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隱身轟炸機:藏鋒匿芒的不速之客

2019年01月18日08:5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B-1B“槍騎兵”轟炸機(左上)

F-117A“夜鷹”隱身戰斗轟炸機(右上)

B-2A“幽靈”隱身轟炸機(左下)

B-21“突襲者”隱身轟炸機概念圖(右下)制圖:謝嘯天

  悄無聲息地滲透進對手領空,對手的對空警戒雷達竟毫無反應﹔戰略目標接連遭到無差別打擊,卻始終找不到攻擊者。這不是科幻場景。隱身轟炸機的出現,使這些成為現實。

  近日有報道稱,美國空軍保密最嚴格的B-21“先進隱身轟炸機”項目在關鍵設計審查中取得重大進展,使其有望在2025年前完成部署。這就使人們更加關注隱身轟炸機的發展與應用。那麼隱身轟炸機靠什麼實現藏鋒匿芒,憑什麼能突如其來發起致命一擊?它的發展現狀如何?未來又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隱身靠什麼?

  多種手段 致盲“遁形”

  掀開隱身轟炸機神秘面紗不難發現,它的最大優勢和特點就在於隱身。

  隱身轟炸機的“隱身”,實際上指的是它針對各種探測設備與系統的致盲效果。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人們已經研究出多種手段來致盲基於不同技術機理的探測設備與系統。

  首先是雷達隱身,為不讓雷達“看見”,隱身轟炸機常會在外形和所用材料上做足文章。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科學的外形設計將雷達反射面積降至最低,同時採用合適的材料吸收和分散雷達波。

  其次是紅外隱身,即針對光電探測採取一定措施,達到隱身效果。為降低飛機蒙皮的熱輻射、發動機尾噴管熱輻射、發動機排出尾焰的熱輻射等,目前隱身轟炸機主要採用涂覆紅外隱身涂料的方式實現紅外隱身。

  再次是射頻隱身,即針對無源探測採取一定措施,達到隱身效果。其主要方法是對機載電子設備的射頻有源信號進行特征控制,以避免被敵方無源電子偵察設備截獲、識別與定位。如B-2A“幽靈”隱身轟炸機裝備的APQ-181相控陣雷達就屬於低截獲概率的機載雷達,具有隱身波形和5級輻射功率控制功能。

  轟炸機“隱身”,理論上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

  要實現上述幾個層面的隱身,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必須具備相當高的科技水平。其中包括:精湛的外形設計、特殊的機體材料與機身涂料、性能優異的發動機,以及先進的航電系統與機載設備等。任何一個方面不過關,都會影響轟炸機整體的隱身效果。這些都需要基礎雄厚、體系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和強大國家實力來支撐。

  同時,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應對隱身轟炸機的威脅,很多國家都在研制反隱身裝備。

  現在已經出現米波雷達、量子雷達等新型反隱身探測手段。這也使得研制隱身轟炸機面臨極大的風險。同時,飛行中的隱身轟炸機在打開彈艙和一些特殊狀態下,也能夠被普通雷達發現。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處於戰場劣勢的南聯盟軍隊正是抓住其這些弱點擊落了一架美國空軍的F-117A“夜鷹”隱身戰斗轟炸機。

  發展現狀如何?

  或改或造 造價不菲

  迄今為止,美國是最早裝備也是當前唯一裝備隱身轟炸機的國家。

  其最早裝備的“夜鷹”隱身戰斗轟炸機雖然已於2008年全部退役,但在當時開啟了隱身化空中作戰的新模式。目前,美國空軍現役隱身轟炸機為“一個半”型號,即B-1B“槍騎兵”轟炸機和“幽靈”隱身轟炸機。嚴格意義上講,“槍騎兵”轟炸機隻能算半個隱身轟炸機。它是B-1戰略轟炸機的改進型號,在採取翼身融合布局和涂覆雷達隱形材料后具備了一定隱身效果。這使得該機雷達反射面積降至1.45平方米,接近一架中型戰斗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因而具備了優異的戰場綜合突防能力。

  1985年,第一架“槍騎兵”正式交付美國空軍。之后,它相繼出現在海灣戰爭、“沙漠之狐”行動、“聯盟力量”行動、“持久自由”行動以及伊拉克戰爭的戰場上,一直以超強的投彈量成為美軍戰場空中重火力的主要來源,得到“怪獸卡車”的綽號。

  “槍騎兵”轟炸機服役之后,美軍先后投入27億美元對其進行了6個階段的改進以提升其綜合打擊能力,並不斷為其研發新型彈藥。

  2018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式向美國空軍交付了首批用於裝備“槍騎兵”的LRASM遠程反艦導彈。該型導彈兼具隱身、智能化導航、超低空突防和低成本優勢,射程達1000千米,使“槍騎兵”作戰能力得到大幅躍升。

  相比而言,“幽靈”轟炸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身轟炸機。1997年,首批6架“幽靈”正式服役,每架造價24億美元,飛行一小時則要耗費15萬美元。由於價格過於昂貴,最終隻生產了21架。

  “幽靈”是世界上第一種全金屬飛翼型飛機,機身主要部分隱藏在機翼內。它獨特的機體設計和機身涂料,使雷達的可探測性降至極低,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隻有0.1平方米。同時,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它的航程可達1.2萬千米。經空中一次加油,其航程可達1.8萬千米。

  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曾經試驗讓“幽靈”從美國本土內陸起飛,長途連續飛行70小時打擊塔利班目標,以檢驗該機的遠程打擊能力。

  未來什麼樣?

  高度隱身 遠程攻擊

  為搶佔未來戰爭戰略打擊的先機,不少國家都有研發隱身轟炸機的考慮與謀劃。美俄兩國作為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大國,更是根據自身的軍事戰略、作戰思想和戰場需求,獨立發展各自下一代隱身轟炸機。

  美國空軍從2004年開始研究“下一代轟炸機”。2009年,美國因財政預算緊張,終止這一項目。但是,美國空軍同時將研究重點轉向“遠程打擊轟炸機”。2011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表示,美軍將重點投資一種具有核打擊能力、兼具遙控駕駛功能的轟炸機。2015年,美國空軍宣布這一在研轟炸機編號為B-21。2016年,新一代B-21隱身轟炸機被命名為“突襲者”。

  按照美國空軍計劃,“突襲者”將在21世紀20年代中期裝備部隊,初步估計裝備至少100架。服役后,“突襲者”將成為美國空軍當前正在發展的以“穿透”為特征的第六代作戰平台“系統簇”中的重要角色。

  俄羅斯在2008年公開了PAK-DA隱身轟炸機的研制計劃,並計劃在2040年后用其替代圖-95MS和圖-160戰略轟炸機。2018年11月,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公司証實,已經開始研發名為“未來遠程航空部系統”的PAK-DA隱身轟炸機。俄羅斯官方表示,該型轟炸機作戰半徑將達到7000千米,被雷達發現的概率比之前的轟炸機降低99%。據悉,俄羅斯未來預計會採購100架PAK-DA,這將使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力量重新比肩美國的水平。

  按照設計要求,PAK-DA隱身轟炸機將能夠執行多種作戰任務,有能力突破任何防空系統,可從各種不同類型機場起飛。與美國同類戰機的區別之處在於,PAK-DA還可以作為“太空截擊機”,用於打擊近太空的物體。同時,使用新一代隱身導彈后,該轟炸機將實現從機體到巡航導彈的全隱身化。

  總的來看,下一代隱身轟炸機生存力將大幅提升,獨立作戰與網絡化協同作戰能力將大大增強,並且武器配置更加靈活,核常彈藥兼備。不僅如此,由智能化技術主導的下一代隱身轟炸機將具備有人駕駛與無人駕駛兩種可選模式。可以預見,採用了多種先進技術的新一代隱身轟炸機,將會在未來戰場上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也會使戰場上的攻防形勢更加嚴峻。(王鵬)

(責編:羋金、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