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東風31AG導彈在快速反應能力上大有提升

國之重器:“東風-31”系列洲際導彈
如果要說整個展覽現場人氣最火暴的裝備,當屬停放在廣場上的“東風-31”洲際導彈。很多觀眾都聚集在這輛全長超過20米的重型導彈車周圍詢問講解員各種問題。能看得出,對於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這種以往隻能在電視和閱兵式上遠遠觀望的“國之重器”,大家充滿熱情。
據講解員介紹,“東風-31”作為中國陸基核威懾的中堅力量,採用公路機動模式,很難被敵人衛星持續跟蹤。它使用固體燃料發動機,發射准備時間很短,可將核彈頭投送到8000公裡以外的目標,並具備很強的突防功能,能夠躲避反導系統的攔截。
不過它還不算這次展會上火箭軍參展裝備的“最后王牌”。在室內展廳的裝備模型部分,出現了“長劍-10A”巡航導彈、“東風-31A”集成改進型和“東風-31A”洲際導彈、“東風-5A”和“東風-5B”洲際導彈、被譽為“航母克星”的“東風-21D”和“東風-26”彈道導彈、“東風-15B”和“東風-16”常規彈道導彈等火箭軍的大批撒手锏武器。
據記者了解,其中“東風-31A”集成改進型洲際導彈是首次對外公開。國慶60周年閱兵和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在“東風-31”基礎上加以改進的“東風-31A”型洲際導彈已公開亮相,而這次新公開的“東風-31A”集成改進型又有什麼變化呢?從外形看,新導彈最大的改進是用8軸特種車輛底盤取代了“東風-31A”的半挂拖車,對地形的適應能力明顯提升。還有網友猜測,這種導彈很可能具備無依托發射能力。
一位匿名中國導彈專家告訴記者,所謂“洲際導彈的無依托發射能力”是一種不嚴謹的說法。畢竟對於強調打擊精度的遠程彈道導彈而言,發射前必須測量發射陣地的准確經緯度、海拔高程乃至精確的重力加速度,因此談不上“無依托發射”。但“東風-31A”集成改進型洲際導彈的確在快速反應能力上大有提升。這位專家介紹說,雖然該導彈的射程和戰斗部沒有明顯變化,但通過整體的信息化改造,它的指揮操作人員更少、發射准備時間更短,更能適應未來戰爭快速響應的需要。(馬 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