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翼”折翅:從失敗戰例看美特種部隊應急反應問題

“紅翼行動”中,美軍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的1架MH-47D運輸直升機被擊落,圖為該團所屬同型機
2005年6月28日,為追擊“基地”組織重要成員艾哈邁德·沙阿,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派出一個4人特戰小組,前往阿富汗庫努爾省首府阿薩達貝德東部地區,執行武裝偵察與敵后滲透任務,代號“紅翼行動”。由於行蹤暴露,該特戰小組遭近150余名塔利班武裝分子圍剿,被追擊近24公裡,特戰小組中的3人和趕來救援的16名美軍人員陣亡,1架MH-47D運輸直升機被擊落。此戰成為美軍特種部隊在阿富汗戰場最失敗的一次作戰,被稱為海豹突擊隊40年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美軍特種部隊為何會遭此敗績?面對戰斗中出現的各種意外和挫折,美軍又是如何應對的?值得我們進行深入剖析。
應急籌劃不細,戰斗准備不充分。在敵縱深內確認、捕殲恐怖分子頭目,情況復雜多變,指揮、協同、保障困難。指揮員在籌劃戰斗時,應力求詳盡,大到整個行動計劃,小到每名參戰人員的裝備都不能遺漏,特別要充分估計到戰斗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周密制定應急預案。
“紅翼行動”的應急籌劃可謂漏洞百出。行動前,在研判目標區域的衛星照片后,海豹突擊隊隊員認為該地區地形復雜、植被過少,不易隱蔽行動。然而,從指揮員到一線特戰隊員都未對此予以重視,未仔細研究對手和戰場環境,也未對戰場可能出現的意外進行預想預判,應急和預備方案簡單,更沒有進行針對性演練,直接導致特戰小組后來面對通聯困難、遭遇平民、接敵和快速撤離等情況時均無預案可執行。同時,由於應急預案不細致,戰斗准備也不充分。特戰小組未考慮會與敵展開激烈交火,所攜彈藥僅有1.5個基數,火力不足導致特戰小組在接敵第一時間就陷入被動。美軍在實施首次營救時,也未充分考慮可能被伏擊等突發狀況,導致機毀人亡,付出沉重代價。
指揮員缺乏實戰經驗,特情處置不合理。由於此次行動的特殊性,本應挑選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人員負責指揮,以確保靈活處置復雜戰場情況。特戰小組組長麥克·墨菲上尉雖然在海豹突擊隊服役多年,但由於他在派往阿富汗前始終在海豹突擊隊運輸分隊服役,在派駐阿富汗初期也只是負責低強度巡邏任務,因此缺乏敵后滲透的實戰經驗是他的致命弱點,這也在墨菲隨后的臨機決斷中得到印証。
在特戰小組找到可利用的觀測陣地后,當地3名牧羊人意外發現海豹突擊隊隊員行蹤。在如何處置3名牧羊人的問題上,隊員之間產生分歧。按照交戰規則,美軍不得殺害平民,但如果放走他們,特戰小組就有暴露危險。此時,墨菲實戰經驗缺乏的弊端暴露無遺,他隻考慮到不能殺害平民,卻忽視應以完成任務為先的原則,下令放走了牧羊人。可以說,正是此次特情處置不當,留給3名牧羊人告密的機會,直接導致特戰小組陷於塔利班武裝分子的重重圍困之中,特戰小組3死1傷。此戰后,如何處置平民也成為美軍重點研究和關注的問題。美軍特種部隊開始著手修改相關交戰規則,並配發能使人癱瘓失能的彈藥,確保特種部隊在遭遇平民時有其他選擇。
通信協同不暢,救援組織不到位。通信與協同不暢,是導致救援行動無法順利展開的直接原因。由於作戰地域高山林立、溝多谷深,對無線電通信效果影響非常大,特戰小組始終無法與上級取得聯系,導致他們未能在第一時間得到上級支援。而為恢復與上級的聯系,特戰小組又多次頂著敵火力打擊尋找高地,造成人員傷亡。
接到求援信息后,美軍在組織救援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協同不暢的問題。美軍指揮部雖然迅速出動8架直升機前往目標區域實施戰斗搜救,但由於運輸直升機與攻擊直升機協同不當,攻擊直升機未能及時對運輸直升機航線所經地區和機降地區實施足夠的火力壓制,導致一架載有8名海豹突擊隊隊員和8名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成員的MH-47D運輸直升機被塔利班擊落。指揮部此后又臨時改變機降計劃,使得損失進一步擴大。由於救援行動接連受挫,且與特戰小組失去聯絡,救援行動被迫停止。
總的來說,正是由於美軍從作戰准備、臨機指揮、協同和救援等方面均出現問題,釀成海豹突擊隊成立至今最大的敗仗。但在一些具體環節上,美軍特戰隊員還是展現出較好的戰斗素養。
在被百余名武裝分子圍困后,4名特戰隊員以嫻熟戰術動作迅速形成小型防御圈,擊斃數十名敵人。為發出求援信息,負責無線電通信的丹尼·迪茨多次尋找地勢較高的位置嘗試與上級取得聯系。特戰小組組長墨菲孤注一擲,冒險爬出掩體到山頂開闊處,使用衛星電話才最終聯系到上級。
在得知唯一幸存的隊員馬庫斯·魯特雷爾所在村庄位置后,美軍充分吸取第一次救援失敗的教訓,展開了“越南戰爭以后最大規模的搜救行動”。為防止直升機再次被擊落,美空軍出動A-10、AC-130進行火力支援,對潛伏在村庄周圍的塔利班武裝發動猛烈攻擊。在確保安全后,營救直升機迅速著陸,營救人員在詢問馬庫斯“你的狗叫什麼名字?”“最喜歡的超級英雄是誰?”兩個問題確認其身份后,將馬庫斯安全救回。(周博 張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