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軍人打不了仗 戰場化的軍人才能打勝仗

生活化的軍人打不了仗,戰場化的軍人才能打勝仗。
黨員,一個重要特質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線戰斗、生活朴素。軍人黨員,意義更加不同,意味著更高標准、更嚴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強軍先鋒,除了“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之外,還必須加上講使命、有血性。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帶頭親近硝煙味,遠離生活化,把打仗作為專業主業,把打贏作為最高榮耀。
當前,軍隊“脖子以下”改革正在深入推進,一些新組建、新編成、新轉隸、新移防的部隊,一安下心、扎下營就明確提出:“寧可生活苦一時,也要把打仗的事先辦好。”很多黨員干部紛紛表示,堅決摒棄過日子的思想,一切工作為主業主責讓路,不與戰備訓練爭時間、爭人力、爭資源。可以看出,很多黨員干部都在圍繞打仗履職而不是圍著生活忙碌。
改革,就是為了立起戰斗力標准,為了能打仗、打勝仗。環境能改造人,也能改變人。追求過於舒適的生活環境,就會使人陶醉於歌舞升平,淡漠鼓角爭鳴,弱化血性虎氣,消磨戰斗意志。相反,平時多聞硝煙味,平戰轉換就快,戰場適應能力就強,打贏的勝算就大。一支生活型的軍隊,一名生活化的軍人黨員,注定是打不了勝仗的。黨員干部作為一支部隊的表率和標杆,不祛除生活化的作風,就立不起能打仗、打勝仗的風向標。
部隊生活中,很多黨員干部不講生活講戰斗,不求舒適求吃苦,不慕安逸慕血性。然而,也有少數黨員干部固守著“一城一隅”,留戀於“高樓暖房”,不願清基再造、換羽騰飛。有的對去大漠邊關心懷憂慮,隨時准備打退堂鼓﹔有的對兩地分居很不習慣,搞起了向后轉﹔有的對遠離大城市、大機關心有想法,對風餐露宿、居不定所的野戰生活不太適應,對說走就走、任務多樣的戰備行動感到吃力。諸如此類,皆是受“過日子”的思想所左右。如果不趕快丟掉生活化的習慣,不僅影響個人發展,還會干擾部隊改革成效。
“封侯取一戰,豈復念閨閣。”軍事活動充滿艱辛,最需要艱苦的生活磨礪和簡朴的生活養成。劉亞樓將軍曾經說過:“我最厭惡那種房子越住越寬敞,汽車越坐越講究,家具越換越漂亮,心思不用在工作上,而是專門在享受待遇上打轉的庸俗作風,這種在生活上很在乎的作風要不得!”的確,軍隊黨員干部當時常砥礪野性、澎湃血性。若在生活上打轉轉的時間長了,用在戰場上的時間就短了﹔沉溺生活味的人,就不可能習慣硝煙味了。
真正有戰斗力的部隊,並不在於打造多麼優越的生活條件,而在於簡捷高效的工作作風、快速機動的作戰行動。以色列高級軍官的辦公室通常隻有辦公桌、電腦和文件櫃3樣東西,很多國家軍隊的營區突出戰斗化野戰化,主要目的都是為了養成適應戰場、能打勝仗的習慣。相反,一味追求生活享受,往往是敗亡的開始。李自成的大順軍、清朝的八旗軍,起初都勇猛無敵,屢戰屢勝,勝利后講生活、講安逸,很快變得不堪一擊。
今天,我軍正運行在戰區體制下,部隊正朝著模塊化編組、積木式組合、任務式聯合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具有精干化、一體化、小型化、模塊化、多能化等特征。一支部隊,今天在此地駐防,明天就可能換防到別地﹔今天是任務的主角,明天可能是任務的配角﹔今天遂行戰斗任務,明天可能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對軍人尤其是黨員干部來說,“一塊磚”的精神不可缺,艱苦奮斗的意志不可丟,“居家過日子”的思想要不得。
“四牡翼翼,以征不服。”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軍隊,必須善於機動、全域作戰、有效抵達。“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是黨員干部應有的常態﹔“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約束則忘其親,援枹鼓之急則忘其身”,是黨員干部應具備的戰斗作風。
軍人生來為戰勝。新形勢下,我們的生活條件越是改善,越要保持奮斗意識、憂患意識、戰備意識,越要在事業上拼搏進取、工作上吃苦耐勞、戰備上精簡高效、訓練上勇往直前。如此,廣大黨員干部才能立起能打仗、打勝仗的好樣子,才能成為新一代的合格黨員、強軍先鋒。
(作者單位:71239部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