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實戰化訓練邁出鏗鏘步伐

殲擊機編隊為轟炸機護航。資料圖片
殲—20首次展示在珠海航展。劉應華攝
運—20飛機滑過水門接受洗禮。劉 暢攝
飛行員聞令迅速奔向戰機。韋忠梁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空軍黨委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軍事篇”“改革篇”“空軍篇”,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要求加快推進轉型,強化使命擔當,抓改革創新、抓核心能力、抓問題導向、抓內在動力、抓基礎支撐、抓中外聯訓,全面提高戰略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信息對抗、空降作戰、戰略投送和綜合保障能力。
空軍部隊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強化實戰准備,飛越島鏈、管控東海、戰巡南海、礪劍高原,大力推進空軍軍事訓練改革創新發展,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不斷提升。廣大官兵堅持看齊追隨、忠於使命,聞令而動、士氣高昂,抓學習、強基礎,談規律、嚴訓風,樹品牌、礪王牌……在空軍戰略轉型的征程上,撒下了強軍種子,也播下了勝戰希望。
——編 者
萬米高空,戰鷹呼嘯。來自空軍某基地兩個旅的異型機編隊自由空戰打得如火如荼﹔高原峽谷,千裡突擊。航空兵某旅飛行大隊長王立機組在電子干擾機的掩護下,穿過層層火力網,向千裡之外的目標實施突防突擊﹔大漠戈壁,導彈騰空。
黨的十八大以來,空軍部隊堅決貫徹習主席關於實戰化訓練的重要決策指示,緊緊圍繞“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轉型,堅持任務牽引、“品牌”帶動,持續推進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有力促進空軍部隊戰斗力加速躍升,奏響了強訓實訓的時代樂章。
用好品牌“指揮棒”,導引部隊實戰化訓練水平提升
“實戰化”與“實戰”,盡管隻有一字之差,卻如同一座大山阻隔。想要翻越它,訓練該向何處去、路該怎樣走?
在不斷的追問和思索下,2011年,空軍決策者們跟蹤把握現代戰爭演變趨勢和特點規律,遠見未來戰場,預判訓練走向,於當年年底組織了首次對抗空戰檢驗性考核,拉開了實戰化訓練品牌大幕。
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空軍為打贏而設、應時勢而立的紅劍、藍盾、金頭盔、金飛鏢“四大品牌”,其目的,既是為空軍部隊搭建檢驗錘煉戰斗力的平台,也是為了蹚出一條戰訓一體的路徑。
從單打獨斗到體系制勝,從未知條件到威脅環境,從得分制到擊落制……近年來,“四大品牌”的有力牽引,使訓練水平不斷提升,訓練熱情極大迸發,也指引空軍部隊實戰化訓練瞄准打贏靶心,跨入了新的境界:
更注重夯實基礎。在考核指揮棒牽引下,航空兵部隊把打基礎重心落於厚實飛行人員超低空、空戰技能、目視搜索等戰術基礎上,各部隊、各行業也開展了專攻精練、崗位練兵等實戰化練兵活動。
更善於精謀細算。廣大飛行員“戰術變算術、戰法變算法”,用實戰化訓練的精准計算,對接未來戰爭的精確制勝。很多人研究作戰細致到對手的武器挂載、戰術運用、時機選擇,鑽研裝備精確到每一幀視頻、每一秒數據。
更注重融入體系。打贏未來實戰,還需要提高體系作戰能力,更需要作戰體系的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機務人員、殲轟機后艙的武器控制員等,從平時的“配角”變身“主角”。
近年來,“四大品牌”這根指揮棒,不僅導引了部隊訓練水平的提升,反過來,又促進“四大品牌”設置更高的“坐標系”、更新的“度量衡”:
——自由空戰考核“自由度”不斷提高,從單機對抗到二對二對抗,從同型機對抗到異型機對抗,規則制訂更加強調團隊制勝、體系對抗,“金頭盔”含金量不斷增加。
——突防突擊考核開展幾年來,“戰場”由荒漠、戈壁拓展到山地、海上。不斷融入的信息攻防、體系對抗、電磁環境等元素,使難度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高。
——“紅劍”演習從難從嚴設置對抗條件,引入第三方模擬強敵介入,參訓部隊協同作戰、融入作戰體系能力越練越強,指揮班子作戰籌劃水平得到歷練提升。
——“藍盾”演習強調“進駐就打”“打了就走”“動中抗擊”,讓“考生”經受實戰檢驗,讓“全營一杆槍”的傳統觀念升級為“全體系一杆槍”。
追問品牌“含戰量”,校正實戰化訓練“准星”
那年9月,空軍海上突防突擊競賽性考核檢討反思會在京召開。
會議現場,無論空軍首長,參訓單位領導,還是科研院所專家、工業部門負責人,都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這裡沒有泛泛而談,也沒有推諉扯皮,而是認領問題、交流探討、尋求措施。
空軍黨委首長明確要求:暴露問題、找准差距,從中找准前進方向,向能打勝仗不斷挺進。迄今為止,空軍層面的檢討反思會,已近10余次。各部隊召開檢討反思會,更成為一種常態。
正是有了這種清醒,才能更清晰地洞察真相,更准確地把握走向。2015年,多年與“金頭盔”無緣的航空兵某團,在備戰對抗空戰競賽性考核中,個別人員為奪“金牌”想了些“歪招”,結果發生問題,不僅無緣“金牌”,更是自砸了“招牌”。
對此,空軍黨委敏銳地認識到,雖然“四大品牌”的設立,立起了訓練場上爭勝負的鮮明導向,但時間久了,個別單位、少數官兵卻因此滋生了“唯勝”思想,甚至為了出成績、拿金牌,出歪招邪招,走旁門左道。於是,一場“正作風、守紀律、嚴質量”專項整頓,在空軍航空兵部隊和飛行院校廣泛開展。
隨著一系列實戰化訓練的“准星”得到校正,落后思維觀念、偏頗訓練指導得到糾正:
鼓勵爭勝但不唯勝。“四大品牌”規則不斷完善,越來越靠近戰場、貼近實戰,基於數據的客觀評估系統,“擊落制”的實施,讓金牌“含戰量”不斷提高,更讓歪招邪招無處施展。
服務中心更融入中心。政治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更融入中心、服務作戰,貫穿戰斗力建設各個環節,做到機翼下、戰位上和官兵心坎裡﹔戰斗精神培育環境建設,納入戰場體系建設,練思想、練作風與練技術、練戰術、練指揮結合更加緊密。
提升品牌“輻射值”,催生實戰化訓練“聚變”
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超過一定閾值,將會產生“聚變”,輻射出遠遠大於品牌本身的價值。這就是品牌效應。
對於空軍“四大品牌”而言,隨著部隊訓練水平和認知能力不斷提高,現在逼近這樣一個“能力閾值”,到了一個新的“拐點”。后面怎麼訓,怎麼推進,怎麼深化?
對此,空軍提出要持續打造、充分用好這些特色品牌,使之更加契合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更加契合戰訓一體的本質要求、更加契合主建為戰、以戰促建的職能使命,使“四大品牌”成為提升實戰化訓練水平的“聚變”內核。
種子一旦播下,聚變悄然發生。借鑒空軍實戰化訓練“四大品牌”成功經驗,各級還結合自身實際,打造出一系列有利於戰斗力提升的特色品牌。包括空軍黨委機關推出的“三位一體”“三好一爭當”“兩課兩講評”等特色教育品牌,以及空軍航空機務系統的“機務尖兵”崗位練兵品牌等,一個個品牌在空軍各兵種、行業、領域落地生根,呈現諸多新氣象:
品牌成為人才的孵化器。近年來,蔣佳冀、許立強、李海明、陳鴻程、王立、聶健男等一大批優秀飛行員敢拼敢沖,經過“四大品牌”的淬煉,迅速脫穎而出。這些“鲇魚”和“酵母”,催生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的涌現。
品牌倒逼出優質磨刀石。圍繞打造一支神形兼備的“假想敵”,完善評判手段,加強裁判隊伍建設,加強現場組織指揮,加強電子對抗和體系構建的工作已深入展開。
品牌打造一種文化符號。“金頭盔”“金飛鏢”,已升華成一種榮譽象征,凝練為一種文化符號,激勵著空軍官兵敢打必勝、有我無敵,向實戰化訓練新的制高點,發起了新的沖鋒。
同樣,品牌訓練既走出了一條實戰之路,也探索出一條轉型之路。目前,空軍飛行院校改革、新型飛行教官培訓成果推廣等重大改革穩步推進,空軍訓練法規體系建設論証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空軍軍事訓練領域正發生著顯著變化。
(蘇銀成,張 力 董 賓參與採寫)
■背景鏈接
什麼是空軍四大訓練品牌
“紅劍”:由空軍組織、各戰區空軍指揮班子帶所屬和配屬部隊參加的“紅劍”體系對抗演習,突出“任務、體系、電磁、未知、對抗、檢討”,不編腳本、不組織預演、不向部隊提供戰時無法提供的情報信息,全程背對背進行對抗。經過10年發展,實現從戰術向戰役、從單一兵機種向多兵機種、從傳統訓練向信息化訓練的轉變,已組織20余期,輪訓所有空軍指揮班子和作戰部隊。
“藍盾”:演習突出“偵、打、走、防、保”集成訓練,是地面防空兵適應新的空天威脅和作戰樣式變化,拓展形成的防空反導一體化訓練模式,經過10余年發展探索,已成為空軍防空反導能力的“淬火爐”和戰法訓法創新的“孵化器”。空軍“藍盾—17”演習首次設立和頒發“金盾牌”“藍盾尖兵”獎。
“金頭盔”:被譽為飛行員至高榮譽的“金頭盔”,是授予空軍自由空戰考核中“空戰能手”的桂冠。2011年至今已連續組織6屆,考核規則經歷從同型機到異型機、從單機對抗到編隊對抗、從記分制到擊落制等變化,參考飛行員由關注頭盔到關注頭腦、關注隊友到關注對手、關注賽場到關注戰場,練為戰的訓練價值觀牢固確立。目前已有57人次獲得“金頭盔”。
“金飛鏢”:與“金頭盔”齊名的“金飛鏢”,是授予空軍突防突擊考核中“突擊能手”的稱號。考核地域從大漠戈壁到遠海腹地再到山地叢林,考核指標從實彈打邊界、低空飛極限到“一次瞄准、一次發射”“首攻不中,即為零分”,考核中摘得“金飛鏢”的25個飛行員(機組),已成為部隊遂行各項任務的拳頭骨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