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談中美關系

隨著唐納德·特朗普日前宣誓就任美國總統,中美關系發展踏上一個新起點,開啟了一段新歷程。
圍繞中美關系的未來發展,一些美國專家提出了忠告。
不可挑戰中國“核心利益”
台灣問題事關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美之間最敏感議題。中美建交以來,雙邊關系能保持穩定發展勢頭,一個重要政治基礎就是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但是特朗普上台前竟然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還表示包括一個中國政策在內的所有事項都在談判之列。
美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邦尼·格拉澤(葛來儀)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特朗普政府若要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中國政策,將對中美關系造成最大損害,因為中方在這一問題上沒有妥協的意願和余地。
在南海問題上,特朗普班底也曾對中國指手畫腳。
一些長期觀察中國的美國人士指出,中方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實現國家統一的意志堅定不移,在台灣、南海等問題上沒有退讓余地。美方如果誤判形勢,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切勿挑起中美貿易戰
特朗普曾主張對中國產品征收45%的關稅,並承諾上任后要將中國指定為“匯率操縱國”。特朗普就職后是否會就貿易逆差、匯率等問題對中國實施報復政策,引人關注。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指出,如果採用貿易戰和保護不具競爭力的特殊利益集團的經濟管理方式將是“災難性的”。
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國制造業迫於國內高昂成本而外遷,導致失業率攀升和貿易赤字變大。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自身經濟結構等原因造成的問題,美國不應怪罪貿易對象。同時,更應看到,美國對華龐大出口支撐著美國大量就業崗位。而中國對美投資持續增長,也在為美國創造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
通過對話磋商控分歧
幾十年來,中美之間有過分歧和爭端,但雙方也從未停止過對話與磋商,並在管控分歧、促進合作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中美建立了近百個對話磋商機制。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延續這些對話磋商機制,中美關系或能避免動蕩。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道格拉斯·帕爾(包道格)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中美在經濟與安全方面密切關聯,挑起中美對立和沖突必然導致兩敗俱傷,“避免出現這一局面的關鍵就是管控好政策變動,以免造成過大傷害”。
葛來儀說,雖然中美關系在特朗普當政第一年可能出現很多摩擦,但她認為雙方會避免軍事沖突。或許在一年多后,雙方將達成臨時協議以確保關系穩定。她說:“雙方應該明確底線,尋求可以妥協的領域,而盡早舉行對話是必不可少的。”(支林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