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時在軍營裡許下的一句諾言,他堅守了一輩子

沈汝波的家,簡單朴素。牆上的照片,記錄著他一路走過的印記。
“一生要做10萬件好事。”18歲時在軍營裡許下的一句諾言,沈汝波堅守了一輩子,他的故事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口口相傳。
“一個年輕人,咋會許下這樣的諾言?”“這麼多年,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聽過他的故事,很多人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疑問。
而在相濡以沫幾十年的妻子李玉雲眼裡,這些疑問都不是疑問。她輕言慢語地講述,讓記者眼前仿佛出現了那個瘦弱的身影,拎著垃圾袋,拿著剪刀,笑得格外燦爛……
老沈一輩子並沒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堅持了幾十年。他是個好人,我為他驕傲。
那個年代年輕人說點豪言壯語不是啥新鮮事,但像老沈這樣“一根筋”堅持一輩子的,就沒幾個了
我和老沈是1985年經人介紹認識的。當時他是個窮小子,手還在單位干活時落下了殘疾。可我覺得他這個人心眼好,可以托付。
他帶我回了趟山東老家,請大家伙兒一起吃了頓飯,就算是辦了婚禮。婚后,我們一直住在秦皇島市海港區安子寺隻有45平方米的三間小偏房裡。為了每年增加幾百塊錢收入補貼家用,我們把其中一間半租了出去。
那時老沈在蔬菜局工作,我一直在打零工,當過保潔員,在工地做過小工。2003年,單位改制,老沈下崗了。當時本來可以向單位爭取一下,但他沒有去。他說:“雖然退伍了,我也是個軍人,該奉獻的時候得奉獻,不能給組織添麻煩。”
老沈下了崗,每個月隻有230塊錢的生活費。想買個“三馬車”拉活兒,但我們說啥也湊不齊那幾千塊錢。我愁得直哭。
“媳婦你別犯愁。小車不倒,咱隻管推。”他是個樂觀的人。老沈在先茂裡附近的馬路邊支了個棚子,開始給人理發。本來理發的人就沒幾個,他還給軍人、殘疾人免費,收入更少。
家裡米袋子眼看快空了,我問他:“這個月的生活費沒領嗎?”他說:“領了啊,我借給別人了。”
過幾天,我又追問他,借出去的錢還了嗎?他這才跟我說實話,他用領來的生活費給北大營的戰士們買了一車西瓜,一分錢也沒剩。
“你這人是不是傻啊?你是想讓我們娘倆喝西北風嗎?”我氣哭了。
老沈也不急,等我消了氣,就給我講他許下的“一生要做10萬件好事”的承諾。
這個諾言,是他18歲當兵時在部隊裡許下的。其實在那個年代,年輕人說點豪言壯語不是啥新鮮事,但像老沈這樣“一根筋”堅持一輩子的,就沒幾個了。
他把自己開的理發店叫“黨義”,就是為黨和社會盡義務的意思
為了老沈的這個諾言,這麼多年我們全家吃穿用度一直都特別節儉。有時日子太緊巴了,還去割過草、撿過破爛兒。
我倆結婚33年,隻一起逛過一次街,那是因為兒子要結婚了,給他買了一身新西裝,花了100多塊錢。就這100多塊錢,他心疼了好幾天。
自己買啥都不舍得,可做公益獻愛心,老沈從來沒有半點猶豫。他把自己開的理發店叫“黨義”,就是為黨和社會盡義務的意思。理發店動不動就關門,因為他總得出去做好事。他定期到養老院、部隊去理發按摩,有時一天要為100多個人理發,回來累得連胳膊都抬不起來。
小區裡有啥事,他也都跟著操心。鋪水泥地,修剪花草,撿垃圾,掏下水道……鄰居們說他是小區的保潔員、保安、大管家,都喊他“老黨”,忘了他真名叫啥了。
小區治安不太好,老沈組織老黨員和退伍兵成立了志願巡邏隊。他每天負責半夜12點到凌晨3點半那一段,因為這時候最累,最容易犯困。
“你天天不著家,就跟小區過去吧。”我是又心疼又生氣。但一到晚上12點,我還總得喊他起來去巡邏。“做這些事,是他老早就許下的,咱能攔著嗎?”
老沈對部隊感情特別深,一直說自己當了兵,就一輩子是軍人。有一年,他去遼寧撫順雷鋒團參加愛心活動,得知戰士們普遍有訓練傷,特別心疼:“我啥也拿不出來,就有顆愛心。戰士們需要按摩治療、理發,我把我的小店關門,給你們服務一個月。”
后來,他真的關了理發店,去雷鋒團待了一個多月,連元旦都沒回來。雷鋒團送給他一套軍裝,他當寶貝一樣珍惜,到了重要場合,就拿出來穿上。
有時候,我也抱怨他,掙不了多少錢,人卻成天忙。但抱怨歸抱怨,還是得支持,因為他做的都是好事,他高興,我們也高興。
他在本子上畫“正”字,是為了提醒自己,還有任務沒完成
這麼多年,很多人不理解老沈,說他“傻子”“二頭”“缺心眼子”“作秀”,還說他做好事拿小本子記上,就是為了被樹典型。
他一點不生氣:“說我作秀,我就作秀。說我‘二頭’,我就‘二頭’。反正我是在為老百姓辦事,最后看老百姓到底怎麼評價。”
我最了解老沈,他這個人就是太犟了,認死理,認准的事誰也勸不住。他在本子上畫“正”字,是為了提醒自己,還有任務沒完成。
他做這些事,並不為了出名當典型。他總說自己就是個螢火虫,星星點點照亮身邊就行了。
當時,社區要向媒體推薦他的事跡,他一直沒同意。居委會主任做了一個多月工作,說這樣可以帶動更多人做好事,他才答應。
時間長了,原本不理解他、懷疑他的人態度也變了,很多人都跟著他一起做好事。現在,他的愛心團隊已經發展到了1萬多人,這讓我們都為他驕傲。
患上食道癌之后的3年多時間裡,他的心一天都沒有安定下來,滿腦子都是愛心團隊的事兒。他從沒意識到自己的病有多嚴重,總對我說:“我這個破身板不給力,得趕快好起來,還有好多事等著我呢!”
有個企業家來醫院看他,臨走時塞給他2000塊錢。人家剛走出門,他就立馬讓我去買了10份米面油給社區10個特困家庭送去。他說:“這樣,我接到的愛心就放大了10倍。”
2018年年初,我陪他去石家庄參加省人代會。那時候,他人已經瘦成皮包骨,在會場外看見地上有煙頭和礦泉水瓶,還要吃力地貓腰撿起來。
有人不理解,身體都這樣了還撿啥?但我懂他,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看見了不撿他心裡難受。
2018年6月1日凌晨1點多,任我和兒子怎麼呼喚,老沈再也沒能睜開眼睛。我們為他穿好了心愛的軍裝,把秦皇島志願者001號馬甲擺在他身邊。
老沈走時,秦皇島市萬人送別,我和家人特別感動。我們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何德何能?老沈也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卻獲得了這麼多的贊譽。
現在,秦皇島很多市民都在接力老沈去做好事,我們的兒子也接過老沈的擔子,帶領老沈的愛心團隊繼續做好事。
我和老沈一起走過了33年的風風雨雨,再難再苦我們始終樂呵呵地面對。他傻,他犟,他“一根筋”,但是他善良、真誠,用自己的一點點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他這一輩子,活得有價值。(李玉雲口述 王 赫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