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艘福特級航母或將提前下水

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下屬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近日稱,第二艘福特級航母“約翰·肯尼迪”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現已完工一半,其建造進度目前比原計劃提前4個月。該艦定於2019年底下水,但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首席執行官透露,“肯尼迪”號有望提前下水。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開山之作”“福特”號自2005年切割鋼板后,因預算超支,以及邊試驗、邊應用的新技術太多,從而影響整個航母的建造進程,交付日期一拖再拖。那麼,第二艘福特級航母“肯尼迪”號為何能將工程進度提前呢?比前作,“肯尼迪”號能否一掃被廣受質疑的陰霾呢?
對此,軍事評論員彰海雄表示:“‘福特’號之所以拖延主要是因為新技術太多,總體進度受子系統進度影響比較大。並且它是首艦,艦體內部的布局進行了重新規劃設計,各種電纜的布設量也比尼米茲級超出很多,所以進度慢一點也是正常情況。而幾乎為‘福特’號翻版的‘肯尼迪’號顯然並沒有被這些問題困擾。”
彰海雄介紹,現代航母的建造都採用模塊建造的方式,把航母整體分成不同的建造模塊,然后在船塢內進行吊裝合龍,像“搭積木”一樣,這可以使航母各個分段在不同工廠同時開工,可以有效提升建造效率。
“就目前看,‘肯尼迪’號提前下水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福特’號建造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生產體系,有熟練的工人和進程管理模式,建造效率當然更高﹔其次,與航母配套的子系統廠家生產相關艦載裝備也有經驗可循,不會因為子系統進度拖延建造時間。”他說。
記者了解到,美國計劃建造至少4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前不久“福特”號航母已經返回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為期一年的維護和升級。而這個時間點恰恰是其服役滿一周年之際。
據稱,“福特”號返廠期間將解決一系列廣為人知的問題,涉及福特級航母的眾多新式裝備。美國海軍發言人表示,在此次維修期間,“福特”號航母將解決電磁彈射阻攔系統的問題,還將修復由於制造缺陷導致的船舶動力問題。
“服役一年返廠維修並不鮮見,特別是針對新型艦艇而言十分普遍,這也是為了修正在正式服役后使用中發現的新問題,以確保后續使用的完好率。航母技術密集度最高,短時間入廠維修改造也是合理現象。這艘航母美國海軍還是十分認可的,盡管它存在一些毛病,但並非不能忍受,並且‘福特’號的很多技術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個趨勢美國海軍看得很清楚。”彰海雄表示。
他指出:“從宏觀上看,‘福特’號返廠維修主要解決可靠性的問題。這是因為‘福特’號採用了太多的新技術,例如電磁彈射和攔阻系統、大功率發電系統等都是首次裝備航母,在運行中不可避免地發生問題和故障,導致可靠性沒有成熟的尼米茲級更好。而這些新的改進和維修意見,可能都會應用到‘肯尼迪’號或者后續艦上。”
“與‘福特’號這個‘開山之作’相比,‘肯尼迪’號必然會進行一些改進,可以概括為兩個關鍵詞‘效率’和‘可靠’。優化航母艙室結構,提升運行和管理效率,將是‘肯尼迪’號的一項改進工作。而通過對‘福特’號驗証過的各種新技術的再改進,破解電磁彈射、電力運行管理等關鍵系統故障率高的問題,進一步提升裝備運行穩定性也將是改進重點。”彰海雄表示,“這無疑會降低美國公眾對福特級航母的質疑,因為目前的質疑主要有兩點,一是造價過高,二是過分先進,但可靠性不足。隨著福特級后續航母建造的展開,這兩個要害都會得到一定解決,質疑也會隨之減少。”(張 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