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讓人印象崩塌的美軍核潛艇

2018年07月23日08:43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美國“勇士專家”網站近日報道稱,美國海軍將於2021年裝備新一代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取代目前服役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俄亥俄級是美海軍中的“老戰士”,最“年輕”的一艘服役時間也達20年。這些潛艇的現狀以及艇員生活是怎樣的呢?請跟隨本文一起“登上”9號艇“田納西”號來看看吧。

  新奇:海豚守衛安全

  准備登艇參觀的,是在軍事智庫米切爾研究所參加核安全會議的專家與記者。作為核安全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對“田納西”號的基本情況並不陌生——1988年正式服役,號稱“當代潛艇之王”,可攜帶24枚“三叉戟-2”潛射洲際導彈,每枚導彈攜帶8個核彈頭。登艇的安全措施在參觀者被送上大巴車前就開始了——安保人員牽著軍犬一遍一遍地確認大巴車沒有被偷偷安裝爆炸物、竊聽器等危險裝備,引導人員督促參觀者上交手機、相機等所有電子產品﹔陪同軍官則喋喋不休地強調登艇后絕對不能靠近反應堆。

  大巴車駛入國王灣碼頭后,一艘黑色的龐然大物映入眼帘。陪同軍官也終於結束了對大家的“言語騷擾”,指著潛艇甲板上的哨兵開始正式講解。

  “田納西”號停靠碼頭時,不僅甲板上有身穿防彈衣的武裝哨兵保衛,水下還有受過特殊訓練的海豚和海獅巡邏,任何懷有敵意的潛水者都無法接近潛艇。隨車的海軍作戰系統司令部“海洋生物項目”主管羅斯介紹說,美海軍這支特殊的“動物部隊”(主要成員是海豚和海獅)早在越戰時期就曾在金蘭灣部署,執行水雷探測和警戒破壞者的任務。如今,它們依然扮演著港口守衛者的角色,戰略核潛艇的母港國王灣基地以及攻擊型核潛艇的母港華盛頓班戈基地都是它們的“勢力范圍”。

  羅斯說:“國王灣基地的海水像加了牛奶的咖啡一樣混濁,人眼根本看不清水裡的情況。海豚的生物聲吶系統則不受影響,可以清晰地分辨水下是否有不明身份的潛水者。如果發現異常,海豚會先游回巡邏船‘報告’,船上人員把一副系著牽引繩的特制手銬扔到水裡,海豚用鼻子頂著它回到嫌疑人身邊,把它銬在嫌疑人大腿上。然后,巡邏船收緊牽引繩,像釣魚一樣把他釣出水面。”

  崩塌:見面不如聞名

  帶著對海豚守衛的新奇感和戰略核潛艇的神秘感,一行人魚貫鑽入艇艙,但直立后的第一眼,就讓他們“印象崩塌”了——這是電影中強大威嚴的核潛艇嗎?

  潛艇的走廊裡遠沒有想象中那麼整潔,到處都是亂糟糟的管子,橫七豎八地不知通往何處﹔每一個平坦的地方都堆著拆下來的機械零件,讓人擔心它們還能不能被安裝回去﹔水兵們在狹窄的空間擠來擠去,后背緊貼著的是一排排粗大厚重的“管子”,看上去很像冬天的暖氣管道,但那裡面存放的卻是這個地球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三叉戟-2”。

  陪同軍官看出了參觀者的沮喪。“我們現在港內休整,所以看上去有些凌亂和隨意,出海巡邏時就會是另外一番樣子了。”緩過神來的參觀者隨即感到了氣悶。陪同軍官解釋說,艇上的空調系統在進港時就關閉了,隻通過一台氧氣分解裝備向艙內通風,所以艙內有些悶熱不適。“不過,我們的水兵早已適應了這樣的環境,他們的工作不會受到影響。”

  參觀者隨機採訪了一名水兵。他表示,入港休整比出海巡邏累100倍,因為要在35天內做好再次出海的所有准備。陪同軍官趕緊打圓場:為了緩解壓力,“田納西”號有“藍色”和“金色”兩組艇員輪流上艇,替換時間為100天。

  混搭:左手老裝備,右手新技術

  “田納西”號是美海軍中第一艘試驗發射“三叉戟-2”導彈的潛艇,至今已服役32年。漫長的時間讓這艘潛艇變成了“古董裝備”和“新潮技術”的混合體——艙壁上隨處可見先進的等離子顯示屏,隻要出海,就會全程顯示潛艇的實時狀態,從水兵到軍官都能一目了然。與這些“新潮技術”相比,艇內還保留著一些自“建造時代”就存在的裝備和技術,比如導彈的發射控制系統。

  一名水兵說:“這套系統看上去很笨重,但幾經測試仍很可靠,用起來比那些電子系統讓人放心得多。”他還說,這套系統1人無法控制,必須2個人在不同的艙段配合才能使用,在某種程度上保証了導彈發射的安全性。陪同軍官介紹,盡管“田納西”號設計服役時間為30年,但目前來看還要進一步“壓榨”它的潛力,要讓其服役年限達到42年。“不能再多了,否則它的艇殼都可能被海水擠碎。”(賈春牛)

(責編:王健(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