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12米高空的驚險作業,官兵都稱他“虎膽”架橋手

2018年06月29日09:0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都說老齊有點“虎”,初見老齊,他剛從一輛巨型橋車底部鑽出,滿臉的油污在太陽照射下泛著光,手拿一個空氣濾清器,正用嘴對著進氣口使勁吹。“用水洗,不干淨。還是嘴吹好使!”三下兩下,濾清器通了,他也樂了。

老齊名叫齊虎廣,是第76集團軍某旅工兵連一班班長兼橋梁技師,人稱“虎膽”架橋手。26年前,他參軍入伍來到部隊,從此便和橋車結下不解之緣。

“第一次看見橋車,真恨不得親兩口,那時大車可是稀罕物!”聊到初見橋車的情景,齊虎廣至今仍激情滿滿。齊虎廣當時看到的是我軍第一代橋車,而他的職責就是和這台裝備“人車共舞”、將天塹變通途。

齊虎廣本以為駕駛橋車風馳電掣、滿面風光,卻不想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一次實戰演練遠程機動途中,齊虎廣所在部隊奉命在一處壕溝架設橋梁,保障部隊按時通過。眼看“紅軍”部隊即將到達,橋面卻卡在了12米的高空,放不下也收不回。全連官兵急得滿頭大汗,齊刷刷地看向齊虎廣。

“很有可能是牽拉橋面的鋼絲繩卡在了橋體螺栓裡。”略一思忖,齊虎廣后退五六米,一個箭步借著慣性、手腳並用沖上了幾近垂直的橋面頂端。他一邊指揮暫停液壓系統,一邊用木質絞棍小心翼翼地將鋼繩復位原處,然后重新下令開啟液壓系統、固定橋面螺栓,緊張有序地組織戰友繼續架設。看著橋面緩緩落地,大家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12米的高空,這麼窄的作業面,稍不留神就得掉溝裡,你說他‘虎’不‘虎’?”說起這次驚險作業,官兵們都會為老齊豎起大拇指:藝高“虎”膽大!

老齊的“虎”,不僅體現在膽識上,也體現在拼勁上。前幾年,一款重型機械化橋車列裝連隊。這款橋車造價昂貴、科技含量高、操作難度大,和老式橋車原理相差較大。一時間,連裡沒人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齊虎廣一狠心,找到連長立下軍令狀:“我來接這輛車,3個月架不起橋,班長不當了!”

自那以后,除了吃飯睡覺,他都跟這輛車鉚在一起。沒到3個月,橋車首架成功。同時,他還結合架橋實際,將總結摸索出的故障判斷排除方法編寫成教案,成為連隊訓練和友鄰單位借鑒的實踐教材。

熟悉機械化橋梁架設的人都知道,橋車架設是門技術活,架設中橋面必須保持水平。但操作時很難一次調平到位,也很難一次性倒車成功,即便廠家來的技術員,也需要多次調整才能達到要求,耗時耗力,影響架橋進度。

能否研制一個“橋面平衡儀”,讓橋面調平一次到位?在一次架橋訓練時,看著反復調試橋面水平的官兵,一旁負責指揮的齊虎廣突然萌生了這一想法。

戰友勸他不要瞎折騰:廠家來的技術員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你一個初中文化的士官靠什麼解決?齊虎廣偏不信這個邪,從圖紙設計到部件加工,記了厚厚3大本筆記,遇到不懂的問題,就給廠家打電話。

“有段時間,廠家看見我的電話都不接,因為我的問題實在太多了,而且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齊虎廣告訴筆者。歷時8個多月,終於研制出了“橋面平衡儀”和“某機械化橋車倒車自動報警器”,還憑此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從那之后,廠家和齊虎廣的角色就反轉了,時不時有廠家技術員給齊虎廣打電話,向他請教專業問題。

入伍26年,靠著潛心鑽研和勤學苦練,齊虎廣逐漸成為了享譽全軍的橋梁專業專家型士官。今年年初,齊虎廣成為西部戰區陸軍唯一一名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戰士,光榮地走進人民大會堂。(楊磊 武帥)

(責編:張凌博(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