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來信】之六:我是這支功勛部隊的第一批兵
作者入伍期間與從北京第50中學參軍戰友的合影,前排中為本文作者溫憲。
1996年2月27日,時任人民日報駐南非首任記者的作者在南非羅本島監獄曾囚禁曼德拉的牢房內進行採訪,也是第一位赴羅本島監獄採訪的中國記者。
1969年12月18日,我以“甲級身體”的評定從北京第五十中學穿上了那身“小帆布”軍裝,開始了軍旅生涯。在前往陝西華縣的“悶罐車”中,兩排人的身體隨著車身整齊地左右搖晃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四年多當兵的經歷,是我生命中永遠難以忘懷的人生第一篇章。
我和其他戰友從北京來到秦嶺腳下,成為剛剛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回收部隊第一批兵。
作為我國唯一一支衛星和載人飛船回收部隊,這支部隊使命庄嚴,任務神秘,功勛卓著。2005年,我的老部隊被中央軍委授予“功勛著陸場站”榮譽稱號。
神聖的使命感、高度的責任感和光榮的自豪感一直是這支部隊的血脈。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記得當時在陝西華縣西馬村一間隻能爬著才能進去的農舍閣樓上聽到這個消息的,我感到非常自豪,因為我是這支光榮部隊的一員。數十年來,這種光榮與自豪伴隨著我和我的戰友們,也一直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有著一份難以割舍的牽挂。
作為這支部隊的第一批兵,我經歷了許多,最大的收獲莫過於咬牙吃了人生中最大量的苦,也因此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再感覺有我不能吃的苦。“能吃苦”成為我極大的一筆人生財富。
我曾在烈日隊列訓練中暈倒﹔我曾因睡夢中常常吹起的緊急集合號高度緊張﹔我曾很不情願地半夜起身站崗放哨﹔那時的伙食是一周隻有周日上午一頓帶肉﹔那時我們將舊信封拆開反折后粘好再用﹔當兵第一年,我每月隻有6塊錢的津貼,而一年后我向家中寄回了60元。
大雨滂沱之中,我們曾高喊著“打倒帝修反”的口號沖進長滿蘆葦的荒溏,奮力拔除蘆葦的雙手割出一道道血印,踩上尖銳蘆根的雙腳被扎出一個個血洞。寒冬之中,我們急行軍數十裡至秦嶺腳下開荒種土豆,出了一身又一身的“白毛汗”,隻得脫下全部濕透的厚棉衣晒在寒陽下。為了蓋營房,我們進山搬石頭,用卡車拉木頭,我右手中指不幸被巨木擠壓至卡車廂板后變形。我們曾急行數十裡進入秦嶺,將打捆的樹枝背回。回程的山路顯得那麼漫長,肩頭的樹枝愈顯沉重,我們一個個一步一歪地走出山外。
我曾隨大部隊赴陝南山區拉練。作為炊事班長的我身背一口大黑鍋,鍋的黑灰涂滿全身,使我成為整個部隊知名的“黑人”。就在那次拉練中,我才知道山中的百姓一年隻吃一次肉,一天要翻過幾座山,干重活的當地漢子一天隻喝一碗稀粥。當我拉著風箱蒸饃頭之時,一個女孩一直呆在大鍋旁,我永遠忘不了她那飢餓的渴求眼神。我也忘不了那天起早做飯時,在黎明前的夜色中擔水竟迷了方向,“鬼打牆”似地轉了一圈又一圈。
我曾隨大部隊赴四川演練回收衛星。忘不了一毛錢買的雞蛋湯竟是那樣豐盛,也忘不了第一次見到鬆花蛋時不敢下口,以為那是壞掉的雞蛋。一位挑著重擔輕盈奔走的姑娘讓人見識了當地人的吃苦耐勞。“單磚立牆牆不倒,草繩拴豬豬不跑”的笑談也令人印象深刻。
那是一個文化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我的部隊曾長途行軍,為的是看朝鮮電影《賣花姑娘》,事前還被提醒多帶兩塊手帕,以備淚如雨下。我目睹了華縣縣城因放映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庄》造成了怎樣的擁擠,一個孩子不幸被人群踩踏在地下。當我在人群中搶抱起孩子飛奔送至縣醫院,但第二天仍得知孩子不幸離世。
我忘不了中隊指導員李新紀。他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為優秀的基層干部。在一個極左的年代,他一直與人為善,有著極強的親和力。這種親和力成為他留給戰友們終生難忘、至今仍感到溫暖的遺產。今年早些時候,我的一些戰友從北京出發,專程赴指導員的河南老家,代表所有戰友在他的墓前祭奠緬懷。
我忘不了中隊長王喜彬。他是我所見過最具有干練氣質的軍人。人稱“大胡子”的他極具威嚴,卻又令人心悅誠服。我至今仍能回味他用略帶沙啞的嗓音稱我“二班副”時的親切。
這是一段用摸爬滾打錘煉出純潔友誼的人生。幾十年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使我在世界四大洲范圍內閱人無數。但沒有任何一段人生中的任何一個群體在我心目中佔有如同“戰友”一樣的位置。較之職場,戰友之間基本沒有勾心斗角的利益關系,沒有循規蹈矩的繁文縟節,沒有虛情假意阿諛奉承。我們只是大寫的“戰友”。
近半個世紀以來,每當需要介紹我自己時,我告訴對方:“我是當兵出身”。“你像是一個當過兵的。”每當聽到這樣的評價,心中頓涌愜意。每當見到一位當過兵的人,彼此間的距離便由一種注定的親切感拉近。
這是一段浸入骨髓的人生。我是一支功勛部隊的第一批兵,我因此感到自豪。(溫憲,人民日報社原北美中心分社首席記者)
“老兵”,一個光榮的群體!你們或曾在戰場為國流血,或曾遠離故土戍守邊疆,或曾在危急時刻救災助難,或曾為國防軍工傾注智慧才華,或曾在轉業退伍后的“第二戰場”大顯身手……每位“老兵”,都懷揣一顆拳拳赤子愛國之心,都是一段深沉的歷史,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故事。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民政部優撫安置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兵員和文職人員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網絡輿論局和人民網將聯合組織“老兵來信”大型征文活動。
如果您是一名老兵,請您回憶昔日當兵的故事和見聞感想,如果您是老兵的親人,請您講講自己親人的軍人氣質和經歷﹔如果您是戰友,請您談談那些難忘的軍旅兄弟……
我們會珍惜每一個故事。您的故事精選后,人民日報將擇優刊登,並通過人民網各平台、人民日報客戶端、“喜馬拉雅FM”和“蜻蜓FM”等平台推薦和播出。
稿件要求
1、稿件體裁採用書信的形式﹔
2、作品必須為原創,內容真實,真情實感,涉及人物請用真實姓名﹔
3、稿件附服役期間的照片和近照﹔
4、回避涉密信息,回避敏感內容﹔
5、請寫明作者姓名和工作單位(退休人員寫退休前工作單位)。
其他事宜
1、投稿推薦採用電子郵件,請在電子郵件標題和郵件正文寫明:“老兵來信”活動投稿﹔
2、字數限制:2000字以內。
3、截稿日期:7月25日﹔
4、請留下聯系人姓名、聯系電話、電子郵箱。
聯系方式
聯 系 人:邱越
咨詢電話:010-65368370
投稿郵箱:laobinglaixin@people.cn
郵寄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新媒體大廈人民網要聞部軍事頻道,郵編:100733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