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因為雷達,技術“大拿”周樹陽和高級工程師周熊“拌嘴”

2018年02月02日08:5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技術“壁壘”是怎樣打破的?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周樹陽,第83集團軍某旅二級軍士長,旅裡公認的技術“大拿”,雷達專業修理樣樣精通,怪脾氣,工作上喜歡與人較真、抬杠。周熊,湖北某軍工企業高級工程師,善攻關愛鑽研,個性強、有點“傲”、比較倔。因為一個叫雷達的“孩子”,兩個人在演習場上沒少“拌嘴”,也是因為“拌嘴”讓他倆成為最親密的伙伴。

總的來說,這兩個人很有個性,又想干事業。他倆湊在一起,合作的“初體驗”並不是太好。后來,他們又經歷了什麼事,遭遇了一場怎樣的思想碰撞,讓他們冰釋前嫌,成為戰場上的最佳拍檔?下面,我們來聽聽他倆的故事吧。

平時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戰時就少不了流血犧牲

技術不應是自私自利的獨享,什麼時候都隻考慮“我”,就沒有了“我們”

撫摸著訓練場上一字排開的某新型雷達,周樹陽心裡五味雜陳。當了21年的兵,雷達專業他一干就是19年,是全旅官兵心中的雷達“神醫”。

然而,“神醫”也有不“神”的時候。在一場實兵對抗演習中,雷達突然報警,目標方位遲遲不能傳送給作戰單元,官兵們眼睜睜看著“敵”機從眼底下溜走,隻能望“機”興嘆。

和周樹陽同樣苦惱的還有周熊。接到裝備故障的電話后,周熊迅速奔赴演習場。等他到達演習場時,演習早已結束,茫茫荒原隻剩下幾部雷達,和一群打了“敗仗”的士兵。周熊滿臉尷尬地登上車,快速修改了幾組參數后,雷達“滿血復活”。

雷達是修好了,周熊明顯感覺到戰士們沒有以往那麼熱情。一旁的周樹陽氣得直咬牙:“那麼簡單的操作,就不能教給我們?如果是在戰場,我們早就沒命了。”

聽到這些話,周熊想發火卻又打住了。官兵說得有道理,但他內心也有苦衷——周樹陽說的“簡單操作”,其實是技術人員為進入系統預留的“后門”,可以對程序源代碼進行修正,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技術保護方式。企業擔心源代碼泄露、影響經濟效益,同時不想被人無端胡亂修改,對系統程序造成更大的危害。

退一步講,其實部分代碼是可以根據權限開放的,但為便於企業管理,他們把所有的權限都管“死”了。

一個千方百計學,一個無論如何不讓學。就這樣,他倆帶著自己的“小九九”,在演練場上摩擦不斷,兩個人誰也不服誰……

你不教我自學。回到宿舍,周樹陽從網上買了10余本專業書籍,加班加點學理論、搞研究,僅讀書筆記就寫了上萬字,並對自己獨立保障充滿信心。

一次演習,一部雷達加高壓時出現無法復位的故障。周樹陽主動請纓,帶著戰友展開攻關。確定故障部位、打開故障器件,橫七豎八的電路和晶體管,讓他們頓時懵了。無奈之下,他們邀請企業幫助排除。由於突遇暴風雪,周熊被困在途中,雷達得不到及時維修。

挨了“當頭一棒”,周樹陽和周熊心裡很不是滋味。周熊比周樹陽大8歲,有些事自然看得更長遠,“技術不應是自私自利的獨享,什麼時候都隻考慮‘我’,就沒有了‘我們’。隻有真心融到一起,才能有效提升部隊戰斗力。”周樹陽也清楚,“企業技術人員這根‘拐杖’不但不能丟,還必須讓他成為‘左膀右臂’,更加靈活自如,這樣才能打勝仗。”

“如果我們還看不到強軍目標的大勢所趨,還不打破自利發展的狹隘格局,我們又怎能肩負起能打仗、打勝仗的擔當?”帶著這樣的思考,周樹陽和周熊重新認識了對方。在他倆的積極協調下,該旅與企業坐在了一起,就裝備維修、技術革新等方面展開磋商協調,最終雙方簽訂了保密協議和伴隨保障協議,企業同意為部隊開放部分關鍵技術的權限。

人人會“修槍”的時代已經過去,信息化裝備需要專業技術人才

讓官兵短時間精通高科技裝備並不現實,部隊要利用好企業這根“拐杖”,快速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去年,該旅列裝某新型雷達,周樹陽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然而,當周樹陽打開機蓋,看到縱橫交錯的電路圖時,他頓時認識到,人人會“修槍”的時代已經過去,信息化裝備需要專業技術人才。

導彈四營技術室主任孫玉寶對此也頗為認同。他大學學習導彈專業,來到部隊先后任導彈連連長、導彈營營長,現在是導彈營技術室主任。可以說,他的27年軍旅生涯始終圍繞導彈展開研究攻關,為此他還獲得了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

如今,有很多導彈方面的問題他還要請教企業技術人員,一些關鍵部位的維修還不得不依托企業專家。他坦言,“企業有龐大的科研團隊,他們付出千萬人心血研究出的科研成果,想讓學歷不高、任務繁重的官兵短時間內精通,是不現實的。部隊要善於利用好企業這根‘拐杖’,快速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打破“形”融“心”不融的困境。該旅保障部部長劉飛說:“隻有雙方都懷著一切為了戰斗力建設這顆公心,把‘心’融在謀打贏上,站在部隊建設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處理矛盾,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融合才能真正融出團結、融出感情、融出戰斗力!”

隨后,部隊聯合企業出台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針對裝備列裝后出現的“疑難雜症”,一方面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在部隊開展理論宣講、崗前技術培訓和業務知識輔導,提升部隊自我“造血”能力﹔另一方面部隊定時將裝備在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反饋給企業,並提供武器裝備的實戰需求,與企業一道開展裝備創新研究。

同時,企業在依托部隊自身維修保障過程中,制定了裝備保障快速響應機制。

在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幫帶下,部隊一批維修骨干相繼涌現。去年,該旅參加上級組織的一場實彈戰術演習。對抗中,部隊接到友方提供的共享空情:多批空中目標正向陣地襲來。官兵迅速啟動雷達,鎖定目標,把空情數據傳向指揮所。

正當目標一點點接近,忽然,指揮所屏幕一片“雪花”。危急時刻,周熊和周樹陽這對好拍檔迅速對雷達進行檢修,絲毫沒有影響演習進程。

企業與部隊不應是競爭對手,而是戰場上的最佳拍檔

下好軍民融合這盤棋,必須拆藩籬破壁壘,這考驗的是企業的眼界與胸懷

利益之爭將導致軍地互損,互利合作才能實現軍地雙贏。

企業與部隊隻有強強聯手,才能確保新裝備在戰場上發揮最大作戰效能。一次雷達保障任務中,雷達敵我識別系統突發故障。考慮到這款系統精度較高,出現故障的概率微乎其微,相關企業的技術專家判定主要是人員誤操作致使整個系統癱瘓。

針對這一情況,周樹陽琢磨,如果能夠提前檢測軟件是否正常,這次故障是不是能完全避免?他的想法得到了周熊的認可。周熊認為,“目前,革新測試識別系統精度的儀器很有價值,可行!”

來自基層官兵的聲音往往最能反映裝備的問題與不足。這一次,企業決定與部隊聯手,共同研究攻關。他們專門成立了軍地攻關小組,由官兵提出具體需求,企業負責研究解決。經過5個多月的艱苦攻關,他們成功研制出雷達信號檢查器,並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

前不久,上級緊急拉動該旅赴某海域參加實彈演習。到達指定地域后,官兵利用雷達信號檢查器對每一部雷達進行檢測,發現一部雷達系統出現故障。隨即,他們及時修改參數,有效規避了故障的發生。

如今,這款雷達信號檢查器已經裝備到該旅各個雷達站。以此為契機,企業推動了“精准服務”的發展理念,在國內雷達領域也贏得了良好口碑。

走出一畝三分地,才能獲得廣闊的天地。“要想下好軍民融合這盤棋,就必須破除思維藩籬和利益壁壘。”周熊感慨地說,對企業來講,拆藩籬破壁壘,考驗的是企業的眼界與胸懷。(胡瑞智 任順壘)

(責編:俞奕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