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基層展拳腳 雁陣效應強

2018年08月01日11: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嘀嘀嘀”……雷達探測儀高速運轉。平均溫度39攝氏度、沒有中央照明、狹窄的操作艙內,高學歷戰勤班一號班的成員們挺直腰板端坐台前,正在執行訓練任務。

探測軍官張少平,時而按動按鈕,探測危險目標﹔鎖定范圍后,截獲軍官何鋒肉眼捕捉電子屏上稍縱即逝的小點,精確截獲目標單位﹔鎖定后,再由發射軍官劉曉鵬快速計算彈道軌跡、速度等參數值,以提供准確發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排長李佳恆,幫助調整設備狀態,完成任務動作……

表面來看,他們很普通,隻需要點點按鈕、做做測算﹔其實,他們很特別,均為碩士及以上學歷,且作為地導部隊的“大腦”,指揮協同各方,守護領空安全。自2009年以來,先后完成10余項技戰術相關革新項目,排除裝備故障130余起。

“來了基層,正趕上武器更新,很多技術都得盡快掌握”

“當兵,本以為能手拿鋼槍,干些粗線條的‘力氣活’。”何鋒入班前,曾滿懷憧憬,但被分配到這幾平米見方、黑乎乎的小操作艙裡,心中不免失落。

“雖然手中操控的是昂貴的設備,但畢竟還是‘技術活’,專業不對口,一切還得從頭學。”連長張少平,在學校時主修電氣自動化,2013年加入戰勤班后才發現,這裡的工作是操控導彈控制中樞。

幾年前,碩士畢業的軍官,大多會選擇留在機關工作。隨著社會發展,裝備更新,科技力量日益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中部空軍地導某營所在師團制定《專才選拔標准》,在基層吸引來一批高學歷人才,因才設崗。

“來了基層,正趕上武器更新,很多技術都得盡快掌握。”來不及多想,何鋒一頭扎進艙裡訓練。每次訓練,要搖動手輪上千次,即使手腕腫了,他也不敢偷懶,隻為趕上任務進度﹔訓后,他把教材、資料翻了一遍又一遍,學習心得先后寫了十幾萬字……

“抽屜壞了,要及時修好﹔少了一個螺釘,必須馬上找到”……在操作艙內,平日裡親和的師傅變得異常嚴肅。在張少平看來,師傅的嚴苛,源自對工作的熱愛與對事業的忠誠﹔同樣的信念也在張少平心中生根發芽。“為了自己的一個夢想,其他的全不在乎。”白天完成訓練課程,夜晚學習裝備操作,課余主動研究打法戰法,張少平進步飛快,很快成為一名能夠獨立操作的優秀探測軍官。

基層一線才是高學歷人才淬火加鋼的試煉場。“以前談‘技’色變。如今通過筑巢引鳳,讓高學歷干部在基層也能一展拳腳,為科技興軍、科技強軍注入了強勁動力。”政委周誠志說。目前,全團碩士以上高學歷干部佔干部總數的16%,其中83%的高學歷干部遍布各營的基層一線。

“理論是為了服務實踐,出成果的理論學習才有意義”

“許多操作原理在課堂上學過,現在有了實操經驗,反倒對理論的認知更加深刻。”何鋒說,時間久了,操作漸漸熟練,又面臨新的問題:機械的操作動作並不能保証次次成功,要實現精准捕捉、精准打擊,僅僅悶頭訓練還不夠。

從此,戰勤班的成員們開始探索用理論指導實踐、再用實踐經驗修正理論的學習模式。“演習中,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有時候,我們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戰術調整。”劉曉鵬說。

大漠戈壁、黃沙漫天。2017年,一號班來到西北某地執行演習任務。新的地理氣候環境、裝備武器與作戰模式,他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演習中,“敵軍”戰機偽裝成一架民航飛機,飛行在2萬米高空。“這種情形,我們從沒見過,開始並沒在意,”張少平介紹說,突然,這架戰機快速下降,一號班成員立刻戒備,僅用2秒鐘就成功截獲,之后又實現精准打擊,榮立三等功!

“打中的那一刻,張連長在艙裡就哭出了聲。”劉曉鵬說,此前,他們已失敗了6次。“如果失敗,人民就會受到威脅。”每每想到這些,張少平心裡就多了一份沉重。

在戰場上,每加快一秒,就能大幅提升生存幾率。就為了爭這幾秒鐘的優勢,張少平帶領戰勤班成員,研究出一款用於快速計算安全距離的軟件。由於設備復雜,涉及多學科知識,班內紛紛獻計獻策。之后,戰勤班又連同技術人員,設計圖紙,制作接線盒,對艙內通信線路進行集成化改造,提升了艙內操作效率。

“我們其實沒做什麼大事,只是把自身所學做出成果,用於實際。畢竟理論是為了服務實踐,出成果的理論學習才有意義。”劉曉鵬說。

“知識一旦開始起作用,就會呈疊加效應,能量成倍增長”

一號班創新實踐的嘗試,還帶動了全營的創新、學習氛圍。高頻助工景曉龍與兩名戰友一起開發了“三能一體”(能訓練、能教學、能考核)模擬訓練軟件,后經測試與改進,已被多支部隊運用,提升了新號手專業訓練效能。

“知識一旦開始起作用,就會呈疊加效應,能量成倍增長。”劉曉鵬介紹說,有了理論知識背景,在實操中能發揮出更大的技術潛力。截至目前,一號班共走出3名博士、7名碩士,成為提升全營核心戰斗力的加速器。

剛入一號班的李佳恆,年紀最小,“我雖沒有參加過實彈演習,但在日常訓練中,也收獲不少。最近正根據實操體會,修改畢業論文,准備發表呢!”說起自身收獲,李佳恆還有些“小驕傲”。

“有了他們,我們的隊伍也逐漸從‘操作型’向‘技術流’轉變。”士官胡鵬雙說,軍隊面臨改革,接下來很多“技術崗”將由軍官操作轉變為士官操作,士官隊伍的學習壓力隨之而來。對此,一號班成員有針對性地為士官開設技術課程,整個營都形成了一種“比學趕超”的優良風氣。截至目前,先后培養了9名干部技師、17名士官人才、26名操作號手,11人成長為專業技術骨干。

盡管高學歷背景具備理論技術優勢,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短板。劉曉鵬說,由於自己加入隊伍比較晚,年齡偏大,在一些需要快速操作和靈敏反應的任務中,有時不如年輕士官。“這就提醒我們,不能驕傲自滿,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斷發揮能量。”

“這支‘高分高能’的高學歷人才隊伍,在未來將成為帶領團隊戰斗制勝的關鍵。”師長管軍介紹說。近年來,對標科技興軍、科技強軍,以高學歷戰勤班為代表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在各項任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為促進戰斗力升級和支撐部隊戰略轉型提供著源源不竭的動力……(劉涓溪)

(責編:王健(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