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募兵制是導致漢末亂世的重要原因

2017年06月05日08:4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募兵制是導致漢末亂世的重要原因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漢武帝發起北擊匈奴的大戰,雖一再取勝,但自身損失也很大,不得不改此前的征兵制為募兵制,出現中國兵役史上一次大變革。

  漢軍遠征匈奴時遇到兩大困難,一是糧食、馬料的補給,二是荒原上缺水。漢軍被迫就地宰殺抓住的牲畜或食用自己的運輸馬,行軍幾百裡遇到小河飲水后又大批染病。據現在軍事歷史學家和病理學家分析,遠征的漢軍可能遇到了匈奴發起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生物戰。匈奴人雖沒有現代科學知識,卻憑著經驗大致知道牲畜染病的規律,撤退時將染上傳染病的牲畜置於水源中,果然使漢軍大批人馬生病,不得不班師回朝。據記載,15萬匹軍馬最后隻有3萬匹能回到長城之內,漢軍主帥之一的霍去病回朝不久后,也因病去世,年僅24歲。

  漢朝經長期戰爭,武帝后期出現了天下“戶口減半”的狀態,這主要是兵役、勞役太重使許多人逃入深山或投奔大戶為奴而不向官府報戶籍。鑒於征兵困難,漢武帝后期開始推廣募兵制。起初,漢軍招募邊疆精於騎射的胡人,軍隊中還有了不少歸附的匈奴人,如匈奴王子金日蟬還當上漢朝重臣。后來漢軍在本族中也招募奴隸、流民,甚至還將緩刑減刑的罪犯補充到軍隊中。先秦時期良民當兵的傳統,就此被惡劣不逞之徒充軍取代,士兵在社會上的地位也大為降低。

  漢武帝的軍事改革擴大了兵源,卻產生了長遠消極影響。西漢之后,統治者多視伍卒如犬羊,士兵則視官長如仇讎,官兵對立和軍民對立成為千年痼疾。

  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奪江山建立一個新朝,接著國內出現大混亂、大瘟疫,劉秀主要依靠南陽和河北豪強支持而“中興”了漢室,在洛陽建都史稱“東漢”。東漢初年就實行募兵,隻在戰事緊急時征兵,常備軍隻保持4萬余人,這導致中央集權能力一直很孱弱。各地刺史、太守集地方行政權、財力、軍權於一身,募兵往往是自籌經費,應募者對將領形成人身依附關系,以致演變成私兵部曲。

  東漢時華夏地區又出現重大的地理環境變化,農耕發展擠掉了畜牧業用地。東漢中期人口發展到7000萬以上,中原的森林、草場多被耕田擠佔,軍馬主要靠西涼(如今甘肅、寧夏一帶)供應,內地以步兵為主的軍隊戰斗力下降,西涼軍因以騎兵為主成了最強部隊。東漢在西部同羌族的戰爭持續了將近150年,耗費了政府巨量開支,滋養壯大了西涼軍閥。

  公元184年,“太平道”張角以宗教的形式(其實是邪教)收羅近百萬教徒,發動起黃巾暴動。面對這次中國古代長期秘密結社后的突發性起事,缺少中央常備軍的漢王朝病急亂投醫,允許各地自建武裝,像曹操、袁紹等原來就是地方豪強出身者都迅速組織起上萬人馬。張角的黃巾軍是缺乏訓練和組織的烏合之眾,僅半年就被豪強武裝打垮,東漢王朝卻就此失去對那些軍閥的控制。

  公元189年,擁有最強騎兵的西涼刺史董卓率軍進京(洛陽),廢立皇帝,引發天下混戰。經過董卓亂朝,隨后曹操、袁紹、袁術、呂布、孫堅、劉備等軍閥又經歷了30年混戰,中原大地成為了屠場和瘟疫區。曹操統一北方十二個州時,據記載其人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220年東漢被曹魏篡奪而亡,國內官方戶口統計由漢靈帝時的5648萬人減至魏、蜀、吳三國鼎立形成時的總計763萬人,總人數竟損失了85%以上!當然,戰亂中往往有大量戶口隱漏,不過據分析此時天下之人也至少損失了四分之三。

  這一中國古代史上人口劇烈減少的空前災難出現,董卓和其他豪強武裝都有責任,禍根還是漢朝實行雇佣兵制又失去兵權掌控,最后導致了軍閥大混戰的悲劇。(徐 焰)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