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戴旭:全球迎來第七代戰爭 我們的認知體系亟須升級

2017年01月24日09:14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原標題:傾聽未來戰爭的叩門聲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互聯網+戰爭”——

傾聽未來戰爭的叩門聲

——訪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戴旭

■本報記者 褚振江

新形態戰爭對世界格局的重塑已經開始

記者:網絡的興起及其在戰爭領域的運用,正使得戰爭形態變化加速,您認為網絡時代的戰爭或者說未來戰爭將是什麼樣的?

戴旭:網絡把世界聯在一起,開辟第六維空間——心理空間,無形之心被無形之網推舉,放大為戰爭制勝的新高地,“攻心為上”古樹發新枝。在“網”“心”交織的變形空間中,大國戰略博弈的主要樣式已轉向“信息思想戰”。與此同時,各種極端勢力趁亂而起,“顏色革命”和恐怖主義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新的安全威脅。這是軍事暴力和戰爭形態在網絡時代變異的結果。各國在進行戰略博弈的同時,面對人類公敵又不得不合作。於是,傳統的國家暴力組織與非國家暴力組織,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開戰。傳統軍事概念正在被顛覆,原有信息化的軍事內涵被突破,金屬武器被植入芯片后正全面“心”智化,而非金屬的信仰已在大國或非國家政治力量博弈中,成為戰略性武器。

混合著意識形態沖突、常規軍事力量的“械斗”和各種網絡攻擊構成的“混合戰爭”,彌漫當代軍事舞台。急速變化著的戰爭形態,已開始沖擊和超越自海灣戰爭以來相對固化的信息化概念。這種情況下,關於戰爭和反戰爭的知識系統亟須升級、更新。軍事革命不是一聲發令槍,而是一個歷史階段中的一場跨欄長跑。誰在固有的觀念前停留,誰就將在那裡摔倒。

全球正迎來第七代戰爭

記者:您認為正在發生的和接下來將要發生的會是什麼樣的戰爭?

戴旭:進入“互聯網+”時代,國際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舊“頁面”被連續刷新,一切都在快速升級、更新之中。如果把初始的冷兵器時代戰爭算作第一代,當下世界的戰爭形態正在進入第七代。熱兵器時代,蒸汽機半機械化時代是在陸、海二維空間進行﹔內燃機機械化立體戰爭開辟陸、海、空三維立體空間﹔核武器時代,洲際導彈開辟第四維太空空間﹔電子信息化時代開辟第五維電磁空間﹔當前正在發生著的第六代信息、網絡化革命,創造了第六代戰爭。它除覆蓋前五大空間之外,還將開辟思想或心理空間等六維空間,誕生第七代戰爭。

記者:“互聯網+”時代,您所說的第七代戰爭是怎樣產生的呢?

戴旭:網絡技術革命催生了“互聯網+戰爭”。人類戰爭在悄然中已經開始新的全面進化。在人類剛剛進入21世紀時,全球也不過隻有3.6億網民,但在今天,這個數字已經突破了20億。網絡語言、網絡文化、網絡經濟……世界已經在美國之后魚貫進入網絡時代。戰爭這個時代的產物,也必然受其影響。

“互聯網+戰爭”如何改變未來戰場

記者:在“互聯網+戰爭”這一背景下,傳統的國家安全增加了哪些新的威脅因素?

戴旭:主要是世界無政府主義浪潮及“木馬軍團”和“戰爭暗物質”的興風作浪。正如核爆炸發生在臨界點被突破一樣,美國在完成網絡化社會轉型之后,其戰略思維也發生了“核裂變”——它發現了網絡時代思想無國界的現實正引發世界無政府主義。

美國正是看到這一時代巨變即將在現實世界引發的政治地震和海嘯,順勢而為,制造了一場又一場“顏色革命”。他們一邊利用全球化以貌似合法的方式暢通無阻地“深入敵后”,一邊以更加便捷的方式,通過網絡和手機等客戶終端,跨越對方的地理和心理防線,直接摧毀對方的力量基礎。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中東、中亞連續發生“顏色革命”的一連串事件已經証明,隻為國家間大規模“械斗”准備的常備軍,幾乎沒有派上多大的用場。

今天,世界已在一張“網”中。軍事領域的變化已經發生。從以傳感器為核心、以電磁空間為邊界的電子信息戰——可稱之為“電信戰”,到以網絡為核心、以心理空間開辟為特征的網絡、心理戰——可稱之為“網心戰”,我們關於戰爭和反戰爭的認知體系,亟須升級換代。

記者:您所說的“網心戰”有哪些特點?

戴旭:如果說第六代戰爭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那麼,第七代戰爭的基本特征就是“網絡”化。“網心戰”主戰樣式和戰略目標是“攻心為上”——雖然這是春秋戰國時代就有的理想戰爭原則,但直到今天才成為有可靠技術保障的戰略目標和戰爭樣式。人類戰爭史的大部分篇章是鐵血時代的圖畫,國家決勝在戰場,殺傷的是有生力量,爭奪的是有形財富﹔而當今網絡時代,信息思想戰登堂入室,戰略目標是爭奪人心。人心是基,國家是樓,基不穩,樓難固﹔得人心者得天下,“網心戰”因此正成為大國博弈的主戰樣式。

傳統戰爭和軍隊,主要是地理攻防﹔而以“網”“心”為關鍵詞的第七代戰爭,則是伴隨著思想入侵,從邊防到心防全空間覆蓋。第七代戰爭的基本套路是外部長期滲透,內部瓦解,裡應外合,暗戰無聲。由於新式“木馬軍團”作用凸顯,而傳統“鐵馬軍團”戰略意義相對易位,使網心戰的外觀體現為前期的“非金屬戰爭”與后期的“金屬戰爭”並重。

第七代戰爭戰略功能的發揮,概略地可分兩個層次:一是“硬控制”。即利用芯片、組件設備,平時利用網絡控制對方的戰略設施,搜集對方情報,掌握對方數據(大數據時代)﹔戰時則直接攻擊對方國家的戰略節點,實施網絡癱瘓,短時間內摧毀對方抵抗意志。二是“軟殺傷”。通過網絡開展思想攻勢,超越軍事層面,直接對對方(國家或民族整體、個體)發起意識形態戰略戰,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平時、戰時,一硬一軟,前者威懾隨時待命,后者攻擊不分晝夜。平時與戰時界限的消失,是第七代戰爭最突出的特點。

應對未來之戰已經刻不容緩

記者:新一代戰爭對中國的傳統戰略優勢帶來哪些沖擊?

戴旭:從攻城略地到攻心掠民,中國的傳統戰略優勢在新時代戰爭中正成為被對手破解的重點。這是繼長城被裝備有火器的游牧民族突破之后,中國又一次處於無自然屏障可以依賴的境地,同時也使新中國打破核訛詐以后,可能面對被網絡訛詐的狀態。

記者:應對未來戰爭,我們應從哪些方面做准備?

戴旭:應對新戰爭需要器、體、心全面發展,在信仰回歸和血性塑造,在新思維引領和新技術掌控中,全面構建中國新型軍隊。

如果說20世紀航空、航天通道的開辟只是海洋通道立體延伸,那麼,完成於21世紀初的網絡、信息化革命,則是前所未有的全新時代。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隻要力所能及,軍隊就應該擁有最精良的裝備﹔但人仍是戰爭的決定因素,這不僅為我軍的歷史所証明——我軍發展壯大主要是依靠堅定的信仰、先進的思想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更為當下的戰爭實踐所証明。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或者會導致我們“軍事上的落后”?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安全形勢,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現有武裝力量體系和學說的有效性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哪些需要割舍?在網絡化多形態混合戰爭的新軍事時代,中國必須也有能力牽住時代的“牛鼻子”。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