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F-35有沒有背“黑鍋”?近距格斗能力堪稱有缺陷

2017年05月19日08:2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F-35“閃電Ⅱ”戰機

  F-35“閃電Ⅱ”算得上是當今世界最受關注的先進戰機之一。自2000年10月首飛、2009年正式在美軍服役以來,該機表現出超高的“吸睛力”和“吸金力”,收獲海量關注度的同時,也得到了大批的國際訂單。十幾年來,從實驗、部署,到軍購、演練,圍繞F-35的性能門、價格門和價值門的熱點話題層出不窮,觀點評價眾說紛紜,已然成了三段公案。今天,我們不妨透過它的性能、價格、價值,作一客觀審視和分析。

  性能門

  F-35有沒有背“黑鍋”

  性能門始終都是F-35“閃電Ⅱ”最受關注的槽點之一,時不時隨著該機的新動態來一輪新發酵,“黑鍋”之王的名號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隱身性能備受質疑。“這就是隱身能力。很酷吧!”特朗普5月11日向媒體夸口說,“35架F-35戰機在日本上空飛行卻沒被雷達發現”。F-35隱身能力酷不酷,我們不清楚。但美國第一代隱形戰機F-117在科索沃戰爭中被原始地面炮火擊落的事實,世人盡知。這也給外界質疑F-35的隱身能力提供了論據。美軍自己也承認,俄羅斯和中國制造的防空導彈,是F-35面臨的主要威脅。地面防空系統能在數百英裡之外發現隱身戰機。F-35A部署歐洲后的首次聯合訓練,就是針對俄制防空導彈的威脅設計的。

  二是性能表現低於預期。與同代戰機F-22相比,F-35在高速性、靈活性以及作戰半徑上的性能均有所下降﹔與其所替代的F-16等機型相比,F-35在機動性、作戰半徑等方面的優勢也不突出。此外,F-35在測試過程中曝出的一系列問題,如F-35B多次未能通過高強度測試,F-35C在上艦測試中尾鉤挂不上航母攔阻索,隱身涂料脫落、軟件研發遭遇困境等情況,無疑也加重了外界對該機性能的疑慮。

  三是空戰能力遭到詬病。蘭德公司一份研究報告曾推算過2020年中美交戰背景下F-35與蘇-27在超視距和視距空戰中的交換比,結論是“F-35無法在空戰中打敗蘇-27”,這成了F-35空戰能力弱的主要論據。此外,也有評論認為F-35的近距格斗能力僅相當於性能較好的上一代戰機。這對貼著“五代機”標簽的F-35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缺陷。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上述評價,客觀認識F-35的性能呢?

  一方面,上述評價明顯不夠公允,所選比較項大都針對戰斗機性能設定,但F-35並非一款功能單一的戰斗機。作為攻擊平台,它融合了戰斗機和攻擊機的功能,具備前線支援、目標轟炸和防空截擊等多種任務能力。美軍主要用F-35遂行對地隱身隱蔽攻擊,空戰並非其主要任務。以其之短比戰斗機之長,F-35的表現自然低於預期。

  另一方面,上述評價也有幾分道理,從一個側面揭示出對F-35多任務能力設計的檢討反思。事實上,F-35戰機在研發、生產和運用中的經驗教訓已然表明,集眾多功能於一身的飛機結構不盡合理,研發難度大、費用高,維護起來既麻煩又效率低,使用時還存在潛在故障多、可靠性不夠理想的情況。如果實際運用中隻被賦予相對固定的單一任務,那實在是太浪費也太不合算了。

  最后必須明確的是,對戰機技戰術性能進行的靜態和機械分析價值有限,真正有說服力的結論必須看實戰檢驗或實際運用經驗。

  價格門

  “閃電”價簽背后有玄機

  F-35“閃電Ⅱ”單機採購價一度高達1.63億美元,整個項目的成本更是高達1.5萬億美元,常被吐槽為“買不起”的戰機。說來諷刺,該機選型定為三軍通用型的初衷據說是為了節約成本,其結果卻事與願違。

  美軍計劃採購2400余架各型F-35,這可是筆不小的費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曾多次要求降低F-35的採購價格。近來該公司回應總統要求,承諾會在2019年將價格降至8000萬美元。然而,這個“總統折扣價”目前隻歸美軍一家獨享,其他國家並沒有如此好運。根據日本防衛省披露的信息,日本雖然也是F-35的採購大戶,但其享受到的就曾是1.63億美元的單機採購最高價。

  F-35的採購價昂貴不是沒有道理,比如研發投入大、研發過程一波三折、美國軍售要賺錢等等。至於賣給不同國家時的價格差異,則涉及到一個F-35研發過程中首創首用的“國際合作伙伴”概念。

  F-35是一款多國聯合開發的先進戰機,採用了“3+1”合作機制,堪稱戰機研發史上的重大變革。“3”指三級合作伙伴:其中最高級隻有英國,出資份額25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在該項目中享有完全代表權﹔第二層次的合作伙伴國是荷蘭和意大利,分別出資8億和10億美元﹔第三層次的國家主要是加拿大、丹麥、挪威、土耳其和澳大利亞,出資2~4億美元,隻有有限代表權。“1”指安全合作參與國,等級相對較低,隻能優惠採購整機,無權享有轉讓技術,目前是以色列和新加坡兩國。

  對美國來說,這種貴是可承受的代價。F-35項目推進到今天,已在技術和經濟層面為美國帶來了顯性收益:集成獲取各國在飛機研發領域的經驗和技術,如英國為解決飛行控制問題貢獻的“矢量推力飛機先進技術”﹔高價出售戰機獲利的同時,通過配件銷售、維修保養、技術升級等鋪設好了后續賺錢的路子。

  價值門

  “上車”容易“解套”難

  截至目前,除了參加聯合開發的9個國家外,以色列、日本、韓國已簽訂購機合同,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提出採購意向。就連囊中羞澀的台灣空軍,也於今年3月表達了購機願望。

  F-35很貴,但為啥還有人排隊?這個矛盾現象,本身就能說明一定的問題。

  性能數據和價格標簽從來不能全面評價武器裝備的價值,隻有將其置入整個作戰體系多維度考察才能看得更加准確和清楚。F-35在體系中的綜合表現才是它真正的亮點。

  從軍事上看,F-35集遠程情報、監視偵察和攻擊能力於一身,可以扮演攻擊機、轟炸機、電子預警機、偵察機、機載告警與控制系統飛機等多種戰機的角色。“戰斗機”的標簽不能涵蓋其全部功能,它真正的價值恰恰不在於其先進的飛行參數,或作為攻擊平台的技戰術性能,而在於其作為體系節點處理信息、參與聯合作戰的能力。

  有鑒於此,美軍將F-35稱為飛行的“傳感器先鋒”,高度重視其可能在未來戰爭中表現出的改寫自動化指揮系統處理模式甚至改變交戰規則的潛在價值。在美國空軍設想的“戰斗雲”概念中,F-35既可以作為武器系統節點與其他力量組配共同完成攻擊任務,也可以作為分布式體系的一部分發揮傳感器作用,在機上完成快速處理數據並有選擇發送給適配用戶的任務。例如,指揮“宙斯盾”艦隊攔截射向美航母戰斗群的反艦彈道導彈。

  美軍將F-35的入役視為美軍邁入未來二三十年空戰模式新門檻的標志性事件,認為該機雖然囿於作戰網絡目前的發展水平,價值不能得到完全體現,但隨著作戰網絡的不斷升級完善,其潛在價值必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體現。

  從政治上看,F-35是美國威懾潛在敵國的空中利器。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不久的F-35頻赴海外遂行部署、駐訓和聯演任務,彰顯實力。

  今年3月美韓聯合軍演期間,美海軍陸戰隊從日本調派了F-35B在朝鮮半島空域實施首次精確投彈演練,並借助媒體高頻曝光,走完了對朝空中威懾的全部程序。該機1月份才部署到日本,完成其海外部署的首秀,馬上受命遂行威懾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軍對F-35的倚重和信心。

  歐洲方向,4月25日,兩架美空軍的F-35A飛抵愛沙尼亞的空軍基地,按計劃參加北約舉辦的軍事訓練。這是美軍的第五代戰機首次赴歐駐訓,具有裡程碑意義。3天后,又有2架F-35A部署到了保加利亞,與早前部署英國和愛沙尼亞的F-35A構成了三角形布勢,瞰制黑海和波羅的海出海口,對俄艦隊出海形成有力牽制。

  F-35像一條捆綁並套牢盟友的活繩結,通過共同研發、向盟友軍售、聯合演訓等舉措,將盟友和伙伴牢牢綁縛在自己的戰車上,使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法解套,難以脫身。(楊宇杰 馮卓)

(責編:邱越、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