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儀式激勵,讓軍人享有更多“專屬榮光”

2017年11月14日09:1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儀式激勵,讓軍人享有更多“專屬榮光”

  “向藍天告別”儀式。

  “向軍旗告別”儀式。

  “重溫入黨誓詞”儀式。

 圖片攝影:李騏光、焦仁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

  戰爭是血與火的較量,靈與肉的搏殺。榮譽一旦與軍人和軍事活動結合起來,就顯得更加庄嚴神聖、絢麗奪目。

  在抗美援朝志願軍中犧牲的11位師以上高級將領中,116師參謀長薛劍強是最年輕的一位,犧牲時年僅28歲。1989年10月,《解放軍報》以近半版篇幅刊登了他留下的日記,他在一篇日記中寫道:“誰都不願死,誰都希望活,然而榮譽卻有時推翻了這個規律,榮譽使人勇於和死(神)接近。”

  “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革命軍人所崇尚的榮譽,不是榮華富貴、光宗耀祖,而是為國家增光添彩、為人民建功立業。革命軍人為國家而戰、為人民而戰、為正義而戰,無上光榮。

  “國家大柄,莫重於兵。”習主席深刻指出,既要強調犧牲奉獻,又要注重發揮政策制度的調節作用,增強軍事職業吸引力和軍人使命感、榮譽感,讓軍人成為社會尊崇的職業。如今,軍人崇尚榮譽的傳統進一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

  從制定《軍隊獎勵和表彰管理規定》,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從印發《構建完善軍人榮譽制度體系總體方案》,到實施《軍隊功勛榮譽表彰條例》《“八一勛章”授予辦法》……隨著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激勵措施的出台,軍人的榮譽感、獲得感、認同感與日俱增。

  克勞塞維茨說:“一支有強烈的榮譽感的軍隊,是戰無不勝的軍隊。”戰場上,榮譽是敢打必勝的戰斗力﹔在平時,榮譽是完成任務的內動力。我們期待著軍人榮譽體系制度更加健全完善,進一步增強軍事職業吸引力,讓崇敬英雄、崇尚榮譽的堅定信念,深深植根於每一名官兵的血脈之中。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黨旗鮮紅,誓言響亮。11月9日上午,第80集團軍某陸航旅千余名官兵整齊列隊,重溫入黨誓詞,感悟職責使命。

  “合軍聚眾,務在激氣。儀式教育對於增強官兵自身認同感和軍人榮譽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活動現場,宣誓活動領誓人、該旅政委馬慶增如是說。

  集體宣誓、修筑榮譽牆、舉行“向藍天告別”儀式、邀請立功官兵家人共享榮光、完善飛行人員等級徽章體系……今年以來,這個旅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整齊規范的儀式教育,有效激發了官兵忠於國家、勇於獻身、敢打必勝的精氣神,增強了部隊凝聚力和戰斗力。

  信仰指路,軍魂永駐

  庄重儀式承載榮譽夢想

  鮮花伴隨著掌聲,勛章映照著淚水。

  前不久,某項軍事任務剛剛結束,該旅便舉辦了一場“向藍天告別”儀式,讓全體官兵共同分享這份屬於飛行人員的特殊榮光。

  軍徽閃閃,榮光熠熠。對於快50歲的飛行員蔣建平而言,這一刻他既期待已久,又心懷忐忑。這一天,他和其他3名老戰友一起走上前台,正式告別飛行生涯。

  “30年前招飛入伍,父老鄉親敲鑼打鼓﹔30年后告別藍天,全旅戰友掌聲雷動。再向軍旗敬個禮,再向戰鷹告個別,我感到此生無憾!”動情處,蔣建平熱淚盈眶。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讓每名官兵風風光光地參軍、體面大方地退役,是我們黨委的職責所在。”該旅領導告訴記者,除了飛行員,能夠像蔣建平這樣干到最高年限的並不多,“希望借助這樣一個儀式,讓更多的官兵在有限的軍旅生涯中,感受作為軍人享有的那份榮光。”

  輝煌的終點,更是嶄新的起點。9月30日,該旅把今年退役干部全都“請回了家”。軍旗獵獵,軍歌嘹亮,全旅官兵整齊列隊向他們致敬。

  “告別軍旗,華麗轉身,你們為部隊建設貢獻了才智、付出了汗水,值得我們每名官兵學習、尊敬和銘記……”在馬慶增情真意切的致辭中,現場每名官兵都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最后一次身著軍裝,鮮紅綬帶挂在肩上。不管我從事什麼工作,一定牢記自己曾經是一名軍人﹔不管我今后身在何處,若有戰,召必回!”儀式結束,機務營原教導員郝遠博深受觸動。

  勝在得威,敗在失氣

  儀式亟待規范化標准化

  “這些年退役的干部不少,向軍旗告別也是條令中明確規定的,為啥這場儀式來得這麼晚?”深受觸動之余,不少官兵也在心裡打起了問號。

  “堅持不夠經常、組織隨意性大,是儀式教育效果打折扣的重要原因。” 該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祁寧安告訴記者,儀式教育結合重大節日舉行得多,平時舉行得少﹔閱兵式、演習動員等職能性儀式教育組織得較為經常,而各項紀念性、慶典性、群眾性儀式教育則很少組織。

  “烈士紀念日”前夕,該旅某機務連決定舉行儀式,紀念為藍天事業英勇獻身的戰友。具體著手准備時才發現,雖然相關法規和條令條例對此類儀式做了相應規定,但只是籠統的概述和整體上的把握,具體實施細節很少,組織起來頗費周折。

  “新兵下連舉行授銜儀式,條條框框分布在幾個法規之中,並沒有一個成文的、系統的法規作以詳細規范。”該旅部隊管理科科長李強介紹說,“雖然上級曾下發過統一制作的視頻教學光盤,但受場地、人員、裝備等客觀因素限制,具體落實時還是各唱各的調。”

  “有些基層單位在發展新黨員后,簡化了入黨宣誓儀式,直接把入黨積極分子轉為預備黨員﹔在立功授獎時,有的機關部門把獲獎証書、立功喜報私自下發給個人﹔晉職晉銜儀式被電話通知代替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採訪中,李強還羅列出一些輕視和淡化儀式教育作用的實例,“這些做法不僅沒有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還容易讓官兵失去獲得榮譽的自豪感。”

  立規有據,施治有序

  榮譽激勵勝過千言萬語

  10月18日上午,旅裡組織官兵集中收看十九大開幕式,習主席所作報告讓全旅上下備受鼓舞。報告中“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成為官兵們最為關注、討論最為熱烈的話題之一。

  連日來,旅政工網“翼虎”論壇中,官兵們針對“增強軍人榮譽感之我見”討論主題,各抒己見、踴躍留言。

  “現有儀式教育,有的偏重於儀式表象而忽略了激勵本質,有的籠統簡單,有的過於繁瑣,有的內容不夠創新、互動性不強……”機務營機務四連空勤機械技師、一級軍士長馬西強對儀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侃侃而談。

  “軍人職業具有奉獻性、危險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修理營修理保障連中士史帥磊談到,目前榮譽體系建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矛盾,主要與規范化、制度化不夠有直接關系,亟須從制度層面加以規范完善。

  “落實報告中關於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的指示,需要從點滴規范做起!”該旅領導廣納群言、博採眾長,及時健全完善《關於規范儀式慶典的實施方法》,對入伍宣誓儀式、授銜儀式、授槍儀式、升旗儀式等10種部隊常用儀式的舉行時機、負責部門、主題內容等加以細化和明確。

  針對儀式教育規范性差、程序隨意性大等問題,他們將分散在條令條例、《思想政治教育大綱》等法規中有關儀式的內容集中整理成冊,細化每項儀式的參加人員、象征意義和操作程序,統一儀式開展的時機、地點、音樂等因素,確保開展儀式教育規范有序、有章可循。

  重溫入黨誓詞、組織告別儀式、集體參觀旅史館、舉辦“好軍嫂”表彰儀式……11月上旬,該旅不僅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了一系列儀式教育,還加緊研究制定《關於加強官兵榮譽感責任感培育的對策措施》,不斷增強官兵自身職業認同感。

  下筆字字千鈞,激情澎湃如潮。初冬時節,在該旅組織的主題簽名儀式上,千余名官兵在鮮紅的橫幅上庄嚴寫下名字。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給予全軍將士以莫大鼓舞和激勵。

  軍人職業榮譽感,來自軍人的職業自信,來自社會的厚植培育,也來自完善的制度建設。對於報告中提出的“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官兵們有著怎樣的欣喜?又有著怎樣的期盼?請看本版為您梳理一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中明確規定“軍人依法優先”。今年以來,全國各地機場、車站和港口等行業紛紛出台“軍人依法優先”規定,對軍人單設服務窗口。這些舉措,充分體現出社會各行各業對維護軍人合法權益的重視程度,標志著我國在依法維護軍人權益的進程中邁出了堅實一步。

  當前,“軍人依法優先”尚沒有明確規定主標識圖案,期待在統一規范“軍人依法優先”標識的同時,對張貼和使用作出明確規定﹔期盼出台一部具體、可操作的下位法律法規或規章,保障“軍人依法優先”制度順利實施﹔呼喚全社會全面提升國防意識,讓軍人享受優先權利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為國家現行有關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就業創業、傷病殘士兵移交安置等方面政策作了規定。目前,部分城市已經構建起三級退役軍人聯絡服務體系,為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創業、醫療等社會保障政策咨詢及服務,採取了一系列妥善安置轉業、復員和退役士兵、傷病殘退役軍人等政策措施。

  希望能以法律法規形式,對退役軍人安置、就業和傷殘撫恤等作出具體責任規定﹔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有效保障退役軍人合法權利﹔加大對退役軍人考取公務員的優待力度,拿出更大比例用於定向招錄,對服役期間獲得表彰獎勵的酌情加分,增強軍人的榮譽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軍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管理辦法》出台后,官兵可享受公積金貸款優惠,在購置商品房時減輕了經濟負擔,讓軍人感受到惠兵政策帶來的“幸福感”﹔有的銀行聯合推出“軍屬貸”政策,不僅還貸期較長、擔保方式簡單,而且辦貸手續便捷。此外,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獲得榮譽,還可以提高貸款額度。

  軍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管理辦法實施過程中,存在審批周期長、放款速度慢等問題﹔有的單位駐守邊防海島、交通閉塞,期盼銀行工作人員走到官兵身邊,送來理財服務咨詢﹔希望銀行能採取建立結算服務綠色通道、組織多級專屬服務團隊等一系列擁軍服務措施。

  《兵役法》《征兵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深入人心,義務兵優撫優待大幅上調,吸引入伍、優待在伍、暖心退伍等政策不斷完善﹔各地出台走訪慰問現役軍人家庭等制度,以實際行動為軍人軍屬服務﹔一些地方媒體推出“‘八一光榮榜’刊登立功官兵照片”等活動,宣傳官兵先進事跡,鼓勵官兵在軍營立功創模。

  希望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役優待安置保障,統一制定退役士兵在就業創業、就學升學、招考錄用等方面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出台全國性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發放標准和辦法,避免或降低因地區間差異過大帶來負面效應﹔大力開展“光榮軍屬”牌、“立功喜報送家門”活動,營造“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濃厚氛圍。

  《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辦法》實施后,各地政府相繼出台配套措施,提高了隨軍家屬的就業保障質量。《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的頒布,開辟了“軍娃優先入學”綠色通道﹔《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實施辦法》落到實處,降低了軍人軍屬法律援助門檻,建立起軍人軍屬維權“綠色通道”。

  增強優待政策的剛性執行力,健全符合隨軍家屬特點的服務模式、擴大軍屬就業范圍﹔期盼盡量杜絕教育優待政策落實差異大、打折扣等現象,讓軍人子女順利搭乘“入學快車”﹔盡快把與軍人軍屬權益密切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范圍,簡化受理審查程序。(陳豪 何兵 張哲 嚴珊 姜自恬 侯偉)

(責編:鄢玲淼(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