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信仰的力量

——記駐鄂空降兵某旅黃繼光連政治指導員余海龍

2017年08月31日13:33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圖文:信仰的力量

湖北日報訊 圖為:余海龍(右四)與戰友們訓練歸來。(視界網 盛超 攝)

記者 周志兵 江卉 通訊員 蔣龍

“黃繼光!”“到!”百余官兵應答嘹亮!

每晚,這樣的點名,都在英雄連隊軍營上空回蕩。

這是駐鄂空降兵某旅黃繼光連,中央軍委命名的“模范空降兵連”。

余海龍,黃繼光連第37任政治指導員。3年前,他作為空軍唯一基層代表參加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接受思想的洗禮。

余海龍真學真信真用黨的創新理論,把信仰的種子播撒到全連每一位官兵心中,賡續優良傳統、培育英雄傳人,鍛造享譽全軍的空降尖刀連。

虔誠的信仰者

“在新時代,我們守住了‘精神上甘嶺’”

2014年10月在福建古田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重整行裝再出發。”余海龍至今仍心潮澎湃。

從古田回到連隊的那一晚,他徹夜未眠。

如何在全連把理想信念牢固立起來,把黨性原則牢固立起來,把戰斗力標准牢固立起來,把政治工作威信牢固立起來?

如何不負重托,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

余海龍感到了“政治指導員”五個字沉甸甸的分量。

武裝自己的頭腦是第一要務。

余海龍把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作為堅定信仰最好的教科書,《讀本》在手,筆記隨身﹔每天再忙再累,也要擠出1小時學原文、悟原理﹔每周撰寫“軍旅周記”,記錄學習感想……幾年裡,他整理筆記12本,撰寫體會文章30余篇,隨空軍宣講團到基層宣講10余次。

由知而思,由思而信,由信而行,余海龍真信真學真用,是虔誠的信仰者。

一段時間,網上出現別有用心抹黑英雄黃繼光的灰色論調。甚至有人當面問余海龍:“黃繼光堵槍眼是不是真的?”“你的問題是對英雄的侮辱,更是對人民軍隊的褻瀆!”性格溫和的余海龍怒發沖冠。

理想信念是“總開關”,黃繼光精神是黃繼光連的基因與根脈。

65年前的上甘嶺,21歲的黃繼光舍身堵槍眼,氣壯山河。如今,余海龍主動亮劍,帶領全連打響又一場“上甘嶺”戰役。

他從山東請來80多歲的黃繼光生前戰友李繼德,給官兵們展示身上觸目驚心的彈孔,講述當年目睹黃繼光犧牲的細節。當李繼德走到黃繼光班永遠為老班長而留的床鋪前,抱著老班長的被子聲淚俱下,大家無不為之動容。“我們和英雄在一起”網絡名人進軍營,電視劇《三八線》劇組走進英雄連,參與拍攝《真正男子漢》……官兵們心中的問號漸漸被拉直。“精神上甘嶺”,守住了。

篤實的領路人

“黃繼光直到犧牲都保持著沖鋒的姿態,這種精神要一代代傳下去”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連隊戰士多是95后,最小的才18歲。

“做思想政治工作,最怕有代溝。”32歲的余海龍說。

他的擔心並非多余。一段時間,有的戰士認為自己“崗位在基層”,理論“高大上”,學了用不上﹔有的埋怨“訓練那麼忙、任務那麼多,哪有時間學”﹔還有人信奉“打仗要靠真本事,光學理論有啥用”……

世界上最難的事,莫過於“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

“化難為易,不外乎用心、用情。”余海龍說。

每茬官兵來到連隊,都要上尋根塑魂第一課:參觀榮譽室、與黃繼光銅像合影,在連譜簽名,學唱黃繼光之歌,觀看電影《上甘嶺》,打好“英雄底色”。

每逢重大任務,官兵們一齊在黃繼光銅像前宣誓,在英雄戰旗上簽名。

不知不覺,黃繼光在年輕人心中的形象,更生動、更可親了,他們對革命傳統教育的興趣更濃了。

《劃重點!有了這55道題,“兩項重大教育”問不倒!》《這40個要點知道了,習主席講話沒白學》……余海龍當起理論“翻譯員”,講實小道理。

黃繼光班戰士向祺,是宜昌市夷陵區去年高考理科“狀元”,因從小向往軍營,選擇了休學從戎。

下連第二天,他在“知兵卡片”寫下從軍目標:立功入黨求體驗。看到這七個字,余海龍陷入了沉思:“當兵為什麼?當兵干什麼?錯誤的價值觀,要害年輕人一輩子啊。”

他找到向祺,像兄長一樣交心談心。

“老班長的故事,你了解吧?”

“從小就聽過!”

“老班長獻身的那一刻,一定沒想過立功入黨。有立功入黨的夢想是好事,但保家衛國才是軍人的天職,軍人的榮耀在訓練場、在演習場、在戰場。正如習主席所說,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年輕的向祺臉紅了,但目光堅定了。他把那七個字改成:立強軍之功,思想上入黨,腳踏實地體驗。從此訓練主動“加餐”,參加新兵比武奪得多項第一,從“文狀元”變成“武狀元”。

在余海龍看來,黃繼光是永遠的“無聲指導員”。英雄故事講不完,精神力量無窮大。

戰士程強是連隊的“名人”。汶川地震救災中,12歲的他高舉條幅“長大我當空降兵”被媒體廣泛報道。2014年,他如願入伍當上空降兵,因成績出色被推薦參加預提士官集訓……一切順風順水,讓他有點飄飄然,訓練成績一度從第一滑到十名開外。

余海龍得知后,拿出一份連隊榮譽室的解說詞,要程強把1萬多字背記下來。

“指導員故意和我過不去。”程強一萬個不願意。

余海龍又帶著他一起學習到深夜。

“白天訓練那麼累,晚上哪有精力學?”看到指導員還在“為難”自己,程強把心中的怨氣一股腦拋了出來。

余海龍不氣不惱,把他帶到榮譽室:“老班長黃繼光直到犧牲都保持著沖鋒的姿態,這種精神我們要一代代傳下去。”

英雄傳人的使命感油然而生。程強像變了一個人,以優異成績從集訓隊結業,還憑借過硬素質當上黃繼光班副班長,真正兌現了“長大后就成了你”的諾言。

大膽的創新派

“戰士們的父母,都成了微信好友、編外‘指導員’”

8月27日上午,黃繼光連隊召開懇談會,主題是“改革轉型面前,我們應該怎麼干”。

“骨干不能走,會影響連隊訓練名次”“走了又怎樣?上甘嶺幾乎打光了,還不是重建起來”……討論激烈,火藥味十足。

余海龍總結:“答案很明了。要服從大局,不能口頭上支持改革,心裡卻打著小算盤。”

軍營微懇談,話題微討論,理論微解析,野外訓練篝火討論會……余海龍不斷創新方式,把思想工作做到戰士心坎上去。

連隊組織制作《渴望光榮》《模范的連隊,英雄的傳人》等原創MV,微博、微信點擊量達數百萬次。戰士們愛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他又以《從詩詞大會感受文化自信》為題講課,大家都說“解渴”。

在新時期,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

年輕人不是愛玩微信嗎?點開余海龍的微信,英雄黃繼光的頭像閃個不停,全連官兵都是微信好友。

2014年,黃繼光連在空降兵部隊率先建立親屬微信群。“戰士們的父母,都成了我的微信好友、編外‘指導員’。”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余海龍和他們分享連隊光榮傳統、官兵成長點滴。“一人當兵,全家光榮”,成為真切感受。戰士易敏的母親說:“以前隻知道黃繼光連很有名,現在才明白有多優秀。如果打仗,我支持兒子第一個上戰場!”

永遠的排頭兵

“隻有立起好樣子,才能帶出模范連”

某訓練場,紅藍對抗激烈上演。“轟”地一聲巨響,余海龍操作發射的火箭彈准確命中目標。“打開營武器庫,咱指導員樣樣玩得轉!”訓練尖兵李鵬超打從心眼裡佩服余海龍。

黃繼光連常年擔負空降兵部隊戰備值班任務,必須隨時保証拉得出、降得下、打得贏。“隻有當好備戰打仗的排頭兵,立起好樣子,才能帶出模范連。”余海龍給自己立下“三個帶頭、三個最后”的規矩:訓練考核帶頭上,空降跳傘帶頭跳,險重任務帶頭沖﹔一日三餐最后吃,休息宿營最后睡,訓練結束最后撤。

日常訓練,他不厭其煩地練動作、摳細節﹔體能考核,他和小自己10來歲的戰士比速度、拼耐力﹔演訓任務,他總是站在一線練指揮、研戰術。2015年,空降兵某師“四會”教練員評比,余海龍與200余名營連主官和訓練尖子同台競技,斬獲第一名。

在黃繼光連,“第一只是合格,過硬才是標准”。

去年4月,全連赴西北高原地帶進行實戰化訓練。余海龍帶著支部一班人,組成試訓“第一班”,率先完成5公裡武裝越野、20公斤負重往返跑等課目,激發了全連“缺氧不缺氣,山高志更高”的豪情。整建制高原跳傘試訓中,余海龍和連長劉堃帶頭跳出機艙,全連官兵緊隨其后全部安全著陸,為大部隊普及高原跳傘趟出一條新路。

黃繼光連“群星璀璨”,成為遠近聞名的育人基地。黃繼光班近兩任班長鄭瑞宇、李鵬超雙雙作為優秀士兵保送軍校﹔戰士汪文博跳傘受傷小腿骨折后,經過艱苦訓練成長為全能型特戰尖兵﹔戰士劉毅帶傷比武榮獲特設“戰斗精神獎”……近3年來,連隊有14人立功受獎,27人被師(旅)以上評為訓練標兵,9名戰士考學和提干。

2015年7月,連隊隨團接受上級臨機抽檢,這是一次使命大考。

出發前,余海龍集合全連官兵宣誓:“如果有一個連隊參戰,希望是黃繼光連﹔如果有一個架次跳傘,希望是我的架次﹔如果有一個人作出犧牲,希望是我。”

無須再動員,戰士們群情激昂,全員實彈實裝實跳,52小時連續作戰,著陸后經過4個多小時地面鏖戰,率先破襲預定目標,完成奪控機場戰斗,在近乎實戰的考驗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周志兵 江卉)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