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中央軍委辦公廳組織機關干部當兵蹲連側記

2017年10月09日08:2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到火熱的連隊去 到士兵的戰位去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編者按 領導干部與基層士兵同甘共苦,從紅軍時期就是我軍的優良傳統。精神穿越時空,傳承仍在繼續。中央軍委辦公廳堅決貫徹習主席關於“當兵蹲連”的重要指示精神,9月10日至25日,組織23名團以上領導和機關干部,分赴基層部隊當兵蹲連。在火熱的班排,在士兵的戰位,他們堅持真當兵、當好兵,把兵味帶回來,把基層的情況帶回來,受到基層官兵的肯定和歡迎,讓下連當兵、蹲連住班,成為砥礪思想作風的“磨刀石”,密切上下關系的“連心橋”。

  睡兵鋪、吃兵飯,扎實當出兵的樣子

  “我不是領導,也不是老兵,在連隊,我是一名新兵,還希望各位戰友多幫帶指教!”一到某旅特戰四連報到,處長張波真誠地開始“新兵學藝”。

  軍委辦公廳23名蹲連干部一下火車就換上迷彩服,換上列兵軍銜,自帶生活用品,直接住進班排宿舍。在連隊組織的入連儀式上,他們像新兵一樣,入連譜、唱連歌、進連史,並向連隊鄭重表態:一定要真當兵、當好兵。

  董清波、徐露、范雅軒剛到連隊,戰士們很客氣,不是主動端茶倒水,就是幫著整衣疊被。怎樣從“賓”到“兵”?他們認准一個理:堅決不搞特殊、不“被特殊”,一言一行有兵樣。幾天下來,戰士們紛紛被這些“列兵”感動了:站崗執勤,他們一次不落﹔體能訓練,他們全程參與﹔政治教育,他們專心聽講﹔幫廚刷碗,他們搶著去干……看到蹲連干部“動真格的”,戰士們很快便捅破了“客氣”那層窗戶紙。從連隊戰士對他們的稱呼之變,就可以看出“歡迎指數”在飆升:進班當天叫“首長”,兩天之后稱“同志”,如今是“老董”“老徐”地叫著。

  真當兵、當好兵,讓軍委辦公廳的蹲連干部們有了身入心入的體驗,找回了兵的狀態,知兵愛兵在思想上積澱,在行動上彰顯。

  崔明看到連裡不少戰士因為長期開車導致頸椎病、腰肌勞損,便自費從網上買了兩台理療儀,方便官兵在業余時間治療緩解病痛﹔施劍鋒跟著衛生隊隊長去醫院探望病號,手術前醫生要讓負責人簽字,他本能地首先走上前拿起簽字筆。后來按醫院規定,還是衛生隊隊長簽了字,但他的舉動卻溫暖了戰士﹔蔣銀忠、李寧、鄭愛軍等7名同志自發資助旅裡3名家庭貧困戰士15000元,愛心捐助現場,官兵的掌聲經久不息……

  慢慢地,戰士們有空愛過來找他們聊聊,樂於和他們分享自己關心的話題,有的還把女朋友照片拿出來,讓“參謀參謀”。蹲連干部盧勇在日記中寫道:“合格的軍官永遠是合格的戰士。牢記我是一個兵,基層官兵才會和你真交朋友,才會向你掏心窩子。”

  干兵活、履兵責,身上充滿濃郁兵味

  “全部命中目標!”9月中旬,某特戰旅野外靶場,當語音系統傳來報靶員鏗鏘有力的聲音時,蹲連干部蘇劍飛所在連官兵沸騰了,紛紛為這名“新兵”打出滿環擊掌慶賀。

  兵味,書本上讀不出來。隻有在與兵朝夕相處、一起摸爬滾打、一起品嘗苦辣酸甜的過程中,才能點點滴滴地熏陶出來。

  某特戰旅要組織部隊到野外靶場駐訓,條件艱苦,訓練強度大。在部隊出發前夜,蘇劍飛、王金寶、崔帆翻來覆去睡不著:當兵蹲連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打仗、打勝仗。上好“同訓練”這一課,才能兵味更濃、血性更足。這次駐訓必須去!

  第二天,他們便打起背包和連隊戰士一同出發。每天與戰士同住一個帳篷、共練一個戰位,白天“蒸桑拿”,夜裡裹棉被,趴在泥裡,練在土中。一天,駐訓場突降大雨,忽而又轉為冰雹,他們依然在惡劣天候中堅持訓練。

  在每一個戰斗崗位,軍委辦公廳的蹲連干部們拜士兵為師,扎實跟班訓練,軍人的血性在僨張。

  張勇堅持參加特種兵攀登、滑降等課目訓練,雙手磨出血泡﹔韓鈾初到連隊有些水土不服,渾身沒勁,可他堅持到訓練場全程參訓,學習裝甲車駕駛,每次訓練完渾身都是土﹔崔明來當兵前右臂有傷,他忍著傷痛完成手榴彈投擲訓練﹔張波趕上部隊組織建制連武裝16公裡強行軍對抗賽,雖然他過去從未參加過如此大強度訓練,卻主動請纓,堅持跟跑到終點﹔王琛主動要求隨隊參加集團軍抽考,沉到一線認真學習主戰裝備操作,與戰士們一起練戰術戰法,同樣的滿手機油、一身汗味、渾身塵土。

  訓練場上,一名班長實話實說:“剛開始,當兵蹲連干部大多頭發比我們長,皮膚比我們白,衣服比我們新,站到班排裡挺‘扎眼’。現在你瞧,還真分不清誰是當兵蹲連干部,以為大家都是兵呢!”

  察兵情、解兵憂,“光腳下田”細研兵事

  軍委辦公廳的干部們形象地把這次當兵蹲連比喻為“光腳下田”。他們說,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有多少收獲,就會沉澱多少真情。

  身上沾土,腳下蹚泥,讓蹲連干部們心裡平添了一份牽挂,肩上多了一份責任——

  9月22日,連隊政治教育時間,台上講課的竟是蹲連干部蔣銀忠。原來,突擊一連指導員剛剛休假,蔣銀忠便及時補位,給大家上了一堂“忠實維護核心、嚴守紀律規矩”的“微黨課”。他結合自身審計工作經歷,引經據典,並靈活運用你問我答、專題研討等形式,讓官兵聽得津津有味。連長寧偉連連稱贊:“他就是我們連的‘半個指導員’”。

  在部隊“微腐敗”專項整治中,個別官兵存在“查糾力度是否過於嚴苛”等疑惑。在火力連蹲點的韓鈾參加黨小組會時,對“微信群裡發紅包”等10多種“微腐敗”行為,通過情景再現、實案剖析等方式析事明理,讓這次黨小組會著實“火爆”了一把。事例實實在在,警示明明白白,抵制“微腐敗”成為全連的共識。

  身上沾土,腳下蹚泥,讓蹲連干部們以一名士兵的視角思考領導機關的責任,心中時刻裝著“我的士兵兄弟”,幫建基層更有招法,更有底氣——

  施劍鋒在挎包裡放了一個筆記本,訓練教育間隙隨時記錄基層官兵的意見建議:部隊轉型后缺裝備、缺人才、缺場地,轉隸移防后已婚官兵兩地分居……“軍隊改革效能優勢凸顯,但一些隱性問題也不應被忽視。”他說,要把官兵的期盼、基層的呼聲帶回去,下一步從政策制度層面竭力解決。

  徐雙在與官兵一起整修營房時,得知連隊需要從公雜費裡出錢購買維修材料,便主動與旅軍需營房科取得聯系,提出“從營房管理費中統購統供維修材料”的建議,得到機關採納,幫連隊減輕了負擔。

  對基層干部骨干來說,領導和機關干部當兵蹲連,既多了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又多了一位處理問題的良師。“他們經歷閱歷豐富看得深、思維層次高看得遠、站在局外看得清,關鍵時刻點撥一下,對我們提高很大!”特戰一營一連指導員康茂林對記者說。

  對當兵蹲連的機關干部來說,同甘共苦之后才能充滿感情,飽嘗一線官兵艱辛才能理解深刻。誠如蹲連干部崔劉根的思考與追問:謀劃工作究竟是本級所願還是基層所盼?部署任務究竟是一廂情願還是實事求是?幫帶基層究竟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走出班排,秋風微拂,天朗氣清。在連隊的15個日夜,絕不是過幾天兵的生活那麼簡單,蹲連干部們每一次真誠地走進士兵之中,就會與基層近些、再近些,與士兵親些、再親些,把官兵一致的好傳統保持得好些、更好些。這樣,一旦戰爭來臨,我們贏得的勝利必定會多些、更多些!(閆繼勛  高冰 孫陽)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