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戰場感知,需要一雙“銳眼”

2018年10月29日09:1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新兵班展開手語教學。趙喆攝

“站住!干什麼的?”一聲洪亮的喝問,打破了山地密林的寂靜。突然,幾名新戰士躍出,記者猶如進入“埋伏圈”。

10月中旬,記者深入第75集團軍某旅新兵一營採訪,正趕上新兵一連在野外開展“觀察、報知與指示目標”課目訓練。緊張的訓練氛圍,讓記者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實戰味。

該營教導員陽付成告訴記者,今年陸軍新兵訓練推行為期6個月的“先訓后補”模式,新兵入伍訓練課目內容也隨之進行了調整,其中“觀察、報知與指示目標”就是新增課目之一,目的是培養新戰士觀察掌握敵情並向上級報告的能力,強化新戰士的戰場意識和協同意識。

“從營區走向野外,對新戰士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戰場意識的培養。”說起新兵訓練,多次帶新兵的陽付成感觸頗多:以往新兵訓練主要是完成隊列、體能等共同課目,如今,“戰時運用”“敵情觀念”等意識需要更快地植入新戰士的頭腦。

幾天訓練下來,新兵一班新戰士黃吉祥直呼“不簡單”。他說,單就觀察這一項內容,必須選擇合適的路線、觀察位置,既要便於觀察又要隱蔽不被發現,還要准確判定目標距離。一次訓練,他運用目估法,但因光線原因產生視覺誤差,目標判定偏離了300多米。

隱蔽觀察發現目標后,完成手語報知、協同班內成員行動等一系列動作雖然並不復雜,但對於新戰士楊艷波來說,做好卻並不容易。楊艷波坦言,自己第一次接觸課目中的旗語、手語通信時,認為是“小兒科”,有點不以為然。然而,課目檢驗很快讓他“撞了牆”。那天,楊艷波觀察發現“敵”狙擊手后,迅速用手語向戰友傳遞情報,結果因手語指示不規范,全班誤認為目標為“敵地堡”…… “如果在戰場,戰友們早已因為小楊的錯誤,付出了血的代價。”班長劉勇虎說。

吃一塹,長一智。楊艷波逐漸明白該課目訓練的重要性,也更加理解了電影《紅海行動》中狙擊觀察員李懂與狙擊手顧順這對“最佳搭檔”的精妙之處:熟練掌握“觀察、報知與指示目標”課目,能更及時掌握戰場敵情,有效消滅敵人。

“班長同志,無名高地西側,發現2輛‘敵’輪式步戰車正向我方運動。”訓練中,新兵一班戰士羅震威觀察目標時,“敵”突然放出煙幕進行迷惑,隻見他靈活變換位置,避開煙幕觀察,而后准確報告了情況。他興奮地說:“緊貼實戰的課目設置,強化了我們的實戰意識和戰斗素養,為盡快適應部隊實戰化訓練打下心理和技能基礎。”

“如果觀察中遭敵轟炸、炮擊怎麼辦?”“發現目標后,通信中斷,也無法通過手勢、旗語報告時,如何將觀察目標上報?”連隊干部介紹說,這一課目展開前,他們要求組訓骨干講清該課目“實戰中有什麼用,為什麼這麼用,如何靈活運用,有什麼效果”,並採取情況誘導問答的方式,不斷提高新戰士發現、判斷、識別、印証、處理情況的能力。

“觀察、報知與指示目標,在戰場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該旅領導介紹說,課目看似簡單,實則涉及軍事地形學、通信設備使用、偽裝潛伏等內容,目前新戰士隻掌握了一些簡易通信和判定目標方法。下一步他們將結合專用裝備和器材進行授課,教授利用密位公式進行計算,依托陌生地形、仿真目標、光電輔助器材展開訓練,確保在新兵入伍訓練中將該課目訓全、訓實、訓好。

眼睛瞄准戰場,新戰士的訓練勁頭更足。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新戰士在業余時間悄悄“備戰”,休息時間加練已成為自覺。

戰場意識要從“兵之初”抓起

未來高技術條件下聯合作戰,士兵隨時可能需要為上級特別是各種技術兵器指示目標,以充分利用各種火力有效打擊敵人。因此,觀察、報知與指示目標的能力,已成為戰士走上未來戰場的必備實戰技能,其中蘊含的聯合作戰意識,是每名戰士必須具備的一種作戰素養。

今年陸軍新兵訓練推行為期6個月的“先訓后補”模式后,將“觀察、報知與指示目標”列入新兵入伍訓練課目,體現的不僅僅是入伍訓練從“齊步走”打基礎向“能戰斗”強技能的轉變,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體系作戰條件下的戰場意識培養,已然滲透到“兵之初”。

未來戰爭無“聯”不勝。作為普通一兵,從“兵之初”就必須植入為“聯”而練、為“聯”而謀的戰場理念。從入伍訓練課目開始就培養體系思維,目的就是進一步緊實各作戰單元的基礎訓練,從“兵之初”就錘煉聯合作戰素養,提升戰場意識和協同觀念,鍛造能制勝未來戰場的打贏尖兵。(陳典宏)

(責編:趙苑旨(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