡衡鑿壁借光,在我國歷史上,讀書勵志、成事的典故不勝枚舉。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崇尚讀書學習的優良傳統,正是因為擁有孜孜以求的讀書精神,才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這樣的先哲留下的經典學說,才有李白、杜甫、蘇軾、王安石這樣的文壇奇人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才有孫臏、吳起、李靖、諸葛亮這樣的軍事大家創造的戰爭理論與指揮藝術。
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成就事業。一個讀書的人有前途,一個讀書的民族才會大有希望。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歷史傳承,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宏偉藍圖,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事業追求。如今,國家已經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全國各族人民已經投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強軍夢之中。在文化激蕩、思想交鋒、價值碰撞、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實現中國夢、強軍夢,需要全民全軍發奮讀書。
讀書強,則中國強。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屈辱的歷史,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吶喊﹔今天,我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擔當,吹響了“為中華之圖強而讀書”的號角。正是從實現中國夢的戰略高度,黨的十八大歷史性地把“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作為文化強國的重要舉措。“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書香社會”這一溫馨浪漫的詞匯也首次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煥發出全民閱讀的強大能量。
知識就是力量。讀書的力量決定國家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創造的力量。凝聚起這磅礡的力量,我們就能夠沿著中國道路追夢前行,就能夠弘揚中國精神逐夢奮進,就能夠匯聚中國力量圓夢成真。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