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探究智能化作戰的制勝關節

 
2018年03月29日09:5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探究智能化作戰的制勝關節

  要點提示

  ●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是搶佔軍事戰略競爭制高點、打贏未來戰爭的時代選擇。

  ●智慧兵器大量運用,成為戰爭舞台的新主角,必然催生新的作戰樣式,深刻改變傳統戰斗力生成模式,顛覆傳統作戰制勝機理。

  ●科學推進軍事智能化發展,當務之急是探究智能化作戰的制勝規律。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人工智能視為“改變游戲規則”的顛覆性技術,加快推進智能化作戰准備。搶佔未來軍事戰略競爭制高點,抓好智能化作戰研究,首當其沖的是,認清和把握智能化作戰的制勝規律,為推進軍事智能化發展提供科學需求和有力牽引。智能化作戰是依托雲環境支撐的自主作戰,作戰制勝既遵循一般制勝機理,也有其自身新的特點規律。

  深度認識和理解戰場

  戰爭活動極其復雜,但總體上可歸為認知域和行動域兩大類。戰爭認知包括感知、理解、判斷、決策,以及信念和價值觀等。冷兵器、熱兵器戰爭中,認識行為基本由人完成,信息化戰爭中,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拓展了武器系統認知和理解戰場的能力,但沒有改變戰爭認知系統落后於行動系統的狀況。

  智能化作戰中,形態各異的智慧兵器成為主角,其對戰場的共同認識和理解,成為作戰要素、作戰單元協同行動的前提條件。戰時,依托分散部署的智能化偵察預警設備,實時獲取戰場態勢信息,並對海量信息進行智能化分析、處理,採取作戰雲模式對態勢信息進行統一管理,按需按權限分發共享態勢信息,構建時空基准統一、標准規范一致的聯合戰場態勢圖,為智慧兵器共同認識和理解戰場態勢提供統一的背景。而且,智慧兵器自身嵌入了海量基礎數據,戰時,其可通過實時戰場態勢與自身數據庫的比對、分析,實現對敵情、戰場情況的准確認識。

  戰爭認知能力的大幅度躍升,改變了戰爭認知系統長期落后於行動系統的狀態。可以說,不能深度認識和理解戰場,就不能組織實施智能化作戰。在認識和理解戰場上具有優勢的一方,通常能掌握戰場主動權。

  靈活友好的人機交互

  智能化作戰的組織實施,依靠智慧兵器准確領會指揮員的意圖,按照指令組織行動。隨著神經網絡計算機、光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等新概念計算機的出現和運用,在語音識別和文字、圖形識別等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指揮信息系統人機接口高度智能化,指揮藝術和軍事謀略深度融入人機交互系統、專家知識庫系統和武器智能制導系統中,多學科知識庫所支持的專家系統使人機交換界面更為方便、靈活和有效。

  戰時,智能化人機交互式指揮平台,綜合運用智能算法、大數據、雲計算等關鍵技術,有效突破人類分析能力的局限性,保証指揮員快速、准確地判斷和預測戰局發展,輔助指揮員備選作戰方案,定下作戰決心。通過友好的人機交互,指令自動傳遞到相應的指揮對象,直接控制智慧兵器的作戰行動,智慧兵器通過自身的智能終端,領會指揮員的意圖,高效地執行人的命令,實現人與智慧兵器的良好融合。

  群體智能跨域協同

  智能化作戰的主角是形態各異的智慧兵器,作戰行動協同以及作戰體系效能發揮,關鍵在於智慧兵器之間的協同和聯動。今天的無人作戰系統雖然具備一定的智能,但其協同還主要依靠人的指令組織實施,平台之間很難實施自組織協同。

  未來智能化作戰,陸、海、空、天智慧兵器雲集,數量規模龐大,完全依靠后方人員不可能高效組織協同,必須依靠武器平台之間實時共享戰場態勢信息,根據戰場態勢發展變化隨機自組織協同。為確保智慧兵器互相理解和聯動,平台上通常預置有統一的作戰規則,例如打擊、機動、防護有統一的規則,通信、信息分發共享也有統一規則。隨著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智慧兵器的專家系統知識庫含有幾萬條乃至幾十萬條的規則,戰時,隨著敵情、我情和戰場環境變化,特別是敵我攻防行動的發展,不同作戰場景會觸發相應作戰規則。智慧兵器根據統一規則,採取相應的偵察、打擊和防護等行動,避免相互之間的互擾甚至沖突。同時,通過高度精准的時統系統,建立統一的時間基准,為不同空間智慧兵器的作戰行動提供統一的基准,支撐智慧兵器優化自主協同,達成群體協同的智能化。

  適時介入的人力控制

  智能化作戰並非智慧兵器的完全自主作戰,人始終是作戰的籌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作戰目的和目標的選擇,都由人進行判斷和決策,智慧兵器圍繞指揮員意圖實施各種行動。因為,人工智能隻能部分像人那樣思考,智慧兵器缺乏人的理性判斷和是非標准,隻要指揮控制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違背指揮員意圖,甚至失控,導致戰局的被動。類似事件,當前就時有發生。2007年10月,美軍第三機步師的3台“利劍”機器人,由於沒有及時更換軟件,執行任務中1台機器人竟把槍口瞄准操作員,因完全失去控制,最后隻能將其摧毀。

  未來智能化作戰,一旦戰場態勢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原有的作戰目的已經達成,指揮員必須適時精准干預智慧兵器的偵察、攻擊和防護行動,保証智慧兵器始終不能脫離人的控制,駕馭其按指揮員意圖實現作戰目的。

  分布式自主行動

  智慧兵器是敵我直接交鋒的主體,通常遠離后方指揮員和技術人員,而且,智能化作戰節奏空前加快,人腦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態勢,需要把部分行動權交給智慧兵器。戰時,嵌入人工智能技術的智慧兵器,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中准確、連續地跟蹤目標,自主探測,自主處理戰場態勢信息,自主識別敵我,自主靈活採用彈藥載荷。

  與此同時,通過統一的標准協議、共享機制,形成多維覆蓋、網絡無縫鏈接、用戶隨機接入、信息資源按需提取、組織保障靈活快捷的雲環境,實現“數據倉庫”“雲端大腦”“數字參謀”,為智慧兵器提供全覆蓋的雲環境支撐。不同空間的智慧兵器在信息技術的聯接下成為信息網絡的一個節點,不再孤立無援。在大體系支撐下,智慧兵器集偵察、識別、定位、控制、攻擊於一身,發現就能“秒殺”。作戰過程中,隨著戰場態勢的發展及作戰需要,處於不同空間的智慧兵器自主行動,誰合適、誰主導,誰有利、誰發射,分散的火力、信息力、機動力、防護力,在最恰當的時間、最恰當的地點精確釋放。圍繞統一作戰目標,形成“態勢共享——同步協作——聚焦釋能”的戰斗力生成鏈路,自主組織作戰行動。

  遠程聚焦式技術保障

  智慧兵器依托於人工智能、信息網絡等高新技術,其作戰效能發揮,離不開操作系統、軟件等的穩定運行,離不開后方技術專家和保障人員。智能化作戰行動的組織實施,對物資、交通等傳統保障的依賴大幅降低,保障的重點將向智力、知識、信息、網絡、軟件等方面傾斜。

  戰場上,兵力兵器規模減小,而軟件設計、網絡控制、信息資源、裝備維修等技術保障力量空前增加。戰時,遠程聚焦式技術保障,不僅要突出技術預儲預置,還要依托感知與反應技術,將整個戰場空間的感知系統、控制系統、計算機和用戶終端聯為一體,構成互聯互通、一體化的技術保障網絡。特別是利用嵌入在智慧兵器和后方保障設施中的人工智能技術,實時獲取智慧兵器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其技術故障和保障需求,實時更新保障方案,向保障單位分發技術保障需求﹔后方技術保障力量,通過網絡對前端智慧兵器進行“會診”,實施遠程功能恢復及技術信息支援。

(責編:黃子娟、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