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全軍首支AIP潛艇部隊提升打勝仗能力紀實

2018年06月26日09:13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仲夏時節,航行在某海域的“藍軍”艦艇編隊不斷變換反潛陣型,規避潛艇襲擊。

靜默懸停,微速機動……借著洋流、溫躍層的掩護,海軍東海艦隊某潛艇支隊潛艇如同大洋中的“魅影殺手”,悄無聲息地撕破“敵”陣,以雷霆之勢“重創”“藍軍”水面艦艇編隊。

作為全軍首支AIP潛艇部隊,該潛艇支隊勇當挺進深藍、鏖戰大洋的先鋒,先后有效破解某型魚雷攻擊低速目標、定點布設某型水雷等多項潛艇作戰難題,圓滿完成首型潛艇極限深潛、多型武器成功實射、戰備巡邏遠航等重大演訓活動,創造常規潛艇遠航距離最遠、極限深潛深度最大、邊界條件下擊沉實體靶船等多項海軍紀錄。

從“拿敵練兵”到“尋敵練兵”

這是一次無腳本的演練——隨機抽點一艘潛艇,在規定時間內抵達指定海區。

艇長葉晉緊急召集艇員、緊急裝載,提前2小時抵達指定海區,隨即展開課目訓練。然而正當訓練開展得如火如荼時,他們又臨時奉命開赴另一海區參加實兵對抗演練。

讓葉晉頭疼的是,演練不預設機動航路、不明確海區就位點、不劃定固定海域,且模擬攻擊變成了實打操雷。換言之,就是隻能靠他自己決策。

攻防幾個回合,魚雷如離弦之箭扑向對手,首發命中。自此,靜音性能好、水下自持力高的AIP潛艇,成為被重點琢磨的對手。而支隊“巧妙抵近”“主動示形、隱蔽攻擊”等系列戰術,也被水面艦艇部隊視作經典戰例,反復研究破解之道。

關鍵時刻的“一劍封喉”,源自平時無數次貼近實戰的艱苦磨礪。

那年,支隊某潛艇奉命出航,水下巡航時,突然發現強噪聲信號,艇員們立即尋著噪音方向跟進,當即判斷目標為“藍軍”大型水面艦艇。

他們巧妙運用戰術悄悄抵近。抵近意味著被偵察!近點、再近點……官兵通過控制潛艇狀態等一系列動作,悄無聲息地在對方眼皮底下隱蔽蟄伏。這一切,對方毫無察覺。

大洋設陣、全程對抗,早已成為支隊的常態。他們採取主動申請海區、潛艇交替出海、連續參演等方式,常態化設置難局、險局、危局等課目砥礪硬功。在一次次近似實戰的較量中,支隊數十套隱蔽戰法得到檢驗,官兵打贏本領和必勝信心大幅提升,並邁開了從“拿敵練兵”到“尋敵練兵”的步伐。

“訓到大綱上限”和“訓出裝備極限”

作為東海當面的主戰兵力、首戰兵力、懾戰兵力,支隊“訓到大綱上限、訓出裝備極限”,自提標准讓航程距離越來越遠、作戰半徑越拉越長、下潛深度越來越深,挑戰裝備安全臨界值,挖掘裝備和人員最大作戰潛能。

“隻有敢於挑戰極限、抵御頑敵,才是真正聚焦實戰。”支隊長劉榮富說,“平時不練就‘高敵一環、遠敵一米、快敵一秒’的本領,戰時就難以穩操勝券。”

一次,某艇執行專項長航任務。艇長李明帶領官兵長時間在深海大洋時而水下潛航、時而快速機動、時而隱蔽周旋,將巡航深度由以往40%提高到70%,水下訓練時間由短時間斷性航行向高強度連續性航行轉變,把裝備自給力逼到極限﹔全程不見陽光,后期沒有蔬菜,身處高溫、高濕、高噪的特殊工作環境,官兵極限化檢驗求勝意志,全面提升實戰能力,創造出海軍常規潛艇水下最大自持力紀錄。

支隊還以實戰標准嚴摳細訓,鐵規立訓,對訓練不過關的官兵晉升上崗實行“一票否決”,使官兵自覺把“刀口”朝向自己,自我檢討、自我加壓訓練成為新常態。

一次全訓考核,大洋深處兩艘潛艇互為目標進行自由對抗。考核中艇長黃東海先后實射武器、使用聲抗器材對抗來襲魚雷,“背靠背”對抗8天,檢驗了實戰攻防能力。雖然對抗結果受到上級認可,但黃東海演習歸來的第一件事是展開檢討式復盤,梳理出組織協調、要素流程等多項不足。

從“訓戰分離”到“以戰載訓”

“隻有勇於創新,才能實現戰斗力的‘彎道超車’。”支隊政委費建平說,支隊從組訓方式、考核標准、設置背景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實現由訓戰分離向以戰載訓的跨越。

艇長張愛萍從初訓到全訓,均以潛艦機對抗方式組織實施,個人實際使用武器數量較之此前同類艇長增加了4倍,且使用武器方式由固定計劃向自由對抗、由定向定速向變向變速等全方位轉變,實射難度陡增。

“支隊以全訓艇的標准強化訓練初訓艇,我在初訓時便多次指揮潛艇參加了中外聯演,實現了‘訓練艇’向‘打仗艇’升級。”艇長宋宏說,“支隊還在全訓考核中引入全隱蔽攻防項目,並定期請求上級協調先進的水面艦艇、戰機,與之練對抗、練協同,提升指揮能力。”

支隊充分發揮艇長、業務長、士官長作用,成立作戰研究組、裝備技術革新等“微創”小組,並與科研院所“結盟”,常態化開展群眾性創新活動,集智攻關解決難題。

官兵們先后攻克了30多個新裝備險難訓練課目,查找和排除潛艇安全隱患數千條,取得近百項技術革新成果,解決了制約戰斗力提升的“瓶頸”難題和裝備設計缺陷,數項創新成果在潛艇部隊推廣使用,轉化為戰斗力。(代宗鋒、宛敏武、吳登峰)

(責編:張凌博(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