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用“最溫柔的方式”叩開戰士心扉

2017年08月31日13:30 | 來源:中青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用“最溫柔的方式”叩開戰士心扉

8月27日余海龍(前排中間)與“黃繼光連”官兵在鄂北某靶場圓滿完成打靶訓練任務后,與官兵分享心得體會。萬全/攝

 

  8月28日清早,六連營房門口一陣喧鬧,5000響的鞭炮爆得正歡。黃繼光生前所在的空降兵某旅六連自發列隊,歡送“黃繼光班”班長李鵬超入學。第37任政治指導員余海龍跟在送行的隊伍中,望著李鵬超遠去的背影,目光既不舍又充滿期許。

  這個曾讓余海龍最頭疼、后來讓他最欣慰的兵,余海龍對其傾注了太多心血。余海龍領著他一路從“刺兒頭兵”成長為副班長,再指導他當上“黃繼光班”班長,而今又成為一名准干部。

  “出去好好表現,別給我們英雄連隊丟人,不然回來我饒不了你!”臨行前,余海龍還不忘給李鵬超提個醒。“放心,指導員,等著我給你拿個優秀學員回來!”李鵬超朝著余海龍吐了吐舌頭,旋即登上大巴。

  3年來,作為“模范空降兵連”指導員,余海龍用“愛”把自己的兵一個個送向更廣闊的舞台。

用最溫柔的方式做“最難的事”

  “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個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口袋,一個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腦子。不巧,我的工作佔了其中的一件。”余海龍笑著說,“這麼難的工作,不找個詩意點的方式來做,那肯定是既折磨別人,又折磨自己。”

  余海龍今天這份駕輕就熟的輕鬆,卻經歷過一段不輕鬆的故事。

  “指導員的第一身份是黨代表,第一責任是傳播黨的聲音。”這是余海龍上任伊始就明白的道理。因此,他一開始就把自己的身份擺得很正,組織工作講原則、按程序,政治教育擺事實、講道理,日常管理求標准、抓細節。

  然而,就在他信心滿滿,覺得“頭三把火”燒得正旺時,一次和戰士的談心把他澆了個“透心涼”。

  “指導員,您工作是很嚴格正規,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是您沒發現大家的反應很平淡嗎?您作為空軍基層代表參加了古田全軍政工會,習主席講要著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您不覺得這是我們現在最缺的嗎?”余海龍死拉硬拽纏著連隊資格最老的班長何小斌,想了解自己工作的效果,結果聽到這樣的回答,臉一下紅到脖子。

  戰士的批評讓余海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開始認真地反思。正是這次反思讓余海龍認識自己從事的事業——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是做標准、做流程,一環不落不是成績,一人不漏才是要求。

  余海龍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像“談戀愛”一樣走進每名官兵的內心。他的首任“對象”,是和自己同住一個屋檐下的連長劉堃。

  余海龍和劉堃差不多同時到六連任職。一次,上級檢查六連戰備工作,因對英雄連隊的特殊要求還不甚了解,劉堃成了全連唯一一個戰備物資攜帶不齊全的人——水壺隻裝了半壺,營教導員鐘林當著全連官兵的面批評了劉堃。

  那天中午,劉堃按照連隊的傳統,在別人休息時自己去榮譽室黃繼光銅像前反思。沒想到,余海龍卻早早地在榮譽室等著他。“你是連長,出了這樣的問題是我沒提醒到位,我們一起反思。”就這樣,兩人坐在黃繼光銅像下,從連隊的傳統聊到未來的發展,也奠定了深厚的友誼。2015年,兩人一起被空軍評為“一對好主官”。

  “用心才能拉近人心與心的距離,消滅了這個距離,才能真的走進官兵心裡去播種信仰。”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驗,余海龍更添信心,他要用“最溫柔的方式”,去叩開每名官兵的心門。

因為傾心所以歸心

  “當初追我老婆時,也沒花過這麼多心思,這3年帶兵的經歷,我能寫一部寶典出來。”余海龍常妙語連珠,然而作為一名85后,他眼角深深的皺紋卻顯示出,他背后付出的努力遠不是看上去那麼輕鬆。

  從每名新兵、每個新干部來到連隊那一刻起,余海龍的“溫柔攻勢”就拉開序幕:組織參觀連隊榮譽室、與黃繼光銅像合影……每個細節,余海龍都讓每名官兵從一開始就感受到“政治工作的溫度”。

  床頭的“知兵卡片”、桌上厚厚的“談心記錄”、家長微信群裡翻不到頭的聊天記錄……這些都是余海龍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來的第一手“情報”。在他的溫柔攻勢下,很多官兵來到六連后都快速適應了連隊的節奏。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快速適應連隊的節奏,“地震男孩”程強就是其中一個。

  來自四川什邡的程強,12歲那年經歷了汶川大地震。打著黃繼光英雄旗幟救災的空降兵深深感動了他,部隊回撤時他舉著“長大我要當空降兵”的橫幅送行。后來,他如願成為一名空降兵,並被分配到黃繼光連。

  但初到六連的程強總是患得患失,莫名的膽怯。眼看這個基礎不錯的新同志因解不開心結而備受煎熬,余海龍幾次三番找上他,讓他擔任榮譽室解說員,給他創造在部隊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

  奈何程強心裡的那扇門是如此的牢固,每次余海龍做足工作讓他走上台時,他都講不了幾句,夾雜著濃重四川口音的普通話也極難辨識,余海龍急得直搓手。

  程強說:“指導員就一招,我不擅長什麼、不願意做什麼,他就偏偏讓我做,一開始是帶著我做,后面慢慢我就會了。”

講感情更講原則

  “指導員嚴肅起來也是很嚇人的。”中士劉昌坤說,他自己就體會過“指導員的嚴肅”。

  今年年初,劉昌坤休假回家。他跟家人講了和連隊干部相處的趣事,想讓家人知道他在部隊過得挺好。結果,歸隊前夜,劉昌坤的母親拉住他,死活要他給連隊干部帶些家鄉特產:“家裡自己種、自己摘的東西,值不了幾個錢,人家干部對你那麼好,別不懂事!”

  歸隊那晚,正好連長指導員開會不在,劉昌坤就把家鄉產的茶葉放到了連長指導員的房間。

  沒想到,余海龍很快找到劉昌坤,不但當面指出他的錯誤,還提醒他“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在做通本人工作后,連隊最終還專門就此事召開了軍人大會。說到這裡,劉昌坤的臉紅了。

  余海龍的“黑臉”還不止如此。

  一個人犯錯,不講情面﹔集體走偏,余海龍也不吃“法不責眾”那一套。

  一次,連隊參加上級組織的營戰術演練,為了取得好成績,有的骨干利用設靶的便利提前勘察地形,並對打擊目標做了標記,結果自然“皆大歡喜”。余海龍得知真相后,當即與連長商議決定不擺慶功宴、先開檢討會,支委成員和班長骨干帶頭反思檢討,復盤查找了打仗思想、訓練作風、勝戰本領等12個方面問題。

他的愛感染了許多人

  余海龍愛官兵。他的愛感染了許多人,也成就許多人。六連的官兵也愛指導員,他們把愛寫在行動裡,用自己的行動為連隊不斷續寫輝煌。

  六連的兵都很有特色,他們朴實、勤奮、斗志昂揚卻又默默無聞,而閃亮在他們身上最奪目的光環就是——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忠誠血性。

  在六連,下士張豪是個傳奇人物。他身患強直性脊柱炎,卻依然在上級組織的比武中創造133個單杠卷身上的記錄。

  雖然這個病對運動有些影響,但張豪說:“我記得指導員給我們講過,習主席說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我不想讓自己的青春隻剩下病床上的回憶。”

  還在住院時不能跑,張豪就加強上肢力量訓練。一次余海龍去醫院探望病號,推開門看到張豪正在和病友比俯臥撐。“那一刻張豪的努力真的感動了我,我們的戰士就是這麼可愛。”余海龍講到這件事時,一抹晶瑩的亮色在他的眼眶裡閃爍,“六連的英雄基因,不是自帶屬性遺傳的,而是一茬茬六連人拼搏奮斗贏得的,身在六連,我很自豪!”

  原五班班長劉毅,在2014年7月軍組織的群眾性比武中隱瞞受傷繼續參賽。武裝五公裡越野課目,向來穩操勝券的他在臨近終點200米的位置因傷勢發作而重重跌倒,最后的200米他拒絕退賽、拒絕攙扶,用跑、走、爬等常人難以想象的方式抵達終點。賽后軍黨委為他特設“戰斗精神獎”。

  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3年多來,六連有3人榮立二等功,10人榮立三等功,1人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二等獎,27人被師(旅)以上評為訓練標兵,9名戰士考學和提干,成為遠近聞名的“英才基地”。(蔣龍 王濤濤 劉錦洋)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