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中國直19E新型武裝直升機首飛 被指市場前景廣闊

2017年05月19日08:49 |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小字號

直-19E首飛的畫面 岳書華攝

由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型武裝直升機5月18日上午在哈爾濱哈飛機場成功首飛。業內認為,直-19E將成為“中國智造”的又一張嶄新名片。《環球時報》記者趕赴首飛現場見証了這一令國內軍迷興奮不已的時刻。

《環球時報》記者在首飛現場看到,直-19E的機鼻處是一套碩大的球形光電觀瞄吊艙,尾部是11片槳葉的涵道式尾槳,左右兩側的挂架外側分別挂有4枚“藍箭-9”型空地導彈,根據此前公開報道,也可挂載“天燕-90”空空導彈。首飛時左側挂架內側是一具18管57毫米火箭發射巢,右側挂架內側是國產12.7毫米機槍吊艙。上午9時30分,試飛員啟動直-19E,旋即4片主旋翼拍打空氣呼呼生風,離它200米左右的《環球時報》記者能感受到直升機起飛時特有的律動,而發動機發出的聲音較為悅耳,富有節奏感,與大中型運輸直升機相比,噪音明顯較小,機身靠后兩側發動機噴口噴出的熱流,讓附近的空氣看上去如歡快的溪水般流動起來。

《環球時報》記者看到,直-19E離地之后的第一個動作是前后搖擺機身,向觀摩首飛的嘉賓與記者致意,隨后在離地約3米的高度進行側飛、轉彎橫飛,現場指揮員將這些動作都稱為“地效機動”,隨后直升機在離地約2米的高度以機頭為圓心,做了3圈定點盤旋,初步展示了優良的機動性能,隨后穩步提升高度並提高速度進行后續飛行。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最新研制的一款針對出口市場的專用武裝直升機,直-19E採用單旋翼、涵道尾槳、窄機身構型、串列式座艙布局和后三點不可收放式起落架形式,採用抗墜毀機身、防彈座椅、防彈油箱等設計;該機空機重量較小,最大起飛重量4.25噸,有效任務載荷較大,配備了小型化、綜合化的航電武器系統。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直-19E武裝直升機還具有良好的高溫、高原性能以及防沙能力,可在濕熱、鹽霧和霉菌等惡劣條件以及野外臨時場地起降,可在晝夜間復雜氣象下執行各種任務。該機裝備有數字式自動飛行控制系統,提高了駕駛的精確性和安全性,完備的生存體系大幅提高了戰場生存能力。通過攜帶空地導彈、空空導彈、航空火箭、機槍吊艙等武器,可完成摧毀敵方工事、壓制敵地面火力、打擊敵地面兵力、遲滯敵方行動,為地面部隊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還可用於攻擊直升機等低空飛行目標,參與奪取超低空制空權,還能承擔反恐、反走私、打擊海盜以及巡邏偵察等任務。

成功首飛后,副總設計師李生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提及,與國際同級別武裝直升機相比,直-19E在巡航速度、爬升率、使用升限和航程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它體積小、靈活度高,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和卓越的作戰性能,在國際軍貿領域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中國航空工業直升機公司總設計師吳希明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直-19E的基本構型和直-19差不多,任務設備能夠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改裝。吳希明提及當時已有國外客戶對該機感興趣,潛在客戶主要是中國傳統軍售國家。

在美國的戰爭電影中不時會出現“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隱藏在樹木或建筑物后面,隻露出機頂的一個毫米波雷達,網友幽默地稱之為“頂個球”,有軍迷則在關注中國研制的武裝直升機何時會配備這種雷達。其實,由於專用武直的體型所限,一般都採用外置光電吊艙作為觀瞄和鎖定系統。一般光電吊艙內包含有紅外探測系統、白光CCD高倍攝像頭、激光測距儀等,它們都需要光的傳播才能實現觀瞄鎖定,由於機鼻位置靠下,一樹之高的武直往往容易被樹木或建筑物遮擋,光電吊艙的作用就極大受限。而毫米波雷達抗干擾能力強、分辨率高,安裝在直升機頂部,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搜索范圍大大優於機鼻,直升機的大部分機身可以隱蔽在遮擋物之后,而不會影響追蹤敵方動向。在直-19E首飛現場,《環球時報》記者並未發現毫米波雷達。業內觀察人士相信,毫米波雷達在技術上不是問題,安裝與否主要與國際客戶的需求有關。(張加軍)

(責編:邱越、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