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立信,尊崇嚴愛相濟凝聚兵心

帶兵之“匙”在於“剛柔並濟”,嚴與愛的統一。尹東是全旅有名的“鐵連長”,有人認為一連的兵很“苦”,但每逢老兵復退,其他連隊都“不好留”,而一連卻“趕不走”。這都源於尹東這個“鐵血連長柔情漢”對大家真摯的手足情和質朴的戰友愛。
用心關愛,播撒溫暖陽光。有愛則軍心聚,愛之越深,聚之越緊。2014年底,中士黃新玲母親突發腦溢血,急需10萬元手術費,小黃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尹東得知情況后,立即拿出准備還賬的2萬元,並號召全連官兵解囊相助,不到一小時就籌措6萬多“救命款”,幫黃媽媽順利脫離了危險。小黃從家裡回到連隊后,干工作更加賣勁了,還用工資一分不落地償還了戰友的借款,他發自肺腑地說:“能還清的是錢,還不清的是情。”2015年,二級軍士楊繼同疑患肝臟血管瘤,他和家人壓力非常大,尹東一邊積極安撫思想,一邊千方百計與機關協調,送他到火箭軍總醫院成功做了手術。去年春節,士官小李的家屬突然來隊,本想給他一個驚喜,可卻因臨時家屬房“滿員”而無處安身,為了給小李騰房,尹東動員妻子提前離隊回家。“嫂子讓房”成為連隊美談。營領導說:“尹東在連隊既是兄長更像家長,在他的凝聚下,一連人人齊心,戰時必能斷金。”
真心幫扶,搭建幸福橋梁。尹東把戰士難事當家事辦、把戰士成長當成家業干、把戰士家人當親人看,讓大家在連隊有家的歸屬感。有一次,四級軍士長於清泳的孩子腳趾受傷,必須在72小時內注射防過敏類破傷風疫苗,但跑遍駐地醫院都沒找到。尹東心急如焚,連夜打車直奔200多公裡外的省城,四處托人幫忙才買到疫苗。返回部隊駐地后已是凌晨4點,他又聯系軍醫敲開於清泳的家門,及時為孩子注射了疫苗。事后,於清泳的妻子感動地說,“連長不是親人勝過親人,跟著他一定要好好干。”當大家為尹東這種愛兵如子的行為點贊時,他笑呵呵地說,其實我也有“私心”,留住一個好兵就保住了一分戰斗力。有人說,新生代的戰士像塊“頑石”不好帶。尹東卻認為,隻要用真心實意投入感情,就沒有融化不了的“堅冰”。下士馬梟琮成長在單親家庭,雖然天資聰慧,但內心自卑,遇到一點挫折就有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尹東與他結對幫帶,手把手教他學專業、練操作,經常與其交流談心,用戰友情彌補親情,用真情贏得真心,使他在同批戰友中第一個成為專業骨干。
寬心相待,澆灌成長心田。作為一線帶兵人,尹東長問自己“心盡到沒有、力用足沒有”,以實際行動贏得兵心。上士李亞蒙曾兩次執行首都閱兵任務,駕駛技術全旅公認。然而就是這個大家眼中的好兵,卻與尹東有一段“將相和”佳話。2010年尹東剛畢業當排長,小李已是一名副班長。尹東第一次檢查衛生,就在全排批評小李內務不規范,這讓小李感到“沒面子”,抱怨這個排長“事多”。此后,小李感覺尹東處處跟自己過不去:他倒車不習慣看指揮,尹東就用塑料袋罩住后視鏡,幫助糾正不良習慣,他覺得這是多此一舉﹔他駕駛車輛技術一流,尹東卻逼著學習瞄准和指控專業,他覺得這是有意刁難。尹東任連長后,小李更感到“壓力山大”。去年連隊野外駐訓,小李不小心摔傷了腳踝,尹東二話不說背起就往醫院送,1米69的連長背著1米79的小李走走停停。李亞蒙趴在連長背上,看著他氣喘吁吁,一身大汗,回想起幾年來的“疙疙瘩瘩”,心裡百感交集,“這是我一輩子的好連長,我要跟著他一起打勝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