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來信】之二:從“小鬼”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
劉文學當兵時的照片。
我的表叔劉文學,鹽城市鹽都區大縱湖人。抗日戰爭年代就投身革命隊伍,把自己的一切交給了革命事業,交給了給黨,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動,演繹了他的精彩人生。
大縱湖,碧波泱泱,土地豐饒,人杰地靈。抗日戰爭年代,這裡是烈士鮮血浸染過的紅色土地,大批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后人的幸福生活而浴血奮戰,譜寫了一曲曲壯美的篇章。這裡流傳著一則從“小鬼”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的動人故事,故事主人公“小鬼”就是我的表叔劉文學。
“皖南事變”發生以后,1941年1月20曰,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自此鹽城成為了抗日戰場,我們鄉也成了抗日主陣地之一。
我們鄉屬於蘆蕩水鄉地區,且四縣交界,南接興化,西臨寶應,北連建湖,素有“雞聞四縣”之稱,水路交通發達,蘆蕩連片。大蘆蕩就成了我們水鄉兒女抗日斗爭、打擊日本鬼子的青紗帳。當時盤踞在沙溝的日軍和敵偽軍,經常開著汽艇下鄉掃蕩,燒殺掠搶,無惡不作,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抗擊敵人的侵略,在新四軍的領導下,鹽城一帶成立了抗日游擊隊、聯防隊等抗日組織。在我們水鄉就活躍著一支“聯防大隊”。“聯防大隊”採取“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斗爭策略,深入敵后進行斗爭。當時,我的表叔劉文學就是這支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一名隊員。
當時,新四軍的領導、聯防大隊長吳山及其他隊員來鄉工作時,工作地點就設在表叔家,表叔就替他們站崗放哨。他就要求參加聯防隊,但因年紀太小,起初未獲批准。在表叔再三請求下,新四軍領導吳山大隊長破例批准他為聯防隊員。因為年齡小,吳山大隊長和其他隊員都愛稱他“小鬼”,他整天跟隨聯防大隊,晝行夜伏,打擊敵人。
一次新四軍聯防大隊的領導秘密來我鄉召開重要會議,地點在鄉裡一個叫“戚家舍”的偏僻地方,這裡四面環水。“小鬼”劉文學被安排在路口站崗,他雖然人小,但很機靈,水性也好。由於叛徒泄密,會開了沒多久,日本鬼子和敵偽軍就進村了,表叔劉文學聽到汽艇聲,知道敵人來了,馬上跳進河裡一個猛子扎到對岸,把消息及時通知了聯防隊。所有參會人員與他一起馬上坐上小船,篙撐棹劃,飛似地鑽進茫茫的大蘆蕩,聯防隊員們躲過一劫。
在以后的日子裡,他與聯防隊員們長期堅持敵后游擊戰爭。他們夜間與隊員們一起打鬼子,摸崗哨,除漢奸,還在村裡的河蕩口,打“悶水樁”,布漁網,以破壞、纏繞敵人的艇槳,阻止敵人進村掃蕩,並利用自己人小的優勢,搞偵探,摸敵情,不怕吃苦,不怕犧牲,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抗日聯防隊員。
抗日戰爭勝利后,他又隨部隊參加了解放戰爭。1951年,因為表叔劉文學體格壯實等各方面優越條件,被選送到中國空軍第一航校培訓,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的飛行員。1953年結業后編入空十師第二十九團飛行大隊,成為全天候飛行員。1954年獲評“飛行技術能手”稱號和獎章。1955年和1956年曾參加國慶閱兵,駕機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后來,他從解放軍空軍第二預備學校畢業后,不久便升任2701部隊飛行副大隊長,參加國防軍事高科技試驗。1968年他奉命前往西安,參加一次新式轟炸機的試飛,不幸炸聾雙耳。雖經多方醫治,始終未愈。
1975年表叔離休回到鹽城,拒絕了縣裡對他的照顧。毅然回到了家鄉大縱湖陳王村。住進當年土坯為牆的稻草房內,過著和鄉親們一樣的簡朴生活。回到家鄉的日子裡,他身雖殘疾,但斗志猶在,仍思考著為家鄉做點貢獻。他毛遂自薦,主動要求擔任生產隊的倉庫保管員,而且不拿工分、不要任何報酬,完全義務工作。這是一件又苦又累的工作,責任重大,擔負著生產組社員全年口糧的保管和出納的任務,很可能吃力不討好。那些年,他經常睡在倉庫裡,尤其夏秋收獲時節,糧食收藏量大,忙得整天沒有一點閑時。鄉親們不忍心看他這樣受苦,勸他別干了。他回答說:“難道這比當年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的爬雪山、過草地還苦呢?我們革命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他擔任保管員連續數年,盡心盡責,從未發生差錯,不徇私情,公平正直。鄉親們無不為他熾熱的愛國愛家鄉的熱情所感動。
從表叔劉文學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軍人的情懷,一個從抗日聯防隊的“小鬼”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的情懷。(作者:謝建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