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看清那枚旋轉著的“硬幣”

——武警河北總隊引導新兵個性融入軍人共性的故事

2019年02月01日08:5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新訓接近尾聲,離別之日即將到來。同窗戰友相互簇擁,重溫戰友深情。張丹攝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去年,“00后”軍營新生代走進綠色方陣。

  當走進新環境的“適應值”遇上融入新群體的“和諧值”,面臨新挑戰的“承受值”遇上轉變新角色的“期望值”,新兵的個性和軍人的共性,在一些帶兵人眼中就像“蹺蹺板的兩端”,此起彼伏,難以平衡。

  來自邢台支隊的班長蔡小帥有點煩,班裡的“00后”新兵李澤楷給他出了個難題。原因就是一條看似不起眼的“班規”——營區內配有超市,但初來乍到的新兵必須由班長陪伴或帶隊方能去購物。

  “既然規定允許,那為什麼我們單獨申請的時候,你從來不帶我們去,非要等到新兵集體組織購物,才統一帶隊去呢?”一番詰問讓蔡小帥心裡來了氣,再次強調了紀律觀念。

  然而,簡單的“紀律”二字,並不能讓李澤楷心服口服,他和班長之間產生了一層心理隔膜。通過這件事,李澤楷給班長打了“差評”,從此與班長刻意保持距離,有心裡話寧肯與同年兵說也不願與班長談,一時讓蔡班長有些郁悶。

  其實,李澤楷並不算一個“刺頭兵”。他入伍前曾獲得全國數學比賽一等獎,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軍營裡,他也主動展現出自己有創見、愛思考的一面。

  “我建議細化軍事訓練分組比賽制,讓訓練更科學高效,快速提高成績。”他主動找到中隊長,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之后的訓練中,中隊長採納了他制訂的淘汰賽、循環賽規則,通過每次比賽積分量化訓練效果,及時准確掌握新兵訓練的實際水准。

  像這樣“鋒芒畢露”有個性的新兵,在武警河北總隊不在少數。他們既有積極上進的一面,也有不滿質疑的一面﹔既能看到他們行止有矩的模樣,又常感到其個性鮮明的犀利……如何讓新戰士的個性與軍人共性協調一致?在這個“蹺蹺板”上,二者能否實現有機統一?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新兵冒頭,是“冒泡”還是“冒尖”

  冒泡,通常是指水中的氣體浮出水面的過程。而在軍營裡,這是一個含義特定的詞匯,暗含的是“出了點兒小情況”“捅了個小婁子”的意思。

  試想,一個水泡從水中冒出,一定會打破水面的平靜。在保定支隊班長宋坤龍眼裡,新兵袁路培就是那個打破平靜的“水泡”——

  一天,訓練間隙組織小休息,宋坤龍鼓勵新戰士站出來,在隊前表演個小節目。袁路培應聲而出,用鐵锨作“鑼”,一人分飾四個角色,來了一段“三句半”:“又到體能訓練時間,圍著操場就是兩圈,班長說這叫散步,偶,賣噶得!”“我上氣不接下氣喘,后悔在家不鍛煉,一身贅肉怎麼辦?班長說,練!”……

  袁路培的表演活靈活現,甚至把班長宋坤龍的神態口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逗得全班哈哈大笑。笑聲中,其他班的戰友也忍不住過來圍觀。幾位班長笑著把宋坤龍拉到一邊說:“你們班的兵真厲害!”

  宋坤龍哭笑不得:搞個小節目,本意是為了讓新戰士不再拘謹,盡快融入班集體,沒想到這小子啥風頭都敢出……

  新兵冒頭,究竟是“冒泡”還是“冒尖”?這個問題就像一枚旋轉硬幣的兩面,讓宋坤龍費心琢磨。

  帶過幾茬新兵的宋坤龍特別喜歡一句話——“新的集體,心的交匯”。但當靜靜盤點手下幾個“00后”新兵的個性與特點時,他恍然感覺:過去新兵入營,就像水滴入大海,就算不是水滴也最多是個冰塊,溫度上來就化了﹔而現今,個性鮮明的新戰士仿佛像“油花”,“冒”在水面融不進來、沉不下去,咋交匯?

  “我入伍可謂‘一石三鳥’,部隊、家庭、個人都能兼顧。”當被問到“為啥當兵”時,從某高校入伍的新兵韓梓軒給宋坤龍算了一筆“發展賬”:來部隊,服了兵役報效了國家﹔退伍時一筆豐厚的補助可以替家裡分擔經濟壓力,回應了父母盼自己“成人”的願望﹔對自己來說,不僅有了“淬火”的軍旅經歷,今后考研、落戶也均有優惠政策。說著,韓梓軒撓撓頭又想起一條:“我在學校想換專業,按照學校規定參軍入伍后才允許重新選擇。”

  當這一代新兵的心裡話不加掩飾地“冒”出時,當他們強烈的自我意識、精致的自我設計都坦率地表達出來時,如何讓他們在軍營找到、融入共同的“精神朋友圈”?如何讓個人與集體相得益彰、個性與共性相融共存?不僅是宋坤龍,這一連串問號也挂在了每名帶兵人的心頭。

  新兵有棱角,是磨平,還是變砂礫為珍珠

  唐山支隊新兵李宗浩的綽號——“大白”,無意間傳到了指導員劉雲濤的耳朵裡。劉雲濤挺“上火”:三令五申戰友間不得起外號,這群新兵咋就不當回事!

  為啥叫“大白”?劉雲濤想起有部動畫電影叫《超能陸戰隊》,裡面有個機器人叫大白,白白的外觀、胖胖的體形,和李宗浩倒是有幾分相似。晚點名時,劉雲濤在全隊前嚴肅重申:戰友之間,不得起外號。

  劉雲濤沒想到的是,這個外號竟是李宗浩自己取的。父親干了多年的室內裝修,李宗浩耳濡目染。有一次他對新戰友總結道:當新兵就像被“刮大白”—— 用大白粉、滑石粉等材料配成膩子,對水泥糙面進行混合粉刷。刮之前要把原有的大白戧除,高處鏟掉、凹處補平。等新的大白干了,還要用砂紙打磨,那些道子、棱子、小包統統都要打磨掉,直至平滑如鏡。

  李宗浩講得很生動,以至於有新兵犯錯被教育糾正時,大家就會說某某被“刮大白”了,李宗浩的“大白”綽號也不脛而走。

  本來擔心戰友之間亂起外號容易引發矛盾,沒承想,“大白”倒成了這麼多人的內心共鳴。劉雲濤思考著,那些以“大白”自居、自嘲的新兵們,當他們的“棱角”和“糙面”被集體性、紀律性等一把把來自軍營的“刮刀”戧除時,必定會有陣痛。作為帶兵人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消解陣痛產生的對立和對抗”,或者說“如何才能把個體和整體的關系找平了、理順了”。

  “刮大白”要去除表面的疙瘩、砂礫。但邯鄲支隊干部曾立林坦言,有些新情況、新問題看似是新兵的“瑕疵”,實則是帶兵人自己看不清、看不慣、看不懂導致的。

  曾立林清楚地記得那次尷尬的插話:一次休息時間,他聽到幾名新兵圍坐聊天,“知道不?咱奪冠啦!”聽到這話,喜歡足球的曾立林還以為錯過了哪場足球比賽。“‘埃及’奪冠,牛不牛?”新兵們你一句我一句,曾立林卻越聽越不明白,忍不住問了句:“埃及隊?贏啥了?別的國家贏你們激動啥?”一連串發問后,沒人應答,新兵們投來的目光卻很尷尬。頂著一頭霧水,曾立林上網查詢后才搞明白——新兵口中的“埃及”是一個名為“IG”的中國網絡競技游戲戰隊,在全球性賽事中以絕對優勢奪冠。自己卻聽成了諧音“埃及”,這個誤解真尷尬。

  “說到底不就是個電子游戲!不務正業!”曾立林有些惱火。他惱新兵:張口閉口就是游戲,虛度光陰,消磨斗志,沒正事!更惱自己:自認為跟得上潮流,竟如此孤陋寡聞,把“短板”猝不及防地暴露在新兵面前,自己的形象和權威仿佛也打了折扣。

  然而,冷靜下來后,曾立林對自己發出“三問”——事情看似簡單,可新兵到底是怎麼想的?板起臉來容易,但能否抓住新兵的心?隨口斷言是非對錯,老眼光是否需要校校“新准星”?

  帶著“三問”,越走近新兵的世界,曾立林越體味到“為什麼‘IG’在他們之中刷了屏”。“IG”奪冠,就如同曾立林看到中國男足在世界杯上奪冠一樣,意味著“新生代”用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熱愛的舞台上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奇跡。正視這些“自己”,正是認清帶兵奧秘的關鍵。

  “砂礫進入貝類,會刺激產生一種角質層,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珍珠。”曾立林感到,與其磨平新兵“粗粝的表面”,帶兵人不如把成見放下,磨平自己“心裡的疙瘩”,去發現新兵身上那些“砂礫”的“珍珠”光芒。

  “就拿為‘IG’奪冠歡呼的新兵來看,說明他們有榮譽感,有建功立業的激情和熱血,撕去簡單化的標簽,對他們積極正面的個性加以引導,也許我們就能激發更昂揚、更強韌的力量。”曾立林說。

  在碰撞融合中,定准“圓心”才能畫好同心圓

  “手機就像空氣,離了它,我就無法呼吸。”這曾是石家庄支隊新兵康洋入伍前的口頭禪。他是個游戲迷,上高中時組隊打槍戰類游戲“絕地求生”,是學校出了名的玩家。周末他一打游戲,就會引來眾多新兵圍觀。

  “像什麼話!”中隊長馮志輝每次看到康洋又玩手機,都會忍不住訓他兩句。入伍2個月之后,康洋的各項訓練成績還是在中下層徘徊,甚至有時還拖班裡的“后腿”,可他總是一副“愛咋咋地”的樣子。

  “就像心不在這兒!”像康洋這樣的新兵讓馮志輝很是頭疼。怎麼才能讓他們把心之所向、夢之神往聚焦到軍營呢?

  “快看新聞,總隊領導親自把一等功喜報送到了侯旭波家裡。”新兵們被新聞上的一則消息吸引了,康洋心裡也嘀咕起來:“侯旭波是誰?有什麼能耐?一等功是什麼?”隨后,在總隊組織的一次典型事跡報告會上,他終於認識了一等功臣侯旭波。

  “在國際特種兵比武中,我和隊友們負重30公斤,4天下來跑了數百公裡。后腰被背包磨爛,腳底被鞋子磨爛,大腿被褲子磨爛,血痂把褲子、背心、襪子都粘在肉上,撕都撕不下來……這就是戰場,誰咬緊牙關堅持下來,誰就能勝利!”台上,曾兩次出戰國際特種兵比武,為國爭光斬獲冠軍的特戰尖兵侯旭波給新兵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一名奮勇拼搏的勇士就是一本矢志軍營的教科書。聽完報告會后,總隊編纂下發的《英模風採錄》出現在了新兵的手裡。一個個呼之欲出的英模形象,仿佛一排曳著火光的子彈擊中了康洋,讓他有些震顫和惶愧,也開始思考一個他從未認真思考的問題:一名軍人,應該如何走過他的軍旅生涯?

  於是,夜晚的路燈下,出現了馮志輝、侯旭波、康洋一同走過的身影。

  “康洋有股子認真勁兒,自己認准的事,就要做到人人都豎起大拇指。”馮志輝看准他這點,專門約來侯旭波。侯旭波告訴康洋:“我天賦不高,全靠后天努力,隻要你用心,你也能站上巔峰。”來自功臣班長的幾句勉勵、一聲加油,讓康洋心底感到了召喚,“游戲裡拿再多第一,也不如侯班長在真實殘酷的賽場上拼下第一。”

  在碰撞融合中,定准“圓心”才能畫好同心圓。隻有主動進入新兵的世界,思想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馮志輝鼓勵康洋擔任戰術訓練小教員。通過在槍戰類游戲中積累的“經驗”,康洋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議,讓大家的戰術運動方法、敵情意識都得到了提升。在他的協助下,馮志輝帶領大家一舉奪得“戰術訓練”流動紅旗。

  一滴水隻有放進大海裡才不會干涸,但“如何幫助一名新兵融入集體”,是每個帶兵人必須回答的問題。馮志輝說:“不斷消除固有思維的迷障,才發現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才能帶領新戰友走得更遠。”(高達 耿鵬宇 胡全樂)

(責編:羋金、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