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熱點>>小故事集

雲端上的測繪

2017年05月02日13:51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那年4月的一天,華北上空,天氣晴好、萬裡無雲。一架裝載著先進激光相機的銀色飛機宛如織布機上的梭子,在空中來往飛行,航線下方,一個個精確的地理信息被記錄下來。這是一支專門從事大地航空測量的部隊正在執行某重要項目選址航測任務。

組建幾十年來,該部秉承“忠誠、擔當、精准、奉獻、慎獨”的航測精神,翱翔藍天,航程一億多公裡,相當於繞地球飛行2500多圈。他們駕機為犁,從天山南北到東海之濱,從遼闊陸地到浩瀚海洋,耕耘藍天、勇闖禁區,飛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創下了一個個奇跡和第一,繪制出一幅幅神州“藍圖”。

傳承:測繪祖國版圖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在航測領域幾乎一片空白,美麗的神州大地上有大片的無圖區,新中國的經濟和國防建設迫切需要地形資料和地貌圖。1954年5月,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這支隊伍誕生了……”該部史館裡,剛剛畢業分配的新干部認真聆聽著講解員勞永軍的講述,在一張飛越雪山的舊照片前久久駐足,年輕的臉上寫滿崇敬和神往……

1974年9月,部隊接到航測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的任務,時任部隊長陳杰率領96人的小分隊,駕駛蘇制“伊爾—18”型飛機,飛赴西藏貢嘎機場,向地球之巔發起挑戰。

飛越珠峰,極度稀薄的空氣密度極易導致發動機空中停車﹔況且飛機已服役10年,一旦出現故障或遇特殊情況,將完全失去有效處置的高度。連西方航空大國的專家都以飛機性能達不到要求為理由,從未涉足過珠峰上空。

“一定要把外國人計算出來的珠峰8882米的高度,在中國航測兵手中重新測定,且不被世人懷疑。”為減輕飛機重量,陳杰下令卸掉飛機上一切不必要設備。5000米……7000米……9000米……發動機高聲地嘶吼著,陳杰冷靜地蹬舵操杆駕駛飛機艱難爬升,銀色的山頂終於映入眼帘。

“珠峰,你好!”按捺住內心的激動,陳杰果斷下令飛越珠峰,照相員甘啟楠准確捕捉下瞬息閃現的珠峰數據!經過數月航測,神秘珠峰上聖潔深邃的天空被航測兵整整梳理了12遍,最終獲得了8848.13米的准確數字。

4個月的“禁區飛行”對陳杰來說好似過了10年,他病倒了,體重下降7公斤,離開部隊那天,陳杰悄悄來到機場,撫摸著親愛的戰鷹,留下了惜別的淚水。他這一走,再也沒有回來,然而他帶領航測官兵首次開創人類航測珠峰的准確數據記錄永遠刻在“雄雞版圖”。

航測兵的忠誠,不只是在艱巨任務關頭不懼生死,更灌注在日月經年的不變“軍魂”。行走在部隊營區,辦公樓上“祖國高於一切”六個大字赫然奪目,政委張澄宇說:“這是我們航測人對祖國的庄嚴承諾。”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航測官兵的忠誠始終沒有變,他們始終不忘初心、堅守本心,把這份朴素的情懷一代代傳承下來。

精確:追求分毫不差

炎炎夏日,機場地表溫度早已突破50℃。航測機上機組人員和測繪局專家一道正在對一架即將執行邊境航測任務的飛機進行設備調試。高級工程師施全芝抹了一把汗水,頭也不抬地說:“這裡進行的每一項調試,都是為了確保精准無誤,這是我們一貫堅持的標准。” 邊境測量直接關系國家主權利益,“空中錯一厘,地面差數裡”,每一點失誤都可能使祖國失去一片森林、一條河流。

副部隊長姬有明領命出征。一天,飛機正沿著航線實施航測作業,突然前方出現大團烏雲,如果雲遮擋鏡頭並被影投向地面,將嚴重影響拍攝照片質量。經驗豐富的老領航員侯克勤迅速判明雲團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姬有明操縱飛機迅速調轉機頭開啟攝影機。當雲團的陰影壓住最后一條航線時,整個線段的航測剛好結束。

他們多次執行邊境航測任務,以實際行動維護了領土完整和國家尊嚴。

祖國的利益延伸到哪裡,航測飛機就飛到哪裡。南海深處,天高雲淡,一條筆直的跑道貫穿島礁一隅,那年6月,分隊進駐某南部機場。

這裡酷暑難耐,海上空氣鹽分大,對飛機機件腐蝕嚴重。再加上海上天氣多變、空中氣流不穩,長期海上飛行容易出現錯覺挑戰。為了保障任務完成,地勤人員頂著烈日加班加點,飛行人員針對飛行航線、空中協同、特情處置所有要素一遍遍演練研究,確保飛機准確沿航測參數飛行。

數月的艱苦航測,每個人都被晒得皮膚黝黑,身體也消瘦了很多,但令大家興奮的是,測繪出了精確的數據。

他們還以極端負責的工作態度,多次對首都進行航測,順利完成了奧運會場館選址、城市建設規劃等航測任務。

在60多年航測歷程中,航測官兵始終以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風標准和特別能吃苦的奉獻精神,駕馭戰鷹在廣袤疆域上,精准航行,精心丈量,為國家准確勘定國家版圖提供了准確翔實的數據資料。

宗旨:人民利益為上

深夜,飛行准備室燈火通明,部隊長吳靜華與機組人員圍坐在航圖前,正在一條條梳理飛赴華中、華南幾個重災區的航測路線。他說:“災區就是戰場,災民就是親人,一旦上級一聲令下,我們隨時拉得出、上得去。”

災害往往伴隨的是交通中斷、聯絡喪失,隻有盡快打通空中走廊,才能為救災提供緊要的一手資料。

2010年8月7日深夜,山石飛落,江水梗阻,甘肅舟曲縣發生重大泥石流災害,突如其來的災難讓甘南小城幾乎覆滅。水陸交通中斷,災情難以掌握,救災推進困難重重。

次日12時15分,劉慶機組接到航測舟曲的命令后隨即啟動應急預案,13時零1分,飛機緊急升空奔赴災區。40分鐘后,飛機抵達舟曲災區空域,然而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是厚厚的積雲,黑壓壓蓋滿了天空。

山區飛行安全高度至少要高於山頭600米,而此時飛行區域的山高都在4600米左右,如果把飛機飛到5200米的高度勢必要鑽到雲裡去,“不能鑽進雲裡,裡面可能有雷電!”劉慶沉著地告誡大家。飛機下降到5000米的高度,飛機前面的天空豁然開朗起來,災區上空露出一個雲縫,飛機一個30度的轉彎向縣城方向飛去。

銀翼下的舟曲縣城大部分淹沒在洪水裡,樓房倒塌,江水渾黃。眼前的一幕讓劉慶和戰友們心情愈加沉重,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的決心。50多分鐘航拍任務順利完成,飛機調頭准備返航。這時,飛行員劉煒猛然發現,白龍江上的泥石流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水位還在上漲,對下游搶險救災形成巨大威脅。機組決定,再順著白龍江的流向飛一個來回……這次任務拍攝航片113片,為搶險救災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災難面前,他們義無反顧,支援地方建設,他們沖鋒在前。三峽工程、京九鐵路、南水北調、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一項項世界級工程背后是精准的航測數據支撐,200余座新城市選址規劃,為百姓安居樂業奠定基礎。

(作者:王富民、王世杰、王力)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