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英雄雕塑的力量:立功,創新7種戰法,成績提升25%

2018年06月21日08:2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英雄肖國寶雕塑。廖 航攝

  新組建單位移防新營區,迎來一座金光閃閃的烈士雕塑

  “向國旗敬禮——!”晨光中,陸軍第78集團軍某工化旅官兵來到烈士肖國寶雕塑前舉行升旗儀式。

  儀式上,營房科助理員劉玉剛依然忘不了去年下半年部隊接管營區時,一進大門他就被這座雕塑震撼了:高三米多,一手提著步槍,身體前傾作沖鋒狀。整個身體鍍了一層金黃色,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63歲的退休老軍工張敏介紹說,“1950年末,‘長紫惠鐵壁合圍’在貴州打響。圍剿時,肖國寶為掩護部隊沖鋒,挺身一躍向敵人的機槍扑去,用身體堵住槍口壯烈犧牲。”

  “肖國寶的壯舉舉國震撼,在當時還產生了國際影響力!”張敏說,當年,新華社以《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肖國寶》為題,向全國播發了他的事跡。原西南軍區授予肖國寶“一級戰斗英雄”稱號,並追授“模范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他生前所在連還被命名為“肖國寶英雄連”。后來,經歷抗美援朝戰爭、邊境作戰后,“肖國寶英雄連”落戶吉林市。英雄生前所在部隊為了紀念他,專門修建了這座雕塑。

  回味英雄當年壯舉,官兵肅然起敬。

  部隊有建制,英雄精神無界限

  部隊移防這裡不久,上級通知營區將要規劃改建,雕塑位置和規劃圖不符。

  怎麼辦?

  有人建議,能不能給雕塑挪動一下地方?然而,工程師考察后說:雕塑底座是水泥墩子,如果要換地方,不能搬隻能拆!

  “英雄雕塑塑造的是英雄形象,承載的是英雄主義精神,矗立在那兒至少30年了,絕不能拆!”旅領導很堅定。

  與此同時,也有人覺得,肖國寶生前所在部隊並不屬於這個新組建的旅,到底應該怎麼辦?

  糾結過程中,一次參觀駐地吉林市烈士陵園的經歷,讓該旅黨委一班人堅定了選擇。

  陳展在這個烈士陵園的29名英雄烈士中,屬於該旅前身部隊的有2位,而犧牲在吉林市的150多位烈士中,屬於該旅前身部隊的則多達7位。政委於子剛介紹,“旅所屬部隊的抗洪烈士關喜志、馬裡維和犧牲烈士申亮亮,都曾來過這個營區學習肖國寶的事跡。”

  “雕塑在記錄歷史的同時,英雄事跡也漸漸融入每個見過他的人心裡,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從吉林大學畢業后參軍入伍的該旅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萬鑫對此印象十分深刻: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他就在這個營區附近的十八中上學,那時候學校每年都要組織師生來這裡學習肖國寶事跡,接受國防教育。

  繼承英雄文化,才能繼承英雄精神。每一座英雄雕塑都是一座歷史的豐碑和一本深刻的教科書。在漫長的歲月裡,英雄肖國寶雕塑見証了4批部隊的轉隸或移防,英雄雕塑當初屬於哪個單位已然不重要,因為英雄雕塑矗立在哪裡,英雄的精神就會在哪裡開花結果。

  “部隊有建制,英雄無界限。肖國寶英雄雕塑,是此輪改革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該旅黨委果斷決定:修改營區規劃,不僅要保護好英雄雕塑,而且要讓雕塑矗立處成為部隊傳承英雄主義精神和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場所。

  流動的部隊,永恆的英雄。英雄文化催人奮進

  一個單位沒有文化底蘊,就像沒有靈魂。在“脖子以下”改革中,這個旅官兵來自3個省份4個不同軍級單位,如何讓官兵盡快實現合心合力?在調整組建之初,該旅黨委就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他們發現,全旅所轄部隊中,全國聞名的烈士生前連隊有4個,有紅軍血脈的連隊有3個,產生集團軍以上先進典型的單位有3個。

  “大家帶來了紅軍遺物、解放戰爭勛章、馬裡和平獎章、抗洪紀念獎章……它們見証了我們一步步由弱到強,也承載著我們最厚實的文化底蘊,是激勵我們今天合編合心合力、在新起點上繼續前進的生動教材。”旅黨委經過討論后決定,把英雄文化的融合列入合編工作的整體方案同步推進,通過開展續寫“英雄家譜”活動,讓來自不同單位的官兵擰成“一股繩”。

  前不久,他們還與駐地某學校簽約,把肖國寶雕塑作為該校的國防教育基地﹔與駐地政府商定在烈士紀念館設立維和烈士申亮亮、抗洪英雄關喜志專位,把烈士留下的遺物都捐贈給了紀念館,吉林電視台還專門為兩位英雄拍攝了專題片。

  新調整組建至今,該旅全面建設取得了累累碩果:1人榮立一等功、1人榮立二等功,全旅創新7種戰法,5個課目平均成績比改革前提升25%……

  又一個清晨,英雄肖國寶的雕塑在朝霞中熠熠生輝。不遠處,“作戰保障尖兵、應急救援先鋒、國際維和勇士”的呼聲在訓練場久久回蕩。(劉建偉 鄧慶穎 安妮)

(責編:羋金、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