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物資托盤標准化 裝卸效率提高90%

托盤樣品
該倉庫利用標准托盤儲存軍用物資,收發作業更加高效快捷。刁浩嚴攝
物資轉運
軍民融合,標准先行。在軍民融合路上,軍地之間有哪些標准不一的問題?在統一標准的實踐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窺一斑而知全豹。6月下旬,記者來到某綜合倉庫,對軍用物資托盤標准化建設歷程進行了專題採訪調研。
【新聞背景】托盤,是用於集裝、堆放、搬運和運輸貨物的單元水平平台裝置。作為與集裝箱類似的一種集裝設備,托盤被廣泛應用於生產、運輸、倉儲和流通等領域,被認為是20世紀物流產業中的兩大關鍵性創新之一,可實現物品包裝的單元化、規范化和標准化,與叉車配套使用,在現代物流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當軍標“邂逅”國標
站台上接收物資,庫房裡分類堆垛,貨架間叉車搬運……走進武漢聯勤保障基地某綜合倉庫,記者看到一片繁忙景象,官兵在加班加點接收、存儲一批批被裝物資。
在自動化立體庫房裡,幾名倉庫保管員熟練駕駛叉車,將一個個碼放滿被裝的軍用物資托盤放進貨架。不到半天,碩大的庫房就被規格統一的托盤堆得滿滿當當。
看著眼前這一幕,倉庫主任劉振龍說,軍用物資入庫的高效率源於搬運機械化和儲運托盤化,其先決條件是制定統一的軍民通用托盤尺寸標准。
標准被譽為行業的“法典”,是科學管理的基礎,也是戰斗力建設的基礎。
這個標准,來之不易。
2013年6月起,該倉庫承擔原總后勤部和軍委后勤保障部賦予的推進倉庫信息化機械化建設試點任務。根據試點建設進度,2014年4月,倉庫首座自動化立體庫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竣工。
眼看就要進行托盤、貨架、巷道機等設備安裝的最后一道工序時,在軍用托盤標准問題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試點辦公室立即組織專家進行托盤標准論証。
論証的關鍵點就在於托盤的尺寸:長和寬到底該是多少?專家意見大體分為兩種:一種堅持繼續採用我軍長期以來的軍用托盤標准尺寸,另一種則主張摒棄原有標准,統一使用國際標准托盤。
“現行軍用標准是我軍長期實踐總結出來的,按照軍工廠的包裝箱標准,托盤的空間利用率最高。”“隨著我軍力量投送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規范統一托盤、物資包裝件和集裝箱的規格尺寸,能夠實現與軍地集裝器具和運輸工具的匹配,是滿足新形勢下軍用物資鐵路、水路、公路、航空多式聯運的必然要求。”
……
雙方各抒己見,論証一度陷入僵局。
為了確保論証充分、決策科學,原總后勤部機關先后組織了3次全軍后方倉庫標准建設研討會,十幾次專題研究討論,專家還進行了多次內部研究論証。最終,托盤的尺寸定為國際標准:長寬分別為1.2米和1米。
托盤之變引發連鎖反應
“托盤雖小,但統一標准卻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該倉庫一位領導用“牽一發而動全身”來形容托盤標准化工作。
原來,我軍所用托盤規格尺寸多、標准化程度低,導致各倉庫不同庫房之間托盤貨架尺寸不統一,不同倉庫之間托盤交換困難。一旦確定採用國際標准作為托盤的標准尺寸,不僅意味著現用托盤全部更換,還得要求生產物資的工廠改變產品包裝,倉庫庫房更換存儲貨架。
談起托盤尺寸採用國際標准后帶來連鎖反應,上士柏小亮感觸頗深。
新建成的自動化立體庫房投入使用后,配備了國際標准尺寸的托盤,柏小亮全程參與首批被裝物資入庫。“以前包裝件的堆碼方式可以說是粗放式的,現在必須嚴格遵循規定的程序方式。”柏小亮介紹,堆碼方式根據包裝件平面尺寸、長寬比、單元貨物平面尺寸合理確定,最大限度地利用堆碼空間。
“連鎖反應”不僅體現在堆碼方式上,倉儲的貨架結構、產品包裝、儲運要求、物資編碼等方面,也需建立統一的標准體系。
首當其沖的是貨架結構。由於過去軍地之間托盤標准不統一,貨架結構設置也各有千秋,甚至倉庫與倉庫之間、同一倉庫不同庫房之間的貨架都不一樣。
採訪中,該倉庫業務處參謀高攀向記者說起了一個細節:自動化立體庫房復工后,根據原有軍用標准建設的巷道,被全部拆除並按照軍民通用標准重建。
還有產品包裝。根據包裝通用技術要求,物資包裝應當適應物資基數化儲存、野戰化保障的要求,充分考慮我軍現有倉儲運輸條件,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方法和尺寸,為了讓托盤空間得到充分利用,產品包裝也必須遵循著規定的尺寸。
“作為信息化載體的標識標牌,軍地之間也很難統一標准。”倉庫業務處工程師何輝介紹,從硬件上看,標識標牌的尺寸、內存等不統一,生產托盤標識標牌的地方企業之間也沒有統一的制作標准﹔從軟件上看,軍地信息系統不兼容,物資編目、射頻碼等各成系統,也需要統一標准。
何輝告訴記者:“一個標准的統一,往往要連帶統一多個標准。軍民融合標准不一的,不止托盤一項,統一之路艱巨而漫長。”
標准統一的效益有多大
“托盤尺寸論証之初難以形成統一的意見,主要在於托盤標准的制定沒有評判標准。”基地一名領導坦言,盡管分歧較大,但隻要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提升戰斗力上,辦法總比困難多。
“論証工作盡管很難,但絕對不能繞道走。”專家組成員、某研究所領導說,“如果標准不統一,就無法實現前后方后勤物資的聯儲聯運,保障效能就會始終在低層次徘徊,一體化聯合保障更是無從談起。”
為了形成科學合理的論証結果,專家們通過現地考察、查閱資料等途徑,系統梳理了我軍托盤標准、外軍托盤標准的發展歷程,著眼提升部隊戰斗力和保障力,從托盤國際標准化的緊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研究論証。
“選定國際標准,我們必須放棄原有標准,這也意味著我們不少多年的建設內容得推翻重來。”軍委后勤保障部一名業務部門負責人說,要想加快融入聯合作戰體系,提升一體化保障能力,打贏未來戰爭,就必須勇於改革、大膽改進。
經過軍地專家近兩年的努力,在軍委后勤保障部各業務部門的合作溝通下,《軍用食品包裝儲運要求》《軍用醫療器材包裝通用技術條件》等6大項國家軍用標准陸續出台,現已經發布全軍參照實施。
“統一軍地標准,收獲的不僅僅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更多的是后方倉庫保障效能的提升,最終是為保障部隊打贏奠定堅實基礎。”該倉庫領導介紹說,托盤標准化以前,托盤標准不一帶來物資包裝、儲運要求不統一,集裝箱運輸的出入箱作業主要以人工為主,作業效率較低。托盤採用國際標准后,40英尺集裝箱裝卸時間約為20至30分鐘,裝卸效率提高了90%,破損率降低了50%。
標准托盤的推廣運用,帶動了其他倉庫設施設備的標准化建設和改造,同時促進了軍兵種倉庫設施設備的進一步完善。目前,這項改革引發的效應仍在持續,最終目標是實現全軍倉庫托盤運用和設施設備的標准化和規范化,進而提高我軍整體保障能力。(賴瑜鴻 周 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