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飛行:發揮作用與強化監管如何並行?

寫在前面
用途廣泛、機動性強、安全問題……這可謂是無人機的關鍵詞。快遞行業為了把物品快速送達消費者手中,動用了無人機進行實時送達﹔無人機愛好者為了拍攝高空美景,操控無人機與天空試比高﹔個別軍事單位把無人機愛好者編入預備役、納入民兵,參與作戰識別、高空偵察、邊境巡邏等。然而,隨著無人機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凸顯的問題也日益增多:起降飛行過程中發生墜落事故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害、干擾軍民飛行器正常飛行、航拍“偷窺”侵犯隱私權、泄露國家機密等。
開放與管制,安全與危險。無人機飛行要有效監管,遏制“黑飛”,嚴控在機場淨空保護區隨意穿梭。同時,無人機作為科技發展的產物,一味打擊壓制,不利於其在軍事領域和國家安全領域發揮有效作用。如何趨利避害,讓無人機既合法翱翔藍天,又避免“黑飛”帶來的安全隱患,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
據中新網消息,2月4日晚,北京南苑機場KN5837南苑-南陽航班在滑行道滑行時,機組發現疑似孔明燈的飛行物體,迅即向塔台報告停止滑行並及時關閉發動機。因發動機自然吸力,孔明燈被吸入左發動機。由於機組正確採取措施,處置果斷及時,所幸未造成飛機損傷。但當晚該航班被迫延誤,中聯航已臨時調換飛機,確保旅客順利出行。
不明飛行物“黑飛”擾亂航空秩序、影響國家安全
雖然孔明燈體積不大,質地不算太硬,但是一旦被高速飛行或起降的飛機吸入發動機,很可能帶來機毀人亡的后果。
不管是民用機場還是軍用機場,都劃定了一片區域,將其設為機場淨空保護區。所謂機場淨空保護區是指為保障航空器在機場安全起飛和降落,按照機場淨空障礙物限制圖的要求劃設的一定空間范圍淨空。業內人士介紹,除孔明燈外,風箏、無人機等“不速之客”如果闖入機場淨空保護區,一方面可能在視覺上干擾飛行員,另一方面其鐵制框架可能導致發動機葉片損壞,甚至造成發動機在空中驟停,后果不堪設想。
2014年,北京某航空科技公司員工未經批准,擅自使用無人機進行非法勘測,導致多架民航客機避讓,造成航班延誤,后被原北京軍區出動直升機迫降。
許多人認為運用無人機進行勘測,並未從事違法活動,而是正常工作需要,但事實上,用於測繪的“航模級無人機”極難被雷達發現。這種無人機的外形尺寸小,加之制作材料多為塑料、玻璃纖維等非金屬材料,雷達信號飄忽不定,極難被預警。一旦發現,就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查証。從另一個角度講,這種“黑飛”干擾了空軍正常戰備值班秩序,加大了空防壓力。同時,也給一些國家的間諜及恐怖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無獨有偶,1月17日下午6點半左右,微博認証為“民航自媒體”的ID“航空物語”轉發了一個短短8秒的視頻,內容為一架飛機正在降落的過程,畫面非常清晰,后來被網友看到,報告給相關部門。
事后經過警方的調查,了解到拍攝該畫面的主人公只是單純的無人機愛好者。17日那天,他將無人機升至450米高空,在距機場8.5公裡處拍攝日落,恰巧拍到多架途經的飛機。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簡短的8秒鐘視頻沒有放在網絡上,沒有被廣大網友關注,拍攝過程也沒有任何人和相關機構發現,某些別有用心之人會不會採用此方法手段竊取國家機密、窺探個人隱私。
無人機飛行監管還存在不少問題、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就在今年一月,北海艦隊連續發生兩起地方人員使用無人機擅闖軍事禁區拍攝涉軍視頻事件,兩名涉事人員毛某、吳某均被當場抓獲,根據有關法律第一時間完成了對當事人的詢問和証據確定、收繳了無人機,並對當事人所犯錯誤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
“目前對無人機缺乏統一系統的法律規定,導致監管沒有形成體系化、規范化。”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表示,國家民航局曾在2013年出台《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按照規定,在我國境內凡起飛重量大於7000克、飛行高度120米以上、飛行距離500米以外及飛入復雜空域的,駕駛員需取得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的資格証。“但由於無人機沒有進行實名登記,即使無人機飛行高度在120米以上,隻要機主不事先申請飛行,也難以追查機主責任。”
無人機購買的門檻越來越低,一個對於航模沒有任何概念的人也可以購買。在春節期間,筆者看到有網友上傳了將鞭炮挂在無人機上升空發射的視頻。萬幸的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這種行為也反映出了我國在無人機監管這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這種隻講飛行權利、不盡安全義務的行為,應當堅決制止和杜絕。”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強調,從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指出,有航空器進入空中禁區執行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從事涉軍設施的航空攝影等情況,必須辦理任務申請和審批手續。對《規定》必須系統、全面、嚴格貫徹執行,不能“斷章取義”打折扣。
《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公開征求意見稿)》在第四十六條特別增加規定稱:違反國家規定,在低空飛行無人機、動力傘、三角翼等通用航空器、航空運動器材,或者升放無人駕駛自由氣球、系留氣球等升空物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公安部的征求意見稿,能夠看出來公安部在對於“黑飛”的態度上面,是非常嚴厲的,這也是一種應有的管理執法態度,但是目前法律上還缺少明確的懲罰規定。以前,涉及違規操控無人機的人,大多數冠以“危害社會治安”罪名,這並不是特別恰當,如今能夠明確規定是一件好事情,然而,嚴厲的管控是否會抑制無人機在作戰、運輸等方面發揮作用。
一味遏制無人機飛行不可取,合理正確使用方可提升戰斗力
據了解,我國各個省都有自己的航空模型運動協會,有許多無人機發燒友也取得了遙控航空模型飛行員執照,然而,從法律層面看,取得無人機飛行執照的人員依舊屬於“黑飛”。由於無人機飛行區域屬於低空飛行,而我國的低空空域歸屬空軍具體管轄和指揮,想要合法飛行需要向空軍相關部門申請。但由於審批時間長,手續復雜,且個別地方對取得合法飛行資格証的無人機也不予認可,導致許多發燒友繼續“黑飛”。
雖然對於無人機的監管還未形成法律規范,但合理統籌資源,發揮無人機作用,可以助力部隊作戰,節省人力資源,提高監測精准度,提升戰斗力。
前幾年,四川某預備役高炮師依托地方資源,將幾名無人機愛好者編入預備役,組建了一支“空中輕騎兵”飛行大隊。
隨著10余架航模無人機陸續升空,該師某高炮分隊拉響了戰斗警報,數十公裡外的陸軍某陸航旅機群編隊也加入了對抗,一次起飛磨礪兩個兵種的部隊,為該師軍事訓練帶來了新景觀、新亮點。
有了“空中輕騎兵”飛行大隊,該師能隨時展開對抗訓練,補齊了訓練短板,並在一個多月后的實兵演練中,創下原成都軍區高炮部隊7項夜訓記錄。“空中輕騎兵”既磨練了高炮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又為航模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台。
“都打信息化戰爭了,我們的偵察還完全依靠目測眼觀,怎麼能打得贏?”貴州某預備役師參謀巴航向筆者說道。自從被該師納編為預備役參謀后,他帶領企業員工攻堅克難,肩負作戰任務的無人機很快在演練場大顯神威,在去年的綜合演習中,憑借無人機定位傳輸的三維地圖,該師炮兵分隊順利實施對“敵”精准覆蓋。
無人機並非一無是處,隻要合理、正確使用,它可以在軍隊,當好我軍演訓的“磨刀石”,做好我軍的“千裡眼、順風耳”。
隨著無人航空器的發展,我國也應該盡快完善各項法規政策,而不是一味地遏制其使用。海南航空模型運動協會覃光森告訴筆者:“目前海南省已在中國航空運動協會的大力支持下,率先試點運行‘全國遙控飛行員考核與監管系統’網絡平台。我省廣大航模愛好者及無人機相關從業人員可通過注冊,在該平台進行飛機安全理論學習、技術等級考核認証、飛行器類型登記及飛行航線空域報批等操作。下一步,海南省航空模型運動協會將協助公安、航管等部門開展相關飛行人員資格認証和無人飛行器報備等監管工作。”(李浩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