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0周年,回訪"空降兵十五勇士"
2018年05月09日09:56 | 來源:解放軍報

十年回首,勇士們發現,當他們冒險跳下震中時,那一刻迸發的強大能量,其實也構成了他們人生的“震中”,余波穿越時光,始終回蕩心間
那天,看到微信群成員的數目終於從14變成了15,空降兵某部連長向海波長舒了一口氣,“不容易啊,又‘聚’在一起了!”
此時已是2018年春節前夕。對於這個微信群裡的15名成員來說,在網絡社交平台上“團聚”的背后,是一場已整整10年的各奔東西。
他們上一次,也就是第一次的聚集,是在2008年的那個5月。當時,他們組成的空降兵小分隊臨危受命,冒著生命危險,從海拔4999米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帶,偵察災情,打開了空中救援通道。
從此,他們有了一個非正式的集體稱謂——“空降兵十五勇士”。
10年后的今天,“十五勇士”中已有10人退出現役,但很多人仍以天空、大地、傘花等空降元素為微信頭像。
有人曾把這個群的名稱改為“勇士會”,但群主向海波直言“有點俗”。最后,他用了“KJ·15”來命名這個15人群。至於這個抽象的字母加數字組合的含義,他覺得,“大家都懂得!”
懂得什麼呢?是懂得看淡曾經的榮耀?還是懂得珍藏內心的驕傲?抑或是懂得默默的奉獻和犧牲……10年之后,當那些曾如祥雲般飄落震區的傘花,已散落至大江南北,時光賦予了“曾經”更飽滿的含義。
有的故事,往往在回望中會更加清晰﹔有些精神,往往經過時間的沉澱而愈顯珍貴。
在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際,在又一次被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感動的時刻,我們展開了對“空降兵十五勇士”的回訪。
![]() |
(責編:羋金、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