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新訓結束,新兵為何不下連

2018年04月13日08:57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原標題:新訓結束,新兵為何不下連

苦練體能 攝影:侯 彬、呂 遠

手掌出繭  攝影:侯 彬、呂 遠

2017年12月中旬,完成了3個月的新訓鍛煉,通過了十余個課目的考核驗收,經歷了授槍授銜、集體宣誓等難忘的“成人禮”后,第80集團軍某特戰旅的新戰士們就等著下連了。

佩戴列兵軍銜的新兵們個個軍容嚴整、精神抖擻,更顯朝氣蓬勃。該旅“新兵成人禮”系列活動的當天,新兵們還用匯報表演為家長們展現了3個月的蛻變成長。戰術訓練,持槍臥倒迅捷勇猛﹔拳術格斗,動作有力虎虎生風。

告別新兵營,開啟新征程。但對於該旅新兵來講,預想的下連卻突然“拐了個彎”:一紙通知下發,要求他們先不下到戰斗連隊,而是到特種訓練營進一步“加鋼淬火”。

新訓結束,該旅新兵為何不下連?不下連,他們又將到哪裡去?在這裡,他們又將經歷怎樣的淬火加鋼?這種新的訓練模式探索,給新戰士戰斗力生成帶來了哪些啟示?記者深入該旅進行了調查採訪。

今年新兵為什麼不下連——

敢吃螃蟹,瞄准“到崗即戰”創新培訓模式

放下電話,新兵張岩的心裡犯嘀咕:和自己一起入伍、被分配到其他單位的同鄉都已經下連,可自己怎麼還不下連呢?

像張岩一樣心裡犯嘀咕的,還有特戰二連文藝骨干徐鵬飛。按照以往慣例,新兵結業考核一結束,連隊就該忙起來了,辦板報、挂燈籠,做好迎接新兵的准備。但聽指導員講,今年新兵不下連了。

去年年底,新兵入伍基礎課目考核結束,旅裡結合上級的有關指示精神,著眼特種部隊新兵訓練需求,做出推遲下連的決定,並依托特種訓練營探索特種兵新兵訓練新模式。

這則新聞在旅裡產生了不小的反響。有的老兵開玩笑說:“新兵下連,老兵過年”的機會沒有了﹔有的新兵心裡也有些不解:咋輪到自己就有了新變化?

各級帶兵人都在思考討論著同一話題:不下連,能行嗎?

對此,特種訓練營營長陳延林有自己的看法。調整改革后,旅裡新組建了特種訓練營。作為首任營長,陳延林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瞄准“到崗即戰”創新培訓模式,旅裡決定新兵不下連,集中組織專業訓練,這是賦予他和營隊的一項嶄新任務。

火力支援連連長黃輝介紹說,去年夏天執行任務時,剛分到連裡的兩名新兵就因為迫擊炮專業學得不精,不得不臨陣換人。今年新兵“先訓后補”,採取統一訓專業的訓練模式后,他盼望著能直接分給他一下連就上得了戰位的“合格兵”。

旅領導介紹說:“特種部隊作為新型作戰力量,戰斗力生成有著特殊性和專業性,而新兵訓練是戰斗力生成的源頭,能否實現‘到崗’即‘到位’,對於縮短戰斗力生成周期、按戰斗編組嵌入連隊,形成‘戰斗力鏈條’具有重要意義。採取統一訓專業的訓練模式,猶如在新兵下連隊前開一個‘連前班’,提高了專業訓練效益,有助於減輕戰斗連隊訓練負擔,更好地實現‘到位即用、上崗能戰’的目標。”

“結業”后的新兵還要訓什麼——

“訓練套餐”充實“連前班”

“預備,開始!”

隨著新兵三連班長郭士偉一聲令下,隻見新兵孟紅吉和戰友們一起迅速躍起,抓繩蹬腳,沿著攀登繩動作嫻熟地向上爬去……

新兵攀登訓練都這麼熟練了?這樣的訓練場景讓現場採訪的記者感到驚訝。旅作訓科科長王繼輝介紹說,如今新兵重點突出專業基礎訓練,針對性更強,隻要合理安排訓練計劃,收效非常快。翻閱二連訓練周表記者看到,自從新兵“結業”以來,格斗、攀登、軍事地形學等專業課目陸續出現在訓練周表上。

旅政委武仲良對新的訓練模式信心滿滿。他告訴記者,這種訓練模式並不是旅裡“別出心裁”。新頒布的《陸軍軍事訓練大綱》對特種作戰專業的征召、淘汰、優選、培訓等作出新的規定。今年旅裡率先試行新的訓練模式,就是落實這些規定的嘗試。為此,旅黨委專門出台了一系列的“訓練套餐”,向創新要實效。

基礎課目全程訓。他們針對隊列、體能、步槍操作、手榴彈投擲和戰術基礎動作等課目周期長、應用廣、見效慢的特點,堅持將這些課目貫穿訓練全過程,每天跑上五公裡、作風養成抓隊列、投彈戰術小競賽,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熟能生巧的目的。

應用課目嵌入訓。著眼使命任務,特種訓練營加大了實戰化訓練的步伐,常態化組織野外戰斗體能訓練和夜間訓練,並將未來戰場所需的防護、衛生與救護、軍事地形學等課目嵌入其中。新兵們在突發的敵情和戰場環境中靈活處置,提高了對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督導骨干靈活訓。旅裡為了提高訓練效益,還專門邀請地方專業的心理咨詢師、自由搏擊教練和軍事五項世界冠軍來旅裡,為“雛鷹”們“傳經送寶”。同時,營連兩級還通過訓練督導小組每日監督和每月量化考核,扎實打牢了骨干上台能講、坐下能寫、進場能訓的基礎。

“有針對性建立訓練檔案,科學調控訓練進度,合理借鑒訓練經驗,有效地縮短了新兵向合格特種兵轉變的培養周期。”說起訓練上的管理與創新,營長陳延林一邊掰著手指頭一邊對記者說。

摸石頭過河也要抬頭看路——

縮短新兵向合格戰斗員轉變周期

採訪期間,記者被旅文體中心的一場格斗訓練所吸引。

在現場震耳的加油吶喊聲中,新兵一連的兩名新兵呂春杉和張弛展開激烈角逐。經過3局較量,呂春杉以點數取勝。坐在記者身旁的班長龐紅戰說:“張弛接觸格斗才一個月,能和曾在武校習武的呂春杉激烈過招,已經著實不易。”

新兵學習格斗、攀登、駕駛等課目,在特戰旅的“新兵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推遲新兵下連后,營裡在一如既往抓基礎訓練的同時,逐步展開了一些專業訓練,通過階段性考評和日常開展的小比武來看,成效比較明顯。班長雷少一自豪地對記者講,他班裡的新兵在攀登、格斗等課目訓練中都成績不錯,有的尖子能和老兵比高低。

思想一旦解放,前進的步伐便不會停歇。自從確定“今年新兵不下連”后,營裡科學制訂訓練計劃,陸續開展攀登、格斗、戰斗體能等崗前專業訓練,新兵們精武熱情更加高漲,由合格戰士向合格戰斗員轉變的步伐扎實有力。連續3年帶新兵的三連連長黃紹強對此感受頗深:“現在,新兵訓練成長的步伐明顯加快。”

探索實行新兵培訓新模式期間,旅黨委採取合理劃分階段、科學設置內容、創新組訓模式的辦法,密切關注著新兵訓練進程,實時總結經驗、改進方法。前不久,他們按照新兵文化程度、個人意願和性格特點完成初步分組和先期普訓,從各營連抽調訓練尖子對游泳、自動步槍應用射擊、手槍戰斗基礎射擊等5個重點專業進行統一授課。

“我建議,通過下一步的階段性考核驗收,逐步遴選出專業苗子進行重點培養,實現按新兵的專長定崗定位。”在定期組織的“諸葛亮會”上,特種訓練營教導員樂庸文的意見建議被旅領導認真記錄下來。

“隻要是有益於戰斗力生成的途徑,我們都要勇於嘗試。”旅政委武仲良告訴記者,為加快戰斗力生成步伐,旅裡一直在探索新路子。目前,“著眼培訓目標,適應崗位需求,共同科目集中,專業技術區分,階段無縫銜接”的訓練模式正在摸索中逐步完善。面對特戰旅專業劃分多、標准要求嚴、擔負任務重的實際,旅黨委還在進一步總結“到位即上崗”和“訓好即用”的方法路子,加速特戰專業戰斗力的生成。

上圖:第80集團軍某特戰旅舉行儀式,由10名一等功臣為完成入伍訓練的新戰士授槍,激發強軍精武熱情。

(陳豪 王健 馬亞超)

(責編:陳程(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