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勇者無懼

三國紛亂,趙子龍在萬軍之中七進七出,突出重圍,此無畏也。和平年代,軍人受命於危險之際,維護百姓之安寧,此重任也。
沙場形勢瞬息萬變,排爆現場危險重重,實兵演練亮劍殺敵,臨危受命重任在肩……軍人,腦子裡永遠有任務,肩膀上始終有責任。沒有人天生就是勇敢的,軍人也不例外,然而,當他們在責任與擔當之下,他們無所畏懼。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軍人把責任融進生命,把生命交給戰場。此時此刻,我們隻知道他們將不惜一切代價,去換取我們的燈火通明。
——編 者
守護者
遠方的夕陽燒紅了天、映紅了地,一抹血色暈在一個身著防爆服的厚重背影上半天沒有動靜。緩緩撥開雜草,半截手雷露出地面閃著銀光,浦金平習慣性地環顧一圈,確保四周無人,於是放慢呼吸,“到了關鍵時刻”。
“咯噔”,不料探雷針似乎已經探到了手雷鬆動的拉環裡,“如果再稍一用力,拉環拉出,那后果……”想到這裡,他的眼角滑過豆大的汗珠。一厘米一厘米除去泥土和雜草,護住拉環慢慢脫鉤,放長引線,瞇起眼睛擠開止不住的汗水,心已懸到了嗓子眼裡。
“嘣——”炸了!一股白煙升起,碎石爛泥濺得老高。整個世界停止了呼吸。
終於煙幕攜塵土隨風散去,小土坡后面伸出半露著虎牙的笑臉和立起大拇指比劃“成功”的手勢。
半小時前,一道黑色的軌跡滑落懸崖,山上的人卻沒有聽到期待的爆炸聲。自合成旅組建以來,實彈實爆早已變成“家常便飯”,這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未爆彈多了,但執行排爆任務讓人放心的總是排爆班長浦金平。圓臉大耳,天生一副福氣相,戰友們都稱他“守護者”。
“我很清楚排爆的危險,所以更要堅持干下去,保護好身邊人。”轉型重組后,旅裡急缺排爆手,本決定退伍的浦金平改變了主意,主動提出要擔任排爆班班長。
“指導員,排爆太危險了,這麼多年他也為連隊做了不少貢獻,現在准備要孩子了,就給他換個崗位吧!”2017年年底,浦金平的妻子得知他又當上了排爆班班長,趕忙大老遠跑到連隊找指導員談判,火藥味十足。
浦金平聞訊跟過來,一面小心安撫妻子,一面將指導員拉到一旁謀劃起來:“現在咱們隻有唱個‘雙簧’先瞞著她,就說已經換了個輕鬆安全的崗位。”“嫂子的話也不無道理,你真不顧家裡嗎?”“當然要顧,但現在讓其他人負責排爆,我還不放心啊!”
兩天后,浦金平正在排爆,妻子卻突發疾病被送往醫院。救護車上,她不停地喊著“我要見浦金平!”電話打到了訓練場一旁的指導員手機上,接通后,剛聽見了一聲爆炸巨響,妻子便挂斷了。任務一結束,浦金平直奔醫院而來。
“宮外孕腹中出血,現在已無大礙,幸虧送來及時,不然……”大腦反復回蕩著醫生的話,浦金平縮在病床前拉著妻子的手,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落,聲音哽咽,重復說著“對不起”。
“你總說爆炸聲響,才能安心。你已經聽了10年,我昨天才第一次聽到,但就在那一刻,我理解了你所說的‘安心’。”夜盡天明,妻子睜眼看到穿著軍裝一夜未眠的浦金平,含著眼淚笑出了聲,一肚子委屈,隻剩下說不盡的包容和依戀。
初心不悔,征途無限。“過去在兵種單位並不起眼的小專業,如今在合成旅派上了大用場,扎根在小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績。”浦金平回首兩年的轉變,他對“堅持”有了更深的理解。
印象
看似平凡實則扛起了泰山
■馬家財
“希望身邊人都平安幸福”的願望很平凡,卻是浦金平排爆千余次、與死神擦肩十余次、至今十年依然堅守的初心,他從不推卸地將保障安全的責任一點一滴背負在自己的肩上,十年回頭一看,他已經扛起了整座泰山。
孤軍深入
“把咱們丟進這片山地,算是掉進了藍軍的嘴裡了!”前后間隔不足百米均設有藍軍哨位,四座山的高地要點都有埋伏。本次演習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正式交火前24小時之內,偵察兵躲過“藍軍”的搜排圍堵,“活下來”!
朱自飛揣摩著手邊准備的六套預案和標繪出的十余張地圖,暗下決心:“不妨先埋伏在藍軍腹地,夜裡找准機會鬧他個腸穿肚爛!”
突然,一陣窸窸窣窣的腳步聲靠近,朱自飛立刻俯身扑到地上,“是牛糞!”嗅到臉邊刺鼻的異味,卻大氣也喘不得。演習打響不過三個小時,與敵軍已擦肩三次,估摸著距離夜幕降臨還有10個小時,朱自飛隻有等。
此刻陰雨中,這隻小分隊已經與爛泥混為一體,就地一趴就融入了背景之中。漸漸地,不斷有槍聲響起,不時飄起的紅煙預示著現實中的淘汰和戰場上的“死亡”。
“兄弟,不要再挺著了,9年老兵,腿腳功夫比不得年輕人了。”演習前5個月,朱自飛從障礙上摔落,經檢查,寰椎骨折,情況危急。推出重症病房,聽到連長勸慰的話,他猛吸呼吸器、淚流不止,腦海中不斷重播著:“我的軍旅生涯或許就這樣結束了!”
恢復的過程對朱自飛而言太過漫長,沒有目標、靜靜地躺著,幾乎麻木了對時間的感知。從病房回到營區那天,當聽到戰友跑步時喊出的“嘿哈”聲,他的目光追隨著跑道一圈一圈……
淅瀝瀝的小雨澆透了大岩石反斜面處隱藏著的朱自飛小分隊,黑夜彌漫的霧氣中,隻能勉強識別出反光的積水和藍軍的方向。“不放棄就能‘活下來’,‘活下來’我們就是戰場的‘主角’。”朱自飛的鼓勵點燃了身邊戰友的激情,縱身一躍毅然沒入夜色的身影帶領這隻小分隊直插藍軍指揮部。
5小時后,一組組准確的定位數據回傳。清晨,交火正式開始,炮彈向藍軍多個重要目標覆蓋。
“你們紅軍的火炮真是長了眼睛了!”導播大廳響起一陣驚嘆聲。無人知道此時火炮的“眼睛”正趴在藍軍指揮所200米遠的泥水中,緊緊地盯著藍軍……
印象
永遠不肯言敗
■陳 亮
到處都是“藍軍”的身影,他潛伏在爛泥中一動不動,沒有見到最准確的數據傳回指揮所,他就能一直挺到最后。軍隊轉型之年,無論崗位怎麼變,朱自飛從不向困難低頭、不向傷病屈服,將自己的雙眼鍛煉成殺敵利劍,指引火炮發出致命一擊。
攻 堅
一面懸崖,一面絕壁,一條羊腸小道盤旋而上,要讓信號跨過這座山,上等兵徐炎必須自己先跨過去。隻見他手持木棍、斜背步槍、肩扛光纜,木棍在前、劈枝掃石,胸口伏地、手攀腳蹬,黑夜不見月,空山中隻有他一人。
戰場形勢變幻無窮,徐炎哪裡想得到,自己第一次參加演習就遇到這樣艱難的情況。明日6點全部通信要素召開視頻會議,搶通光纜、調試設備是最緊要的任務。然而晚飯時間基本指揮所的臨機轉移打破了原先的通信搶通計劃,一個班的通信力量被分散在撤收、轉移、鋪設、架線的各個節點上,隻剩徐炎作為車長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將指揮所接入就近的光纜井。若翻山架設,全程不足1公裡,但險難形勢無法估量,若迂回則5公裡都不止,身處演習地域,嚴令燈火管制,這無疑又讓行動難上加難。“沒得選,要保証能通信,必須要翻山。”夜晚11點,徐炎決心孤身一人鑽進山中。
5點,光纜連通,視頻顯示正常,徐炎長舒一口氣,簡單處理一下沿途被樹枝尖石刮破的傷口,便倒頭窩在一旁。閉上眼,腦海中揮不去自己摸黑前行的畫面。
“大學三年都沒有部隊這一年過得精彩,每天都有新課目要攻堅,讓我不想停下來。”徐炎一年時間不光學通了本專業,對光纖、衛星、微波等通信手段也掌握了不少。戰場上電波詭譎無形,新時代通信兵更要通達善變。
突然,眼前的屏幕“刺啦”一聲變黑了,指揮所裡也隻聽見嘈雜的喇叭聲卻不見畫面。這是突發事故。會議畫面直接傳到導播大廳,視頻就在觀摩團眼前消失,在場所有人都將視線聚焦在這突發情況中。
指揮車內,三名士官握著測量儀器急忙檢測,身后的徐炎擠不過去,隻得用手捋了一遍插線和接頭,按照故障情況分析起來,信號在大腦模擬出的流程圖上游走,很快他將問題鎖定在兩條老化的線路上,一拆一換便將線路重新接起,2分鐘后畫面、聲音恢復正常。“好小子,我們還沒檢測出問題在哪裡,你就已經給解決了。”導播大廳視頻會議如常舉行。
夜晚,徐炎守著兩個電台、一台交換機和一台光端機靜靜地望著遠方,突然天空閃動著的點滴微光引起了他的懷疑,上報后被証實是“藍軍”的偵察無人機,就這樣預先解除了指揮所被暴露的危險。“這個兵可真不簡單,一日內連立三功啊!”政委的表揚讓徐炎信心滿懷。
任務結束,兩天兩夜幾乎未曾合眼的徐炎終於可以安心睡了。
印象
不讓當兵的歲月虛耗
■王 磊
雖然當兵才兩年,卻為保信息暢通撒下全部的熱情。在他眼裡,既然大學畢業選擇當兵,就要盡情燃燒自己的青春熱血,將手中的裝備發揮到極致,把擔負的戰斗任務完成到最好。
搶 修
天漸暗,鏖戰一天一夜后,大部隊已返營休整、准備決戰。1號山頂隻剩幾個孤零零的身影和受傷“趴窩”的4208車。“電話催了好幾次,總說配件在路上,等天完全黑了,修理起來可就難上加難了。”漸落的夕陽不斷消磨著寒風中人們的耐心,所有人都把目光匯聚到石國梁身上。
“不管配件幾點到,我們都要把任務拿下來!”說話的正是石國梁,入伍15年,臨危受命的事他可接了不少,隻要有一半勝算,他就敢拼盡全力,隻要任務還沒開始干,他絕不會說“不行”,拼得次數多了,奇跡發生的頻率也變多了。
哈薩克斯坦軍事基地組織國際反恐軍演,第一攻擊隊的基准車作為“探路先鋒”,面對陌生地域和高壓訓練,是“趴窩”次數最多的車,也是各國軍人最不願開的車。當時參加演習的石國梁卻主動請纓,非要闖最復雜的地域、練最危險的技巧、修最嚴重的故障,終於在演習中以最快的速度搶修成功沖過障礙,獲得了各國軍人的稱贊。
藝高才能膽大。為了參加軍演,石國梁一連6個月穿梭在訓練場、修理所和軍工廠,三次被動力室的高溫設備燙傷,硬是咬牙將新裝備拆修了個遍。“牛人石國梁”的大名一時間響徹全旅,遇到難題隻要見到石國梁在,戰友們都會充滿信心。
明天實彈射擊,1號山是主要的落彈區,石國梁必須趕在天亮前修好裝備離開,這是營長下的死命令。演習一連幾天,多個基地同時開展,計劃不容打亂。
扭扭肩膀,抖抖被汗浸透的大衣,每個人都在重新給自己打氣、強振精神。4208車趴在掩體內,底盤下的低窪處已積蓄成了小水坑。“大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按照計劃,開干!”石國梁一頭扎進車底,四周的冰水漸漸滲進衣背,冷得刺骨。所有照明設備全部打開,石國梁隻露出兩隻腳,藏著大半個身子指揮整個搶修過程,竟無一人脫節,進展順利。
經過5個小時的奮戰,次日凌晨2點40分,搶修完成,石國梁終於露出了腦袋,哈著熱氣宣告成功。發動機響起轟鳴聲,顛簸中石國梁駕駛4208車返回集結地。“老石,你又立了大功啊!”帳篷外焦急等待的連長趕忙迎上……
分流到合成營后,石國梁經常加班至深夜,每當第二天聽到“趴窩”的戰車再次啟動,他就感覺沒有白干。高原的夜空格外明亮,他望著星空、駐足片刻,不禁感嘆:真想和心愛的戰車一直在一起。
印象
總在和自己死磕
■馬京京
如果目標是兵王,那麼對手隻有自己,必須不斷讓“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雖然裝備性能和訓練方式都在更新,但石國梁始終保持專業技術的領先,靠的就是一股子敢和自己死磕的倔勁。(江雨春 劉盾 王澤亮 隋鵬 葛宗仁攝 符旭鵬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