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基層官兵累而無獲缺乏成就感,如何才能忙而有效

2019年04月10日08:1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到基層調研,很多官兵都說,現在是部隊深化改革、轉型建設、練兵備戰的關鍵階段,工作忙些累些是一種常態。多數官兵表示,為戰斗力建設而忙,為基層全面建設而累,汗水沒有白流,心甘情願為之付出、為之奮斗。

  有位基層干部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某中隊在野外駐訓半年多,駐訓地位於大漠邊緣,條件極其艱苦。臨近老兵退伍,中隊認為,經過如此艱苦訓練,留隊轉士官人數一定會有所下降。結果大出所料,這些在野外駐訓的士兵,幾乎都寫了留隊申請。相反,一些未去駐訓、深受“五多”干擾的士兵,很多產生了退伍的打算。那些駐訓的士兵,身處艱苦陌生地域,不受各種干擾,整天戰斗著裝、操槍弄炮,感受著練兵備戰、當兵打仗的榮光,心中充滿了軍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可以說,正是實戰化的磨礪、重心在戰的導向,讓他們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他們選擇留隊,根本在於可以一心一意謀打仗、心無旁騖攻主業。

  人生需要奮斗,奮斗要有價值。倘若一個人活沒少干、汗沒少流,卻忙而無功、累而無獲,就會缺乏成就感。當前,官兵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就是每天忙忙碌碌,付出卻無法與成就和價值成正比。

  有的官兵吐槽,機關指揮棒亂舞,今天一個電話,明天一個通知,后天一個活動,我們整天就是接電話等通知,不知自己到底該干啥。再看看連隊周計劃表,籌劃得非常細致,但多數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有的即使落實了,也是忙完機關布置的臨時性任務后,加班加點應付了事。像這樣“白+黑”“五+二”“八+X”地忙碌,干的大都是迎檢、報表、留痕之類的事,能力上沒有提升,業務上沒有突破,到哪裡去獲得成就感!

  基層官兵汗水沒少流,為啥缺乏成就感?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忙而無序。兵以律出,師以法治。部隊是一個戰斗集體,最應該講法治。然而,有的領導缺少法治思維,工作指導比較隨意,仍停留在突擊式、運動式抓工作的低層次上﹔有的機關指導不科學,工作節奏把控不好、結合滲透不力、指導幫帶有偏差,片面強調自身工作重要,導致基層忙亂亂忙。結果,往往是基層交了上級的差,卻荒了自己的田。

  其二是忙而無當。有的機關不體恤基層,動輒要求基層上報各種材料,甚至同一數據反復報不同部門,產生大量重復性工作。還有的機關統籌不力,“千條線”都想同時穿過“一個針眼”。譬如有個單位,周五上午參謀部規定搞安全教育,后來保障部又規定周五上午為“車(炮)場日”時間。兩家工作打架,基層咋干都是錯。

  其三是忙而無效。倘若干一項工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能,官兵自然會有成就感。然而,基層官兵干的很多工作,很難產生實際效果。比如,有的苦於應付檢查評比,拿掃把、扛鐵鍬就佔用大量時間﹔有的參加會議過多、過長,許多官兵抱怨,“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諸如此類,看似整天忙個不停,都與戰斗力建設關系不大。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成就感的獲得,其實很簡單。很多老基層談到,如果連隊沒有上級太多干擾,按照綱要自主抓建,各項建設有效推進,官兵就普遍感到生活很充實、工作有價值。這啟示我們:機關堅持厲行法治抓基層,按條令條例辦事,讓基層聚精會神搞建設、心無旁騖謀打贏,官兵就會擁有更多成就感。

  今天的基層已非昨日,專業分工更加多樣,組織結構日益復雜,建設任務異常繁重,更加強調標准化、規范化、精細化、法治化。倘若上級機關不依法指導、科學管理,不盡快建立快捷、高效、簡潔、精准的工作機制,“一個將軍一個令”,就會嚴重干擾基層秩序,讓基層疲於折騰、勞而無功。

  沒有哪一種軌道比法治更可靠。部隊每年都會召開黨委會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機關各部門也會下發工作指示,再加上基層建設綱要、條令條例等,這些都是基層建設的“法”和“令”。機關各部門用心用情用功,搞好科學統籌、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精准抓建,基層就不會忙亂亂忙,官兵自然會心滿意足地干本職、練打仗。

  實踐証明,部隊秩序越正規,連隊一日生活制度落實越有力,越能激發基層建設的內生動力。各級堅持全面從嚴治軍,嚴格按條令抓秩序,按大綱抓訓練,按綱要抓經常﹔黨委機關各部門之間日常多溝通、多提示、多提醒,處理好大項任務與經常性基礎性工作的關系,安排部署工作充分考慮基層承受能力,不搞層層加碼,不提過高要求,留給基層抓落實的時間,切實減少部隊忙亂、卸下基層負擔,必定能攪動基層建設一池春水、催生蓬勃向上的無限活力。(陳維旭)

(責編:劉金波(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