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軍休干部為啥幸福指數這麼高?

——來自遼寧錦州軍休三中心“愛老敬親”活動的調查啟示

2017年12月12日14:52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組織軍休干部攝影愛好者為光榮院老兵拍紀念照。
組織軍休干部攝影愛好者為光榮院老兵拍紀念照。

“從退休起,每天都習慣往三中心跑,偶爾不來,就像丟了什麼,一天都會沒著沒落的。”

“沒想到,在三中心休養,幸福指數會這麼高!”

凡在遼寧錦州軍休三中心休養的軍隊離退休干部,大都這樣感慨。那麼,軍休三中心組建不到兩年,為什麼好評如潮?贏得如此多的贊譽?他們又是憑借什麼能具有磁場般的吸引力?為探尋其中的奧秘,筆者日前專程到這裡“明察暗訪”。

多採文化生活提升軍休干部幸福指數

歌聲、笑聲、掌聲,一浪高過一浪,錦州軍休三中心為軍休干部舉辦的“慶十一迎重陽”的專場聯歡會,高潮迭起。

記者觀看了整台聯歡會,有京劇、快板、舞蹈、詩朗誦,還有樂器演奏、模特表演、女聲獨唱、男女聲表演唱,演員有軍休干部,也有中心的員工,還有中心的領導。

“一個小小的中心,何以能排練出如此高藝術水准的文藝節目?”面對筆者的疑問,組織演出的錦州軍休三中心主任李偉介紹說,錦州市養老中心是2016年錦州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受到錦州市委和民政局領導的關心和指導。

“組織上的重視,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李主任感慨道,正是因為如此,三中心成立之初,就重點把滿足軍休干部的精神需求,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他們以“愛老敬親”的服務理念,打造“家”“和”完美統一的軍休文化。

為此,軍休三中心建起了棋牌室、器樂室、理療室、康復室、閱覽室、舞蹈室、書法室、攝影室、詩詞室,成立了沙狐球、門球、橋牌、棋牌、台球、乒乓球、書畫、攝影、詩詞九個協會,還以軍休紅色文化為根、精神健康文化為魂、以拓展興趣互動輔助為基,打造形成了一系列符合軍休干部精神、文化、娛樂多功能於一體的文娛活動,每天軍休干部來看書讀報、唱歌跳舞,搞吹拉彈演,來打牌下棋,參加各種球類競技、交流書畫創作技藝……

“這裡文化設施建設特別完備,文體娛樂器材特別齊全。”軍休干部王厚文告訴記者,“三中心琴棋書畫等文娛活動名目繁多,極大地豐富了軍休干部精神生活,三中心的軍休干部都覺得幸福指數比過去高多了”。2017年三中心創作的文藝節目,登上了遼寧電視台“大民星社區春晚”,節目《鴻雁》榮獲第十七屆金蛙獎、國際藝術節《中國藝術》活動遼寧總決賽特別金獎。

最大的幸福來自對純潔黨性的堅守

“每一個軍休干部都要經常擦拭‘信仰之燈’,不能因為離退休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筆者採訪時,正趕上李偉主任給軍休干部和員工上黨課,這個中心的主任、副主任每月都堅持登台授黨課,他們還特別邀請軍休干部、市委黨校的專家、市紀委領導等作專題報告。

“加強軍休干部的黨性教育,就是政治上關心軍休干部。”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三心中針對個別離退休人員容易出現“思想退休,黨性‘褪色’”的問題,大力加強黨的建設,組建了6個軍休干部黨支部,劃分為14個黨小組,還採取開展常態學習、觀看專題警示教育片、經驗教訓討論交流的形式,強化黨性教育,引導大家爭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三中心大力倡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常以先進典型為標杆,自覺查找自身差距﹔常以反面典型為鏡鑒,時刻敲響自律警鐘,引導軍休干部和員工自省自律、防微杜漸,提高大家的“免疫力”。

“遵守黨的紀律,既要靠黨員個人的思想自覺,也離不開黨組織、黨內同志的監督提醒。”軍休干部魏恆星告訴記者,在三中心,一旦有人在遵規守紀方面出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時,就會有人“提領子、扯袖子”,把問題制止在萌芽狀態。

如今,三中心的黨員教育已經形成了經常化、制度化了。常提醒、勤敲打,警鐘長鳴,讓紀律觀念入腦入心、外化於行,是軍休三中心黨性教育的生動寫照。軍休干部感慨:“堅守住純潔的黨性,時刻保持晚潔,就是我們軍休干部的最大幸福”。

實現“微目標”就有幸福相伴

連日來,軍休干部王素珍喜滋滋的,隻用短短兩個月,就實現了自己的“微目標”:掌握了攝影技巧,還創作的一大批攝影作品。

在三中心,像王素珍這樣,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自己“微目標”的軍休干部,還有不少。這是三中心有效疏解軍休干部“離退休焦慮症”,提高幸福指數所取得的可喜成效。

離退休后角色轉變,生活突然變了,有人內心一時無法接受和適應,出現了失眠、焦慮、抑郁、心情煩躁和心理問題。三心中為解決這個問題,決定根據軍休干部的興趣愛好,為每個人制定三兩個或是多個階段性的具體可行的目標,按照時間節點,集體組織開展各類文娛活動,並採取網上晾晒成績單的辦法,督促、激發大家積極參與活動。

記者從該中心年度軍休干部“微目標”活動工作計劃表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微小目標有上千個,參加的軍休干部多達200多人,佔全軍休中心軍休干部的96%以上。文娛活動項目種類繁多,每月每季度的活動內容都詳細而具體,各類聯賽、沙龍、採風項目琳琅滿目,各種技藝講座、學習交流活動接連不斷。

“萬萬沒想到,我從來不愛表演唱,今年不僅學會了唱歌,學會了舞蹈,還在錦州‘萬人廣場’上參加了演出。”從農場場長崗位上退休的李廣,說起自己實現“微目標”的經歷,感慨不已。他退休后,一直是“憋”在家中,中心開展“微目標在行動”,他報了5個活動項目。經過聲樂專業老師和形體表演專業老師的指點,一點一點學起,不僅找到了樂趣,還愛上了表演唱。如今,李廣再也不憋悶煩惱了,心情也舒暢多了,感覺身體也越來越好了,用他自己的話說“覺得老幸福了”。

爭創微目標活動,有效疏解了軍休干部心裡期待與現實差距的沖突,讓大家有了合理表達思想感情機會,有效釋放、調解了大家的不良情緒。軍休干部普遍都反映:自從參加了三中心的活動,不再焦慮了,整個人都變得樂觀豁達了。

有了“特殊的愛”幸福推不開

“不用上街買菜,不用開火做飯,隻需花七八塊錢,就能美美地吃上一頓老年人營養餐”。年過八旬、獨居在家的軍休干部趙懷山,起初享受這個“特殊待遇”時,激動得不得了。

趙懷山告訴記者,他有一兒一女,一個在處地,一個外國,如今歲數大了,別說上街買菜,就是下樓都困難。趙懷山說:“如果不是軍休三中心辦起‘助老小食堂’,像我們這麼大年歲、行動不便的軍休干部,晚年還真說不上是幸福”。

“特殊的關愛,讓軍休干部感覺更幸福了。”軍休三中心主任李偉在調查中發現,隨著離退休時間的推移,一些軍休干部老齡大的、空巢的,子女不在身邊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有個別年齡特別大的,身體又不好的,上下樓困難,吃飯也成了問題。為此,三中心黨委經過反復研究決定,利用閑置房屋,專門為軍休干部設辦了“助老小食堂”。並立下一條規矩:就餐費全部為成本核算,不多收軍休干部一分錢。

筆者發現,“軍休助老小食堂”就餐大廳整潔,且寬敞明亮,膳食結構搭配科學合理。軍休干部戴文生告訴筆者,三中心尊重老人不吃油膩、不愛吃重鹽菜的飲食習慣,對所有菜品都按需定制,還定期調整菜譜,力求營養均衡,花樣翻新,每天兩菜一湯,時常是一周不重樣。

“‘小食堂’對軍休干部服務太周到了。”說起小食堂,軍休干部趙懷山感慨不已,對家住附近,一時來往行動不便的軍休干部,工作人員主動把飯菜送到家裡。個別稍遠的,中心協調送餐服務公司給送餐,為減少開銷,還專門購買了循環使用的餐盒,使軍休干部午餐飲食需求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在三中心,像這樣對特殊人給予特殊關愛的,還有不少。

“成立‘應急互助隊’,讓窩巢軍休干部有了好幫手。” 已是80歲高齡的軍休干部浮立芳接過話茬說,前幾天,他106歲的母親去世了,他子女當時都沒在身邊,一時急得團團轉,手足無措。軍休三中心“應急互助隊”聞訊后,立馬召集十多個幫手,幫老人家聯系殯儀館、找車、挂燈、搭靈棚、收拾東西,一直到幫著處理完后事。

為解決軍休干部年歲大,子女又不在身邊,生病后感到特別無助的問題,2016年2月,三中心成立了“應急互助隊”,隊員主要是從本小區的年齡較小又從事過軍醫工作的軍休干部中挑選,有的軍休干部子女見此自願加入進來,形成了常年保持在19人以上的應急互助隊隊員。“‘應急互助隊’主要是採取互相托付、相互支援、相互照顧的辦法,幫助上了年歲的空巢軍休干部處理突發情況”。軍休干部張文明這樣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三中心還設立了應急處置室,配備了應急藥品、醫療器材等,制定了應急求助預案,開展了應急救助演練,使應急人員經“實戰”訓練,熟悉應急處置和整個應急行動程序,明確自身應急職責,提高協同“作戰”能力,錘煉應急救援活動協調、有效、迅速地開展。

應急求助成為空巢軍休干部的好幫手。83歲高齡的軍休干部韓永陽對記者說,有天晚上他出去散步,因血糖低突然暈倒在了河堤上。家裡人見他沒按時回了,就聯系應急求助隊出去尋找。事后,韓老感慨:“要不是及時被找到搶救過來,恐怕我活不到今天。”據悉,一年多來,“應急求助隊”先后幫助窩巢老人處理十多起突發情況。

如今,一提起三中心,軍休干部就豎大拇指:“在這裡,有一系列的特殊的關愛,誰能不幸福?那真是想推開幸福都推不走”。(高穎 姜玉坤/文 李軍 開偉光 梁宸/圖) 

(責編:鄢玲淼(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