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港汽車連往返深港安全行車1086萬公裡

車隊從深圳基地出發,為港內營區運送物資。易 定攝
一個汽車連先后兩次被授予榮譽稱號,這在全軍並不多見。這個汽車連的官兵有句口號——左行右行都過硬,深圳香港路路通。
啥意思呢?原來,這是一支駐扎在深圳基地、擔負駐香港部隊物資運輸任務的汽車連隊。他們常年往返於深港兩地,奔波於港內座座軍營之間。別看深圳香港隻隔著一座通關大橋,行車卻要遵守不同的交通規則。
簡單講,在深圳行車司機居左,車靠右行﹔而在香港行車則正好相反,司機居右,車靠左行。面對新環境新規則,新情況新問題自然少不了。再想想,在不更換車輛的情況下,駕駛員每過一次海關就要改變一下行車模式,還真有些難度!
這是6月初的一天。早晨6時,汽車連班長史超俊開始進行常規車輛檢查。這一天,他受領了為石崗軍營和昂船洲軍營運送蔬菜的任務。盡管前一天晚上車輛就檢修過了,但連裡有規定,每次出車前駕駛員都需再次檢查。
不是每名駐香港部隊官兵都有機會進入香港。史超俊在深圳開了近3年車,才被允許進港。在汽車連,從新兵到副司機,再到單放司機,駕駛員的每一個成長環節都要進行考核。
史超俊告訴記者,考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香港的交通法規。“為此,汽車連常年堅持‘四個一’:每年開展一次‘法規月’活動,每季度組織一次法律知識競賽,每月上好一堂法制教育課,每周進行一次模擬涉法問題訓練。”他說,如今汽車連人人熟練掌握《基本法》《駐軍法》《海關法》和香港的交通法規。
記者在汽車連採訪期間,聽到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有一次,連隊在香港石崗營區組織法規培訓,一名香港警察詢問士官陳浩駕駛大貨車的注意事項,小陳一口氣說出了18條注意事項,還附帶說出最高限速每小時70公裡的10條主干道名稱。這名警察聽后感慨:“我駕車跑遍了香港所有道路,也沒有你熟悉。”
在汽車連,記者看到一本自制的厚達320頁的手冊。這本手冊總結了一茬茬官兵往返深港的行車經驗。20年來,汽車連官兵在港隻出現一次意外事故停車,而開車的班長不到4分鐘就將車修好,讓一旁圍觀的香港市民佩服不已。汽車連官兵不僅駕駛技術過硬,修理技術也是頂呱呱,幾乎人人都有絕活兒。
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社會思潮多元,燈紅酒綠的考驗無處不在。汽車連三班班長張力文向記者講述了他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一次,張力文准備駕車給港內某營區送米面。在市內一個倉儲中心裝貨時,一個商人模樣的中年男子在他周圍轉來轉去,滿臉堆笑地說:“解放軍同志你好,我一看車牌號就知道這‘大東風’是駐香港部隊的,能不能做件好事,順便幫我帶點貨到港內呀?”說著,順手遞上一沓鈔票。
張力文板起面孔,斷然拒絕,並正告那人要遵紀守法、正道生財。
“軍無法不立,法無嚴不威。”按照香港法律,除了報關的物品外,生鮮類連一個蘋果都不能帶進港內,香煙每次最多隻能帶進19支。駐軍更明確規定,部隊不准私帶貨物出關。對此,汽車連官兵不折不扣貫徹執行。
時光荏苒。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20年,汽車連官兵往返深圳香港兩地,安全行車1086萬公裡,相當於繞赤道270多圈,成為香港駐軍文明形象的“流動窗口”。現在,汽車連官兵駕車行駛在香港街道上,遇到紅燈等候時,常有香港市民沖他們豎起大拇指。(曲延濤 周漢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