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我軍特戰隊員親歷實戰化國際競賽:裁判都不知道比賽地點

2017年06月22日10:2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巴基斯坦“團隊精神”國際軍事競賽徽章

專機飛離巴基斯坦努爾汗軍用機場的一剎那,機艙裡一片歡呼。來自西部戰區陸軍某旅的11名官兵,脖子上都挂著金燦燦的獎牌——

他們代表中國陸軍赴巴基斯坦門格拉地區參加“團隊精神”國際軍事競賽,與6個國家15支精英分隊同場較量,勇奪冠軍!

歡聲笑語並未持續多久,當飛機結束爬升,開始平飛時,大家漸次進入夢鄉,粗重的鼾聲此起彼伏……小伙子們太累了,連續幾天,他們的精神和身體都高度緊繃,一個甜夢,或許就是他們此刻最大的幸福。

與隊員們鬆弛的狀態不同,帶隊的旅長王炳軍心裡卻並不輕鬆,幾天的參賽經歷在腦海中一一浮現。

離開巴基斯坦前,王炳軍特地給旅裡打去電話:表彰大會推遲舉行,時間待定。

要等待什麼?“等我們看透門格拉這面鏡子,看懂這些日日夜夜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實戰化’。”王炳軍說,隻有認真總結競賽背后的東西,才能收獲比金牌更寶貴的東西。

回到部隊,王炳軍立即組織參賽隊員、教練員和機關干部集中研究,半個月后形成了一份萬余字的總結報告及訓練教材。

一場境外硝煙,一串思考縈懷。讓我們把目光再次投向巴基斯坦門格拉的三天兩夜,從一個個細節中探究開展實戰化訓練的關鍵詞。

關鍵詞一:陌生環境

競賽開始前,包括裁判在內,都不知道比賽地點在哪兒、環境如何

巴基斯坦東北部,門格拉地區。一場國際性競賽即將拉開戰幕。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包括裁判和東道主代表隊在內,誰都不知道具體的比賽地點在哪兒。

“不知道在哪兒比賽,就不能提前熟悉地形、開展針對性訓練,一切都要憑平時練就的真本事。”中國代表隊領隊、某旅旅長王炳軍說。

直到開幕式前兩天,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部才帶來密封的競賽路線圖,組織裁判、導調人員進場選點,設計考核路線。

在戰場上,環境永遠是未知數。競賽地域是一片原始叢林,不時出沒著毒蛇猛獸。出發前,巴方裁判宣布,在叢林中遇到猛獸威脅生命的情況,可自行開槍。

“參加過大大小小各種比賽,這一回最提神。”隊員宋振海摸了摸腰間的手雷,重新檢查一遍彈藥、裝具,鑽進叢林中。

根據競賽規則,每支隊伍在叢林滲透時,禁止使用北斗、GPS等智能電子設備,隻能用地圖和指北針判定方位,確定行軍路線。原始叢林地貌復雜,巴軍地圖標注簡略,按圖行進往往會遇到地圖上並沒有標注的斷崖、深溝。

環境越陌生,越考驗參賽隊員的戰場生存能力。3天2夜的競賽中,中國隊利用地圖和指北針,在叢林中艱難地趕到一個又一個指定地點完成考核。組長劉近感慨道:“在國內對訓練場地太熟悉了,地圖上的溝溝坎坎在現地都能找到。可在這兒,巴方地圖的注記格式和中國的不一樣,必須熟練運用軍事地形學,晚上觀察星座變化,白天判斷山脈走勢才能辨明方向,否則都不知道路怎麼走,更別說到任務點參加考核了。”

關鍵詞二:應急能力

比賽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開始,31個課目打破計劃隨機安排

“軍人時刻准備打仗。”競賽歸來,隊員盧志強對這句話感受更深了。

主辦方通知的比賽時間前一天,按照計劃,2名裁判帶著各國隊員勘察場地。車輛在山路上顛簸行駛,一座訓練中心突然橫在他們眼前。

“呼叫炮火打擊課目開始!”一下車,裁判就要求盧志強等3名中國隊員立即開始考核。比賽竟然不打招呼提前開始了?這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大屏幕上投放著打擊目標的模擬場景,盧志強的作業工具隻有一份概略地圖和繪圖工具。隻能對著屏幕觀察,不能到現地識別目標,他感到“壓力山大”。

盧志強反復把屏幕上的圖像和地圖對照比較,判斷位置,再演算方位、距離,上報的打擊坐標經模擬炮火打擊系統顯示后,距目標點偏差50米,修正后一舉命中了目標。巴方裁判伸出了大拇指,盧志強卻已滿頭是汗。

從這個課目開始,競賽正式打響——所有課目全部被打亂,不再按前期通知的順序進行,誰也不知道下一分鐘將要面對的是什麼,下一個競賽課目是什麼。

前期明確,泅渡課目安排在白天,可競賽當天卻臨機調整到了晚上。夜間泅渡,意味著手語失去作用。

“用熒光棒傳遞信息。”組長劉近當機立斷。率先潛入河水的隊員察明水情,悄無聲息地向對岸游去。不一會兒,對岸亮起淡綠色的光源:這是確認行動地域安全的信號。其余隊員2人1組相繼過河。

熒光棒光源弱,不易被“敵人”發現,傳遞信號也方便。中國隊的隨機應變得到巴方裁判的認可。

競賽過程中也常常伴著隨機考核。第1天中午,裁判指定副組長馬峰成為“傷員”,其他7名隊員必須通過一個長約150米,直徑70公分左右的半地下管道,將“傷員”轉移。

管道狹長,前面的隊員一進去,管道內立馬漆黑一片。陰暗潮濕的管道讓人擔心有毒蛇出沒,悶熱的環境使得管道內缺氧,隊員們隻能四肢並用一點點摸索著向前爬行。

不知道過了多久,馬峰終於被“救護”出來了。“100多米的距離,仿佛永遠也到不了頭。這種黑暗封閉的環境讓人感到既壓抑又害怕,在國內接受的心理行為訓練還是很有用的。”提到這段經歷,馬峰仍然心有余悸。

關鍵詞三:戰術素養

參賽隊本身就是一個班戰斗小組,對戰術的考量遠大於基本技能

“一切都得站在戰場上思考。”隊員林治世的一個細節贏得外國軍人的交口稱贊。

每到一個休息點,當別人調整休息時,林治世就開始忙活起來。他隨身帶著一個黑色塑料袋,團隊所有的食物包裝、生活垃圾全部裝進袋子,人員糞便也就地掩埋。

“這不是閑著沒事干,戰場上,任何遺失的物品都會暴露行蹤。”3天2夜的競賽全程,林治世一絲不苟地處理著戰場痕跡。他還故意繞著“8”字形走,來來回回折返很多趟,混亂的氣味圈讓追蹤的巴基斯坦軍犬都失去了目標。

“戰斗命令下達”這個課目讓組長劉近頗感自豪:“這個課目主要考戰術素養,指揮員對上級意圖理解透徹,才能將本級任務部署清楚。”

按照競賽規則,每個參賽隊由1名上尉軍官、2名士官、5名士兵組成,8人分別擔任指揮員、機槍手、步槍手、無線電操作手、衛生兵等角色。考核當天,裁判組下發的英文戰術想定足有3頁紙。劉近從頭到尾細細讀了兩遍,心裡大概有了判斷,這時已經快20分鐘了。

磨刀不誤砍柴工。他將8名隊員分成3組,1名隊員協助他擬制戰斗命令,另兩組隊員分別開始堆制沙盤、繪制簡易行軍地圖。不到20分鐘,一個概略行動地域地貌沙盤被堆制出來了。

劉近結合沙盤,將上級意圖、本級任務、戰斗編組、行進路線等要素一一明確,穿插簡要戰術分析。從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用時48分鐘。下達完作戰任務后,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考核結束后,其他參賽隊堆制的沙盤都被推平,隻有中國隊的沙盤被保留了下來。巴方還邀請其他參賽隊和觀摩團成員前來參觀,稱贊這是最棒的戰斗命令下達過程。

關鍵詞四:實戰效果

裁判多有實戰經驗,賽場沒有標准答案,以實戰效果評判競賽成績

走大路,還是鑽叢林?

眼前的大路平坦開闊,自然節省時間體力,方便下一個課目考核。穿叢林,密密的荊棘不僅容易讓隊員受傷,在叢林中開路也會消耗不少體力,甚至迷失方向,趕不到指定的考核點。

劉近果斷下令:整個小組叢林滲透,保持無線電靜默,隱蔽前進。

遇到林木繁茂難以通行的地方,隊員們隻能輪流用砍刀砍斷枝條,用背囊壓斷荊棘,一步一步推進。走到第1天下午,不少隊員胳膊上、臉上都被荊棘劃出細密的傷痕,衣服也被剮爛了。

但這個選擇卻讓巴方裁判給出了高分,原因就是符合實戰要求。

符合實戰要求,就是評判競賽成績的核心標准。巴方裁判由擁有參戰經歷、戰場經驗豐富的軍官擔任。每個課目考核,裁判都會在情況處置后,詢問組長和隊員這樣處置的實戰理由。與這樣的裁判過招,劉近時時刻刻打足十二分精神。

“神出鬼沒”是隊員趙世朋對裁判的又一個印象。

在滲透中,趙世朋不時用望遠鏡觀察“敵情”。一次,望遠鏡中出現一個牧羊人,他袍中閃過的一個黑點卻引起趙世朋的懷疑。仔細觀察,他看清楚了——是一台DV攝像機。

整個隊伍立刻停止前進,就地隱蔽。趙世朋和另一名隊員兵分兩路,悄悄轉到牧羊人身后。說時遲那時快,一舉將牧羊人制伏。

果然,牧羊人是便衣裁判,手中的攝像機用來記錄參賽隊行動。原來,除了各個點位上戴証的裁判外,巴方還安排了若干便衣裁判,讓參賽隊無從分辨,卻時刻觀察著參賽隊的情況。如果參賽隊沒有敵情觀念,不按戰術動作行進,就會被拍攝記錄下來,酌情扣分。

門格拉歸來,這個旅按照“團隊精神”競賽模式,在全旅開展班組戰斗行動集訓,參賽的11名隊員全部擔任教練員。旅長王炳軍總結道:“門格拉的硝煙讓我更清楚了實戰化訓練的切入點,為部隊開展訓練提供了有益借鑒,這才是我們收獲的更寶貴的東西。”(干作余 馬 振 孫利波)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