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軍區運輸部隊服務帕米爾高原各族群眾紀事
天高雲淡,一支滿載紅磚、水泥的軍用運輸車隊,再次從喀什出發,向新疆塔縣進發……
這支在當地享有盛譽的“昆侖鐵騎”,由新疆軍區抽調的3支運輸隊組成。5年來,先后出動600余台車輛,為高原各族群眾運送建材13萬余噸,把黨的關懷送到了群眾心坎上。
“車輪子轉得快慢,決定著農牧民安居定居的早晚”
地處帕米爾高原東麓的塔縣,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人口3.69萬,是新疆海拔最高、扶貧開發難度最大的國家級貧困縣。
為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201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為塔縣建立33個“安居富民、定居興牧”生活點,新疆軍區某汽車團承擔了工程所需建材的運輸任務。
從那以后,這群高原汽車兵便下定決心,讓更多的群眾早點住進新房子。
為了搶時間,他們不顧勞累、連續作戰,經常起早貪黑,睡不上一個囫圇覺,吃不上一頓熱乎飯,三天一趟來回,誰都不願意耽誤寶貴的時間。
為了趕時間,大家個個當起了“監工”。“一塊兒也不能少。”在地方磚場,某團二營五連駕駛員車學杰,發現個別裝磚工人偷工減料。他義正辭嚴,向磚廠老板提出交涉,使問題得到解決。拉運水泥,袋子質量不過關,官兵要求換袋子﹔怕水泥分量不夠,他們進廠稱重,出廠稱重,保証群眾的利益不受損害。
“車輪子轉得快慢,決定著農牧民安居定居的早晚。”該團某連連長武海明深有感觸地說,每每想到這些,他們都會更有干勁。
“兵娃娃們的汗滴子,砌起了我們的新房子”
“兵娃娃們的汗滴子,砌起了我們的新房子,感謝共產黨,感謝親人解放軍。”看到忙忙碌碌的子弟兵,塔吉克族老大娘努爾克孜·娜斯爾激動地說。
2014年5月初,某車隊行駛在314國道上K1579處時,發生山體滑坡,120米長的路段被埋。官兵與養路段職工一起,手搬肩扛,清石通路,連續奮戰4個多小時,最終將道路疏通。
某部駕駛員薛小龍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他們在伽師縣裝貨時突遇沙塵暴,大家僅在駕駛室裡躲了一會兒,便又冒著狂風繼續干起來。當石棉瓦被安全送到目的地時,6名官兵卻因高原反應住進了醫院。
講這段往事的時候,薛小龍十分平靜。很少有人知道,他們背負了多少汗水與酸楚。2013年5月,某團修理所士官高培金作為技術骨干隨隊奮戰在高原上。妻子突然來電話說父親突發心肌梗塞,正在醫院搶救。看著忙碌的戰友,高培金什麼都沒說,只是偷偷地抹了把眼淚。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積蓄寄回了老家。
“他們都是真漢子!”某汽車團政委范海湖說。說起拉運建材、跟車上路,官兵個個頭昂得高高的﹔可一說到家人,個個欲說還休、心懷歉意,看著讓人心疼。
“官兵大愛暖高原,群眾真心愛官兵”
“要不是解放軍,我的兒子早沒命了。”回想起自己的經歷,提孜那甫鄉曲什曼村塔吉克族婦女庫克奇,至今仍很感動。
那天,車隊行至離塔什庫爾干縣50公裡處時,發現一名懷抱孩子、神情焦急的婦女站在路上。停車了解后得知因孩子肚子突然劇痛,婦女希望搭便車去縣醫院為孩子診治。
“救人要緊!”駕駛員何佰鬆立刻讓母子上車,直奔醫院。孩子被診斷為急性闌尾炎,他們跑前跑后,直到完成手術。“解放軍為我們做的好事,就像高原上的油菜花,數也數不清。”班迪爾鄉坎爾洋村村支書塔依爾·沙合拉木深有感觸地說。
那年8月12日,某汽車團六連官兵前往達布達爾鄉運送物資。鄉黨委書記得知情況后,帶領10多名村干部大早上就去拓寬道路。而當一輛車淤陷在路邊時,60多歲的塔吉克族老人古爾·蓋力,不聲不響把自家的毛毯和木材墊到車下,幫助車輛脫險。
某部中士王偉駕車在科克牙爾鄉卸完建材,因遇傾盆大雨,損壞了左前輪軸承,拋錨在牧民桑德拉家門口。由於隨車攜帶的軸承拉力器張力不夠,王偉急得團團轉。從縣城辦事回來的桑德拉了解情況后,顧不上喘口氣就騎摩托車返城買回了大型軸承拉力器。凌晨2點,車修好了,桑德拉的母親又端來抓飯、奶茶招待大家。
“官兵大愛暖高原,群眾真心愛官兵。”這段助民援建經歷孕育的深情厚誼,將永遠激勵官兵前行。(許必成 鄭光偉 趙健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