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不差錢”的美軍也重視裝備再制造

2017年04月28日08:4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老舊裝備再迎“第二春”——

裝備再制造讓“金戈鐵馬”重振雄風

制圖:陳 堯

隨著現代化裝備的造價越來越昂貴、生產過程越來越復雜,世界各軍事強國都頗為重視裝備再制造技術。即使在裝備研制和購買領域從來“不差錢”的美軍,也十分重視裝備再制造技術的發展,其高超的裝甲作戰裝備和戰斗機再制造技術更是為美軍省下了不少“銀子”。目前,裝備再制造已經成為美軍維持其龐大武器庫運轉而必須採取的戰略性措施,也是變廢為寶、讓老舊裝備“起死回生”的重要技術手段。

在順利完成敘利亞作戰任務之后,俄羅斯將耗費650億盧布為國內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延壽”,預計能為這艘已服役20年的“元老級”裝備再增加20年的使用壽命。這就用到了裝備再制造技術。該技術以提高老舊裝備性能指標為目的,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修復、改造老舊裝備的工程活動,是實現裝備維修低成本、高效率發展,向未來戰爭要“再生戰斗力”的一劑“良方”。

修舊如新——

助推武器裝備維修保障體系變革

提起裝備再制造,很多人或許還有點陌生,其實這種“修舊如新”的“戲法”,我們早在紅軍時代就已經掌握。1927年秋收起義后,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師就在中峒兵工廠內一邊修槍一邊“復裝”槍彈。所謂的“復裝”槍彈,其實就是把射擊后的彈殼經過清洗、除鏽等處理后,再裝上新制造的火帽、彈頭和發射藥,進而實現槍彈再造的技術。到1931年紅軍成立官田兵工廠時,已經有了批量槍彈復裝再造技術,到抗日戰爭時期甚至實現了炮彈的“再制造”,一個炮彈藥筒經過“修修補補”還能重復使用2~3次。衛國戰爭期間,蘇聯紅軍坦克機械化部隊的維修人員共搶修了43萬輛次坦克和裝甲車,相當於蘇聯戰時相關裝備最高年產量的15倍,有力地保障了蘇聯紅軍“鐵甲洪流”的持續戰斗力,為最終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斗轉星移,如今的裝備再制造與紅軍時期的槍彈再制造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一件裝備的壽命周期包括論証設計、制造、使用、維修和報廢等數個階段,現代意義上的裝備再制造不僅面向裝備使用階段,更是廢舊裝備通過專業化修復或升級改造所進行的一次“脫胎換骨”的“蛻變”。以往,這些生產較早、性能落后、零部件老化的老裝備或被拆解融化,或者成為靶標在演習中發揮余熱。經過裝備再制造,老裝備可以“修舊如新”,具備和新裝備同等的作戰價值,花費也比採購新裝備少得多,有時候甚至還能得到作戰性能提升等“意外收獲”。可以說,通過裝備再制造,不僅可促進高技術武器在戰爭中的深入應用,更能有力助推武器裝備維修保障體系變革,是節省軍費、提升裝備性能的重要舉措。

長期以來,歐美等西方國家一直重視再制造技術的發展,美軍更是再制造的最大受益者,其車輛和武器裝備大量使用了再制造零部件,不僅節約了軍費、資源和能源,而且還大大延長了武器裝備的使用壽命。美國陸軍裝備的“艾布拉姆斯”M1系列主戰坦克是當之無愧的“沙場老將”,雖然該型坦克早在1993年就已經停產,但美軍每年都會收到最先進的M1系列主戰坦克。正是憑借著再制造技術對行將“退休”或封存的M1坦克不斷改進升級、全面翻修,才實現了裝備作戰性能和國防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妙手回春——

向未來戰爭要“再生戰斗力”

一個傷痕累累的報廢齒輪,經過自動化等離子熔覆竟然煥然一新﹔一扇即將報廢的發動機葉片,用納米電刷鍍一下,過幾天就可助力戰鷹騰飛﹔服役期滿的老舊發動機,到再制造流水線上走一遭,各項指標就能再次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如今,以超音速等離子噴涂技術、廢舊零件壽命預測和評估技術、納米電刷鍍技術和納米自修復添加劑技術等為代表的裝備再制造,正在部隊裝備維修保障環節中承擔著“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重要作用,不僅讓現役裝備延長壽命再次煥發青春,更顯示出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軍事應用價值。以其中的納米自修復添加劑技術為例,經過這一技術處理的裝備,可降低發動機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零件磨損量更可降低50%以上。

從制造流程上看,裝備再制造主要包括拆解、翻新、組裝、測試、出廠等五個環節,這其中除了拆解和翻新,其他環節與制造一件全新的裝備大同小異。但正是由於省去了制造全新裝備中的大型結構鑄造和零部件生產等環節,從而大大提升了裝備再制造的生產效率。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西方國家多採用的尺寸修理法和換件修理法等基於原型產品制造工藝而來的再制造,我國科學家創新性設計出基於尺寸恢復法和性能提升法的裝備再制造技術,有效解決了再制造過程中生產成本和節能減排等根本性矛盾。

隨著信息技術、微納米技術和增材制造技術的加速發展,裝備再制造駛入了短時間快速修復的“高速路”。目前,已經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通過信息化處理的零部件三維數據模型,在戰時快速制備成形設備和集約化的絲材、粉材,進而可對武器裝備的受損零部件進行快速再制造,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裝備的修復,勢必更好地順應信息化戰爭瞬息萬變的戰場態勢,進一步提升信息化作戰能力。

冉冉新星——

軍民兩用領域的“朝陽產業”

如今的裝備再制造,不只是對老舊裝備的“修修補補”,更因為各類高新技術手段的投入使用,而使再制造裝備的性能遠超原來的設計指標。美國空軍最新裝備的F-35戰斗機,由於採用了最先進的開放式航電架構和飛行-火控推進軟件,隻需要更新軟件系統並更換新的信號處理系統,就可實現該機性能的巨大提升。

事實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武器裝備很少採用大修,他們更青睞裝備再制造。隨著新軍事變革和新裝備更新換代,原有的裝備維修保障模式早已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作戰需求,甚至還將帶來軍事資源和作戰潛力的巨大浪費。通過裝備再制造技術,可用最低的成本將蘊含於廢舊資源中的價值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不僅是一種對老舊裝備降低維修成本、實現高效率發展的重要手段,也將在廢舊汽車、機床、工程機械等民用領域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將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節能環保能手”。目前,再制造技術被視為軍民兩用領域的“朝陽產業”,勢必有力助推“軍民融合”式發展。

目前裝備再制造技術還存在諸如壽命評估、防腐、防污等基礎性難題,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大量出現,裝備再制造將進一步滿足戰場損傷裝備快速修復這一作戰需求,在戰斗力生成上發揮重要作用。(章翀 張乃千,國防科技大學)

(責編:王璐(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