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熱議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

感同身受的事,往往能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
“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聽到有人提及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精准脫貧成績的論述,參加小組審議的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醫院特診科主治醫師王健代表情不自禁鼓起掌來。作為一名軍醫,這幾年,她和戰友為減輕貧困群眾負擔,一直奮戰在健康扶貧一線。
跟王健代表一樣,大多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都品味過脫貧攻堅的酸甜苦辣。身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大家表示,將鉚足干勁、接續奮戰,以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實干精神攻堅克難。
教育扶貧——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電子白板、短焦投影機、遠程授課系統……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城關鎮峰台小學的計算機教室,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一應俱全。而3年前,這個山村小學連計算機教學的基礎條件都不具備。恰逢西部戰區陸軍啟動“長征路上助學圓夢工程”,在紅軍長征沿線確立一批重點幫扶的中小學校,峰台小學便是其中之一。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貧困群眾的希望。”西部戰區陸軍副司令員徐向華代表感慨地說,貧困代際傳遞問題讓很多家庭喘不過氣來,致使一些群眾看不到生活希望,逐步喪失脫貧信心。他認為,要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必須用好教育這個治本之策。
對徐向華代表的觀點,很多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表示認同。駐地同處祖國大西北的甘肅省軍區把助學興教當作脫貧攻堅專項工程,在開展“手拉手、一幫一”幫扶活動基礎上,通過資助貧困學生、設立專項助學金、援建中小學校等,為隔斷貧困代際傳遞打下堅實基礎。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 甘肅省軍區政委蒲永能代表說,大力扶智才能夯實貧困家庭孩子成長成才基礎,鼓蕩起一個家庭的生活勇氣與信心。
事實上,人民軍隊一直把教育扶貧當作助力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手段。數據顯示,僅在革命老區,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就持續援建156所“八一愛民學校”,並通過參加“春蕾計劃”等形式接續支援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
開展貧困地區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增加重點高校專項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一項項務實舉措,凸顯黨和國家“扶貧必扶智”的堅定決心。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相信,廣袤土地上崛起的座座校園,必將點燃貧困家庭的希望之火,助力每一名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健康扶貧——
搬除群眾脫貧絆腳石
一襲白衣映照冰峰雪嶺,一片真情溫暖高原村寨。
這幾年,王健代表多次參與藏區包虫病救治工作,將黨的溫暖送到貧困群眾心坎上。切身經歷讓她感到,這項健康扶貧工程的實施,對於減輕貧困家庭經濟負擔、緩解貧困群眾身體病痛、提振群眾脫貧致富精氣神,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王健代表在扶貧實踐中發現,在很多貧困地區,尤其是邊遠山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依然嚴重。更令人憂慮的是,有的群眾因為患病久治不愈而變得意志消沉,生活上得過且過,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
群眾內生動力是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的第一動力,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在發言討論中形成基本共識。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政治工作局主任徐興林代表的發言,引發了大家的興致。他介紹,這幾年,全軍醫療衛生系統開展創建對口幫扶“精品工程”、大病救治“樣板工程”、勇於奉獻“標兵工程”的健康扶貧“三大工程”,統籌推進軍隊衛生系統對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醫療幫扶各項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貢獻。
今年春節前夕,武警浙江總隊專門派出工作組遠赴四川理縣甘堡鄉日爾腳村,檢查調研扶貧幫困工作,並設立醫療服務點為群眾進行健康宣傳、義診巡診、查體送藥,為10多名疑難病症患者制定詳盡的治療方案。
“健康扶貧事關百姓福祉,事關脫貧質量。”該總隊副司令員張建超代表曾到扶貧一線做過專題調研。他介紹,“小病拖、大病扛”已成為許多群眾脫貧摘帽的絆腳石,一方面是少數群眾缺乏醫療健康知識,另一方面則是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增加30元”“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看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系列表述,將為群眾送去“春天般的溫暖”。他們表示,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兜底保障,有廣大醫療工作者的大愛仁心,一定能增進人民的健康福祉,為脫貧攻堅注入更強大的精神動力。
產業扶貧——
助力穩步走上致富路
“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支撐。”來自軍事科學院的劉石磊代表感慨地說。短短一句話,源於產業扶貧的實踐總結。
2016年底,軍事科學院確定將河北省隆化縣羊圈子村作為定點幫扶單位。在深入調研基礎上,他們決定在村裡發展特色產業,先后幫助村民建起8個日光溫室蔬菜大棚,引導農戶與知名企業簽訂包銷合同,走“訂單農業”之路,為群眾穩定脫貧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如今,羊圈子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興旺。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很多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發出這樣的感慨。其實,軍事科學院幫扶羊圈子村發展特色產業的做法,僅是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參與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這幾年,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以群眾“缺什麼幫什麼、什麼弱幫什麼”的思路,充分整合優質資源,變“輸血”為“造血”,實現扶貧效益最大化,一個個幫扶項目在貧困地區落地生根,迸發生機活力。
知標本者,萬舉萬當。由於受自然、歷史等諸多因素影響,新疆南疆四地州經濟總量、財政收入一直不高,脫貧攻堅難度相當大。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官兵在幫扶過程中,跟當地政府一起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並培養一批退役軍人成為“致富帶頭人”,同時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脫貧技能,一下子找准脫貧攻堅的“關節點”。
“脫貧摘帽之后,人民群眾渴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事部政委廖正良代表說,發展獨具地域特色的農業產業,不僅能進一步夯實農戶持續脫貧、致富發家的根基,還能吸引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實現就業、提升技能,從而確保決勝全面小康之路越走越穩。
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
“2019年,要如期完成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的目標,還需要我們咬定目標使勁干。”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以堅如磐石的信心、隻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起拼搏、接續奮斗,就一定能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侯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