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以歷史細節揭示深刻內涵

2017年08月30日08:2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歷史細節揭示深刻內涵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紀錄片《從勝利走向勝利》海報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由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出品,軍事科學院、八一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的大型文獻紀錄片《從勝利走向勝利》在央視熱播。該片全景再現了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波瀾壯闊的偉大革命和浴血奮戰的戰爭洗禮,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偉大征程。8月25日,文獻紀錄片《從勝利走向勝利》研討會在京舉辦。會上,業界專家高度稱贊,該片始終注重歷史與現實兩條敘事線索的穿插和交融,導向鮮明、史實准確、內容厚重、制作精良,是一部有氣勢、有深度、有質量的重大題材作品。今天,特摘登三篇評論文章,以期在“歷史與現實”的兩個維度中,收獲更多啟悟。

  ——編 者

  血雨腥風中誕生,槍林彈雨中成長,走向勝利中壯大,強軍征程中再造……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觀看9集文獻紀錄片《從勝利走向勝利》(以下簡稱《勝利》),一條清晰的主線透過熒屏浮現眼前:鑄牢“黨指揮槍”的軍魂,是我們這支軍隊一往無前、百折不撓的立軍之本、勝利之基。

  隨著《勝利》的歷史畫卷走進風雨如磐的歲月,可以看到,這條主線的起點,在90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之際。

  此前,年輕的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的建議,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開展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大革命。不料,孫中山去世后,蔣介石背叛革命,突然向並肩北伐的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舉起屠刀。在革命被斷送、革命者遭殺戮的緊急關頭,共產黨該怎麼辦:要不要建立自己的武裝,掌握自己的軍隊?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幾支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的北伐軍集結南昌,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緊隨其后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共產黨在各地發動的數百次武裝起義,奏響了創建人民軍隊的序曲。

  “用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這就是共產黨人對當年生死攸關的歷史考問的堅定回答。然而,槍口調轉過來的武裝,未必就是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經歷一次次武裝起義的失敗,如何建軍、為誰打仗,成為擺在共產黨人面前又一道非生即死的課題。

  和同類題材的影視作品相比,《勝利》用豐富的史料揭示了建軍大業中更為深刻的內涵,即: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深懷建軍救國的大情懷、大智慧,通過三灣改編、贛南三整等實踐,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組織形式,使黨組織向基層延伸,進而逐步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正如《勝利》中所說:“它奠定了這支軍隊的基因圖譜,成為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沒有這一條,剛剛誕生的人民軍隊,“即使不被強大的敵人消滅,也隻能變成流寇”。

  從沒有槍到勇敢拿起槍,從有了槍到如何用好槍,中國共產黨對於人民軍隊的建設和掌控,說到底是賦予這支武裝以靈魂,即:槍聽人的話,人聽黨的話。長征途中黨中央同張國燾的堅決斗爭,捍衛的正是黨指揮槍而絕不容許槍指揮黨的原則。

  《勝利》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著名戰將董振堂指揮紅五軍團擔任長征的殿后任務,一次部隊完成阻擊任務准備撤離時,傳來婦女隊有位同志正在分娩,希望部隊再堅持一會兒的消息。有人擔心這樣會付出更多犧牲,董振堂卻果斷命令“繼續戰斗,頂住敵人!”他說:“我們打仗干革命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孩子,為了明天嗎?!”

  信仰,讓這支軍隊戰旗高揚。

  作為最具理想信念和犧牲精神的先進群體,軍隊中的共產黨員總是沖鋒在前,無懼生死。《勝利》披露,紅一方面軍中,許多黨員入黨后不到3年就英勇犧牲了。整個長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指戰員犧牲,他們當中,很多人是共產黨員。

  理想,是黨賦予人民軍隊的靈魂。無論在陷入絕境、向死求生的危急時刻,還是高歌猛進、摧枯拉朽的勝利進軍,每一次死戰,都是對理想的考驗﹔每一次勝利,都會讓理想生輝。

  淮海戰役,人民軍隊創造了60萬吃掉80萬的戰爭奇跡。然而不能忘記的是,支撐我軍60萬作戰部隊的,是解放區動員的543萬支前民工,他們與參戰部隊的比例為9︰1!正如陳毅元帥所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人民,讓這支軍隊底氣十足。

  抗美援朝戰爭是在中國人民剛剛翻身做主,國家仍然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爆發的。《勝利》披露,為了彌補戰爭經費的不足,各階層群眾踴躍捐款,短短一年間,捐款的數額可以購買3710架戰斗機。

  志願軍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一次空戰,年輕的飛行員韓德彩擊落了美國空軍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席爾。費席爾被俘后見到韓德彩,忍不住問:把我打下來,你可以得到多少獎金?“5萬萬。”費席爾很驚訝:“5萬萬美元?”韓德彩笑了:“不!5萬萬顆中國人民的心!”

  一個歷史細節詮釋了整個軍隊宗旨。為人民而戰,是這支軍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

  懷揣理想,踐行宗旨,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苦斗在白山黑水的抗聯志士,寧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壯士”,堅守上甘嶺的志願軍官兵……他們的事跡令人景仰。《勝利》披露,抗美援朝戰爭中,共有297萬志願軍官兵赴朝參戰,殲敵71萬余人,犧牲、負傷及失蹤36.6萬人﹔同時,涌現出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

  英雄,讓這支軍隊盡顯本色。

  從陳樹湘、楊靖宇到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從雷鋒、王杰、歐陽海,到蘇寧、李向群、楊業功,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無論是保衛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戰斗,還是搶險救災、海外維和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代代傳承,人民軍隊英雄輩出!

  一部軍史,鑄造堅定信念﹔幾代軍人,踐行同樣理想。

  如同軍史速讀,以“建軍鑄魂”開篇,以“再造雄師”結尾,短短幾個小時,《勝利》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直觀的軍史大課。

  今天,世界局勢波譎雲詭,國內改革持續深化。為了維護國家統一,維護領土完整,維護發展利益,中國人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以強軍目標為統領,人民軍隊正遵照習主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決策部署,加速推進軍事轉型,重塑力量體系,為建設世界一流軍隊而奮斗。為此,強化黨對軍隊領導的鑄魂工程,依然是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

  《勝利》向我們展示的最新影像,是2017年7月30日習主席在朱日和進行的沙場閱兵。正是在這次閱兵講話中,習主席號召全軍將士:“要堅定不移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黨指向哪裡、就打到哪裡。”

  幾乎所有人都注意到,閱兵式上出現了黨旗、國旗、軍旗依次排列、迎風飄揚的情景。黨旗引領軍旗、軍旗護衛國旗——這幅寓意深刻的畫面昭示,我們走過靠黨的指揮贏得勝利的歷史,我們還將開創在黨的指揮下直面挑戰的未來。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